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抗日戰爭 > 愛國將領蔡廷鍇:寧可彈盡卒盡,也不與日本共存

愛國將領蔡廷鍇:寧可彈盡卒盡,也不與日本共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月28日夜,日本悍然向閘北一帶進攻,十九路軍立即奮起抵抗,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爆發。1月29日,蔣光鼐、蔡廷鍇等人向全國發出通電,表示守土有責,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爲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

十九路軍全軍官兵在廣大羣衆的鼓舞、支援下,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堅守陣地,不斷擊退日軍的猖狂進攻。蔡廷鍇以大無畏的膽略,在槍林彈雨中親臨前線督戰,激勵士氣。當時敵我兵力懸殊,十九路軍全軍約3萬人,再加上2月中旬來援的張治中第五軍,總共也只有4萬多人。而日方不斷增兵最後達七八萬人,並且還配有大量大炮、坦克、飛機、戰艦。但十九路軍從1月28日至3月1日堅守上海,抱着誓死報國的精神,與敵血戰33天,前仆後繼,死傷約萬人,經歷了閘北巷戰、吳淞要塞戰鬥、八字橋戰鬥、薀藻浜戰鬥、江灣與廟行戰鬥、瀏河戰鬥等戰役,使日本侵略軍受到重創,死傷萬餘名,並四度更換指揮官。

最後,由於國民黨政府堅持對日不抵抗政策,不再增派援兵,3月1日,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十九路軍被迫撤離上海,退守到嘉定等地。蔡廷鍇、蔣光鼐等於3月2日通電全國,表示決本“彈盡卒盡”之旨,不與暴日共戴一天。日軍經過十九路軍嚴重打擊,侵佔上海的陰謀終不能得逞。經過英、美等國“調停”,中日雙方於3月3日宣佈停戰。

愛國將領蔡廷鍇:寧可彈盡卒盡,也不與日本共存

淞滬大戰異常激烈,遠遠超過了日軍的預料。他們遇到了中國軍隊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日軍雖然佔領了中國軍隊的第一道防線,卻已是強弩之末了。一個僅有3萬人的十九路軍就讓他們難於對付,如果再擴大戰端,確實沒有取勝把握。於是,5月5日,日本就與南京國民政府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一·二八”事變結束。

十九路軍淞滬抗戰是我國對日作戰從未有過的大捷,這次戰役意義重大,既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日精神,激發了全民族的抗日熱情,同時,還對以後的全面抗戰產生深刻的影響。蔡廷鍇也因指揮淞滬抗戰功勳卓著,被海內外譽爲“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