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相關靈樞的歷史知識

《黃帝內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原文欣賞

黃帝曰:餘聞陰陽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陰陽之人不與焉。其態又不合於衆者五,餘已知之矣。願聞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別而以候,從外知內,何如?歧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根結第五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根結第五原文欣賞

歧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陰陽之道,孰少孰多,陰道偶,陽道奇。發於春夏,陰氣少,陽氣多,陰陽不調,何補何瀉。發於秋冬,陽氣少,陰氣多;陰氣盛而陽氣衰,故莖葉枯槁,溼雨下歸,陰陽相移,何瀉何補?奇邪離經,不可勝數,不知根結,五臟六腑折關敗樞......
2021-06-17
《黃帝內經》靈樞·五色第四十九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五色第四十九原文欣賞

雷公問於黃帝曰: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謂也。黃帝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雷公曰:五言之辨,奈何?黃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
2021-06-21
《黃帝內經》靈樞·賊風第五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賊風第五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歧伯曰:此皆嘗有所傷於溼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
2021-06-22
《黃帝內經》靈樞·五禁第六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五禁第六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聞刺有五禁,何謂五禁?歧伯曰:禁其不可刺也。黃帝曰:餘聞刺有五奪。歧伯曰:無瀉其不可奪者也。黃帝曰餘聞刺有五過。歧伯曰:補瀉無過其度。黃帝曰:餘聞刺有五逆。歧伯曰:病與脈相逆,命曰五逆。黃帝曰:餘聞刺有......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動輸第六十二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動輸第六十二原文欣賞

黃帝曰:經脈十二,而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獨動不休,何也?歧伯曰:是明胃脈也。胃爲五臟六腑之海,其清氣上注於肺,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黃帝曰:氣之過於寸口也,上十焉......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歲露論第七十九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歲露論第七十九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經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以時,其故何也?歧伯對曰:邪客於風府,病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於脊背也。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失常第五十九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失常第五十九原文欣賞

黃帝曰:衛氣之留於腹中,蓄積不行,菀蘊不得常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旁取之。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對曰:積於上,瀉人迎、天突、喉中;積於下者,瀉三裏與氣街;......
2021-06-22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第八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第八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於其淫泆離髒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氣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歧伯答曰......
2021-06-17
《黃帝內經》靈樞·雜病第二十六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雜病第二十六原文欣賞

厥挾脊而痛至頂,頭沉沉然,目□□然,腰脊強。取足太陽膕中血絡。厥胸滿面腫,脣漯漯然,暴言難,甚則不能言,取足陽明。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氣,腹中榖榖,便溲難,取足太陰。嗌幹,口中熱如膠,取足......
2021-06-17
《黃帝內經》靈樞·癰疽第八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癰疽第八十一原文欣賞

黃帝曰:餘聞腸胃受榖,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爲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於絡脈,皆盈,乃注於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調之......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第七十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第七十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寒熱瘰□在於頸腋者,皆何氣使生?歧伯曰:此皆鼠□,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黃帝曰:去之奈何?歧伯曰:鼠□之本,皆在於髒,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其浮於脈中而未內着,於肌肉而外爲膿血者,易去也。黃帝曰:去之奈何......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第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第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曰:願聞脈度。歧伯答曰:手之六陽,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陰,從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陽,從足上至頭,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陰,從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
2021-06-17
《黃帝內經》靈樞·逆順第五十五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逆順第五十五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伯高曰:餘聞氣有逆順,脈有盛衰,刺有大約,可得聞乎?伯高曰:氣之逆順者,所以應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也;脈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氣之虛實有餘不足;刺之大約者,必明知病之可刺,與其未可刺,與其已不可刺也。黃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
2021-06-22
《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第六十六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第六十六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於風雨寒暑,清溼喜怒,喜怒不節則傷髒,風雨則傷上,清溼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願聞其會。歧伯曰: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於陰,或起於陽,請言其方。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於陰也,清溼襲虛,則病起......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五十營第十五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五十營第十五原文欣賞

歧伯答曰:天週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氣行一週,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脈,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十息氣行......
2021-06-17
《黃帝內經》靈樞·厥病第二十四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厥病第二十四原文欣賞

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之足陽明太陰。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視頭動脈反盛者,刺盡去血,後調足厥陰。厥頭痛,貞貞頭痛而重,瀉頭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陰,後取足少陰。厥頭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太陰。厥頭痛,項先......
2021-06-17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論第七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論第七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曰:餘聞九針於夫子,衆多博大矣,餘猶不能寤,敢問九針焉生,何因而有名?歧伯曰: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於一而終於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
2021-06-23
《黃帝內經》靈樞·官能第七十三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官能第七十三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聞九針於夫子衆多矣,不可勝數,餘推而論之,以爲一紀,餘司誦之,子聽其理,非則語餘,請正其道,令可久傳後世無患,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歧伯稽首再拜曰:請聽聖王之道。黃帝曰:用針之理,必知形氣之所在,左右上下陰陽表......
2021-06-24
《黃帝內經》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原文欣賞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欲無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內,爲之奈何?歧伯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視人之目窠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尺膏滑,其淖澤者,風也。尺......
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