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白起大敗趙國軍隊之後爲何將100多戰俘放走,其實是早有考慮

白起大敗趙國軍隊之後爲何將100多戰俘放走,其實是早有考慮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武安君白起,很多人都會想到“屠夫”二字,白起善用兵,在他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當中,攻陷城池70餘座,殲滅近百萬的敵軍,他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爲秦國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白起大敗趙國軍隊之後爲何將100多戰俘放走,其實是早有考慮

他最聲名赫赫的就是長平之戰,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國王齕攻打韓國,奪取上黨,又攻趙,他面對的是趙國名將廉頗,廉頗設立三大防線抵禦秦國的進攻,秦軍雖勢不可擋,但廉頗用地形切斷了秦國的補給線。

廉頗放棄第一道防線,退守丹河以東的第二道防線,丹河第二道防線易守難攻,想要攻下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失去補給的秦軍必然大敗,長平之戰的初戰也是持續了三年之久,然而三年,就生了變故。

白起大敗趙國軍隊之後爲何將100多戰俘放走,其實是早有考慮 第2張

《戰國策·齊策二》記載:“秦攻趙長平,趙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趙國的糧食產量只有秦國的三分之一,雖然秦國糧草難以供給,但是三年相持不下,趙國也陷入了糧食危機,加上閼與之戰,趙奢大敗秦軍,使得趙國有把握結束戰爭。

趙王就替換了廉頗,改用“紙上談兵”的趙括,趙括奉旨將趙國士兵集中一處,跟秦軍決一死戰,而秦國也替換了大將,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爲上將軍,白起打算誘敵深入,在長平的正面戰場上秦軍節節敗退。

但白起一支奇兵已經繞到了趙軍身後,呈現包圍局勢,秦昭襄王聽說趙國士兵被圍,就親自趕赴河內參戰,阻止趙國運送糧草,迫於無奈的趙括就率領精兵突圍,但大敗而歸,失去求勝慾望的趙軍選擇了投降。

就在他們投降之後,白起坑殺了45萬趙軍,只留下120個15歲不滿的孩子讓他們回趙國送信,至於白起爲什麼放走120個孩子,也並不是什麼良心發現,而是早有打算,這次的長平之戰雖然以秦國勝利,但秦國同樣損兵折將。

這120個孩子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白起坑殺了全部人,必然引起一些流言,而且秦國處在弱勢,其餘國家必然會聯合攻打秦國,但是有了這些孩子的宣傳,就可以讓他們覺得秦國心狠手辣,如果敢跟他們作戰,必然是死,因此可以減少很多的反抗之心。

其實這點在後續也有交代,秦國打算滅趙,趙向魏求救,魏王派出十萬大軍,但魏王害怕秦國,就在一邊觀戰,信陵軍爲了救趙,就竊取虎符,秦國才退兵,從觀戰到退兵,都說明了一個問題。秦國的威嚴已經傳播出去了,但秦國退兵也證明了秦國損傷比較嚴重,而白起的這一個計謀不僅挽救了秦國,更是威懾了六國。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