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抗日戰爭 > 解密:二戰後中國曾租用軍艦收復西沙和南沙羣島

解密:二戰後中國曾租用軍艦收復西沙和南沙羣島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借艦出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國民黨順利接收了被侵佔領土後,想進一步接收被侵佔的西沙羣島和南沙羣島,請求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軍艦。

1946年9月13日,國民政府下令海軍組織艦隊接收西沙羣島和南沙羣島。此時的南海局勢顯得雲譎波詭。法國在入侵越南後,其軍艦再度在南海海域出現。菲律賓也宣稱所謂“新南羣島”是其“國防範圍”。當時,中國當局擔心丟失這塊領土,嚴令負責此次任務的海軍將領林遵“一定要在1946年12月前完成對西沙、南沙的接收任務”。

此次出動的軍艦包括航驅逐艦“太平號”、驅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中業號”等。10月29日,4艘軍艦分別出港,先在長江口集結編隊,隨後南下來到海南島的榆林港。

解密:二戰後中國曾租用軍艦收復西沙和南沙羣島

 南海“功臣”

林遵將艦隊分爲兩組,由副手姚汝鈺和參謀張軍然率領“永興號”和“中建號”兩艘軍艦先去收復距榆林較近的西沙九島,自己則率領“太平號”和“中業號”等待時機一舉收復南沙。

姚汝鈺和張軍然率領“永興號”和“中建號”於11月24日凌晨抵達西沙海域。“永興號”在西沙最大的島嶼——“貓峙”外一千米處拋錨,用舢板將大量物資運上“貓峙”,並在島上進行修建工作,還建起了水泥主權碑,並將“貓峙”改名爲“永興島”。隨後,艦隊又巡航了“半路峙”,將其改名爲“中建島”,留下一批官兵長期守島。

12月9日,林遵率領“太平號”、“中業號”兩艘軍艦出發,於12日抵達南沙海域。上午10時,林遵的艦隊發現了南沙最大的島嶼——“黃山馬峙”,島上還有日本人留下的碉堡和紀念碑。士兵們登上“黃山馬峙”,將日本的紀念碑摧毀,並完成了修建任務,最後將“黃山馬峙”改名爲“太平島”。艦隊在太平島留下59名官兵組成“南沙羣島管理處”,隸屬廣東省管轄。艦隊隨後又巡航了南沙第二島嶼——“鐵峙”,並將其改名爲“中業島”。

1947年元旦,“太平號”、“永興號”停泊在廣州白鵝潭江面,舉行了收復南沙、西沙羣島記者招待會。同年6月11日至15日,西沙、南沙羣島物產展覽會在廣州文獻館舉辦,公開展出各種實物、標本、照片、圖表以及歷史文物等珍貴資料,參觀者30萬人次。然而,由於海上力量薄弱,再加上國民黨很快開始忙於內戰,南沙各島礁不久又處於“權力真空”狀態。

1949年,“南海功臣”林遵率領手下艦隊在南京主動歸順解放軍。1950年,解放軍向海南島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從海南撤退的同時,將駐紮在太平島上的人員也都撤到了臺灣島。

  控制太平島

1956年,菲律賓冒險家兼商人托馬斯·柯羅馬率人突然佔領中業島,此事對蔣介石刺激不小。從1956年6月2日到10月5日,臺灣先後派出部隊3次偵巡南沙羣島。在這一系列巡航中,臺灣海軍的“太和”、“太平倉”、“太康”、“永順”等軍艦先後經過南子島、北子島、中業島、南鑰島、鴻庥島等島礁,並在南威島和西月島上豎立石碑。可惜上述島礁如今都被菲律賓和越南強佔。

3次巡航結束後,臺當局將一支海軍陸戰隊常駐於太平島上,並重點經營這座南沙羣島中最大的島嶼。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