首頁 > 世間印象 > 歷史劇 > 從逆天而爲到壽終正寢 秦宣太后羋月的主政與歸政

從逆天而爲到壽終正寢 秦宣太后羋月的主政與歸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回頭再說宣太后的兒子昭襄王,應該說昭襄王在母親前面是個很聽話的兒子,一直聽話到宣太后六七十歲,他自己也五十多歲了。此時此刻,他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身後事,他曾經有兩個兒子,長子在出生後不久,就被立爲太子。但這個太子不得宣太后喜歡,一直被派在國外爲質,直到秦昭襄王四十年的時候,死在韓國。

昭襄王就想把次子安國君立爲太子,可是向宣太后提了很多次,宣太后還是不同意立安國君當太子。爲了討好宣太后,昭襄王將宣太后族中的一位少女立爲安國君的夫人,史稱華陽夫人。從這個封號來看,這位華陽夫人很可能與宣太后所寵信的弟弟華陽君羋戎有關。

這裏我想提一下,有人認爲秦昭襄王的王后叫“葉陽後”,但據考證,繁體的“華”寫作“華”,而繁體的“葉”寫作“葉”,兩者字形相似,所謂“葉陽後”應該就是指華陽夫人。

但就算安國君再努力,宣太后仍然沒有鬆口立他爲太子,這時候,自然不免讓人懷疑,宣太后心目中是否另有王位繼承人的人選。此時,秦國之內,最顯赫的當數四貴,即宣太后的弟弟“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以及宣太后的兩個幼子“涇陽君”嬴芾、“高陵君”嬴悝這四個人。

而秦國不但有着父死子繼的傳統,還有着兄終弟及的傳統。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秦昭襄王不免懷疑,宣太后是否因爲疼愛幼子,有將幼子立爲儲君的念頭。否則的話,她何以遲遲不肯立安國君爲太子?

昭襄王這一年已經五十多歲了,不免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在老化衰退,而歷代秦國的國君,壽命長的並不多。而他的母親宣太后七十歲了,老太太依舊精明能幹,他甚至會懷疑,自己有可能走在母親前頭。昭襄王也許不在乎自己一輩子聽母親的話,因爲不管怎麼樣他都是秦王,而且他母親的能力有目共睹,秦國再強大,也是他的秦國。

從逆天而爲到壽終正寢 秦宣太后羋月的主政與歸政

但如果他的兒子可能會失去王位,他就不能不行動了。這時候魏人范雎入秦都咸陽,遊說昭襄王:“四十一年,國人只知有太后、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大王。”昭襄王悚然而驚,於是請范雎爲謀士,於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設計除魏冉兵權,請太后歸政。這話聽起來似乎很有英雄氣概,但事實上這一年宣太后已經七十多歲了,魏冉也將近七十了,還不還政也已經差不多了。

這一場政變,看似是范雎遊說,改變了政治格局,但是很明顯,“國人只知有太后、穰侯,而不知有大王”的情景,已經存在了四十多年,昭襄王又不是傻子,豈有不知。縱然昭襄王是傻子,這麼多年,天下游說秦國的策士多如過江之鯽,豈會沒有人看出這一點,沒有人指出這一點?昭襄王做了一輩子的聽話兒子,他若是想當“有權威的大王”,又豈會到了自己白髮蒼蒼時才因聽了一句策士之言就跳起來!無他,時候未到而已。

在此之前,不管誰看出來、說出來,都無法撼動老太太的權力,都無法令得昭襄王下這個決心去和自己的母親站在對立面。只有到了和老太太比賽最終時間的時候,只有到了昭襄王怕死後繼位之人不是自己親生兒子的時候,纔會採取行動。范雎,只是在對的時間,說了對的話而已。

但是自宣太后還政,昭襄王迅速立了自己的兒子安國君爲太子的結果來看,昭襄王發動政變的最大原因,顯然還是爲了太子之位,而不是和母親爭權。所以在昭襄王達成願望以後,他那長期以來對母親的服從感又佔了上風,宣太后雖然還政,但是所有的待遇依舊不變,而昭襄王對她恭敬如故。

歷史記載宣太后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裏,依舊有許多情人,其中最出名的一個叫魏醜夫。宣太后十分喜歡他,她在病重將死時說:“爲我下葬時,必以魏子相殉。”對於魏醜夫而言,自己還年輕,還有無限的未來,奉承太后得到榮寵固然是好事,但是要他去殉葬,則是萬萬不願的。大夫庸芮便向宣太后進言:“人死後可有知覺?”

宣太后自然回答:“沒有知覺。”庸芮則推演勸說:“如果人死後無知,何必讓魏醜夫殉葬?假如人死後有知,那地下還有先王呢,這幾十年來他豈不是怒火攻心,太后死後若遇先王,帶着個魏醜夫豈不更麻煩。”一番話說得宣太后打消意圖,轉而去考慮自己的後事了。宣太后歸政後兩年,壽終正寢。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