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抗日戰爭 > 東北抗聯著名將領:楊靖宇等多半將領壯烈犧牲

東北抗聯著名將領:楊靖宇等多半將領壯烈犧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靖宇(1905-1940)

  抗聯一軍軍長、抗聯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字驥生,化名張貫一,1905年2月13日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家灣村。1926年秋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畢業於河南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1927年春被選爲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同年5月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秋到開封、洛陽等地做白區工作。1929年春到東北地區工作,擔任撫順特支書記,後被捕入獄。“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滿洲反日會黨團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1932年初中共哈爾濱市委重新建立,楊靖宇任市委書記,同年4月代理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33年1月將磐石游擊隊擴編爲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時任政治委員,同年5月當選中共滿洲省委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成立時任師長兼政委。1934年11月任南滿特委常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1936年2月部隊宣佈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7月成立東北抗聯第一路軍,任總司令兼政委,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委員。1940年2月23日被日僞軍封鎖圍剿在吉林省蒙江縣(現靖宇縣)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激戰中壯烈犧牲。

東北抗聯著名將領:楊靖宇等多半將領壯烈犧牲

  李紅光(1910-1935)

  抗聯一軍一師師長

李紅光,原名李弘海,別名李義山,朝鮮族,1910年生於朝鮮京畿道龍巖郡丹洞。1925年隨父母到吉林省磐石縣。1926年到伊通縣流沙嘴子屯定居。幼年時讀過幾年書。1930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了20餘人的赤衛隊,任隊長。1931年春任伊通特支組織委員,同年4月任磐石中心縣委委員。1932年初成立磐石義勇軍,任隊長。1933年1月磐石義勇軍整編爲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時任教導隊政委,同年春粉碎敵人四次“討伐”,6月率隊攻打大興川、營城子等地,7月任抗日軍聯合軍參謀部參謀長,同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參謀長,是楊靖宇的親密戰友和最得力的助手。1934年11月7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成立時任一師師長兼政委。1935年4月下旬率隊進入桓興游擊區,同年5月8日在老嶺溝與200多人的日本守備隊相遇,苦戰到天黑,李紅光在觀察敵人火力點時不幸中彈,第二天在桓仁縣黑瞎子旺密營中犧牲。

  王德泰(1907-1936)

  抗聯二軍軍長、抗聯一路軍副總司令

王德泰,1907年5月23日生於遼寧省蓋縣第四區詹家村后王家莊。10歲放牛,12歲讀書,三年後輟學出外學徒。1926年到延吉縣靠種地、當店員等謀生。“九·一八”事變後參加反日活動,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初,到老頭溝煤礦開展工人運動,任該礦反帝同盟書記,同年底組織二十餘人加入延吉抗日遊擊隊,先後任小隊長、中隊長、大隊參謀長等職。1933年9月任東滿特委軍事部長。1934年3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政委。1935年3月任師長,同年5月30日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1936年3月部隊改編爲東北抗聯第二軍時任軍長,同年7月成立東北抗聯第一路軍時任副總司令、中共南滿省委委員。11月7日在撫松縣與蒙江縣交界處的小湯河村遭到僞騎兵七團襲擊,在追擊敵人時犧牲。

  魏拯民(1909-1941)

  抗聯二軍政治委員、抗聯一路軍總政治部主任

魏拯民,原名關有維,字伯張,別名魏民生、魏鋤耕、李新良、張達、馮昆、馮康等。1909年2月3日生於山西省屯留縣王村。9歲唸書,16歲考入太原一中。1926年加入共青團,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2月考入私立宏達學院。1932年春任中共哈爾濱市委組織部長、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1934年末被派到東滿地區工作。1935年2月任東滿特委書記,同年5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成立時任政委,7月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1936年初從蘇聯回國,任抗聯二軍政委和軍黨委書記,同年5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兼第一路軍總政治部主任,二軍軍長王德泰犧牲後,指揮二軍轉戰撫松、蒙江、磐石等地開展抗日鬥爭。1938年6月任第一路軍副司令和總政治部主任。1940年秋因病不能帶兵,不得不離開部隊到密營養病。1941年1月20日病故。


  陳翰章(1913-1940)

  抗聯二軍五師師長

陳翰章,滿族,1913年6月14日生於吉林省敦化縣敖東半截河屯。1930年畢業於私立敖東中學,後被聘爲小學教員。1932年10月參加東北抗日救國軍,任前方指揮部祕書。1932年東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初任救國軍總部祕書長。1934年6月任寧安工農義務隊中隊指導員。1935年2月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成立時任五軍二師參謀長和師黨委書記。1936年3月調東北抗聯第二軍第二師任參謀長、代理師長,同年6月被選爲中共東南滿省委(後統稱中共南滿省委)委員,7月東北抗聯第二軍第二師改爲五師後,受抗聯二、五軍雙重領導。1937年5月任五軍二師師長。1939年7月下旬部隊改編爲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任指揮。1940年12月8日在鏡泊湖南湖頭小彎彎溝被敵人包圍,陳翰章在激戰中壯烈犧牲。

  金日成(1912-1994)

  抗聯二軍六師師長

金日成,原名金成柱,朝鮮人,1912年4月15日出生於平壤市萬景臺,後移居中國東北。先後進入長白山第七小學、樺甸縣義塾、吉林毓文中學讀書。1932年春創建安圖抗日遊擊隊,後編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三團,任團長,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第三師師長。1936年7月成立東北抗聯第一路軍,原第三師改爲第六師,金日成仍任師長。1938年11月六師改編爲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第二方面軍時任指揮。1940年10月23日進入蘇聯後東北抗聯第一路軍改編爲第一支隊,金日成任支隊長,1942年8月任抗聯教導旅一營營長,是在東北進行了十四年抗日鬥爭的朝鮮共產主義者的領袖。1945年抗戰勝利後回到朝鮮,擔任內閣首相。1946年8月朝鮮共產黨同新民黨合併爲勞動黨時任黨總書記。1994年7月8日逝世。

東北抗聯著名將領:楊靖宇等多半將領壯烈犧牲 第2張

趙尚志(1908-1942)

  抗聯三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

趙尚志,化名李育才、李先生,1908年10月26日生於遼寧省朝陽縣喇嘛溝。少年讀過三年私塾,1925年2月考入哈爾濱許公工業學校,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冬到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5月離開黃埔軍校。同年夏在長春、雙城等地領導學生運動。1927年3月在長春被捕入獄,1929年5月無罪釋放,到中共滿洲省委做團的工作。1930年4月20日再次被捕入獄,“九·一八”事變後由黨組織派人營救出獄。1932年春任巴彥游擊隊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政治部主任。1933年初獨立師瓦解,被開除黨籍。同年3月參加孫朝陽部隊,當馬伕、參謀長。同年10月創建珠河反日遊擊隊,任隊長。1934年6月部隊擴編成立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任司令。同時,中共滿洲省委決定恢復趙尚志黨籍。1935年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成立時任軍長。1936年在湯原選爲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抗聯三軍軍長。同年9月選爲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會主席。1938年去蘇聯被關押一年半。1939年6月在蘇聯再次任命爲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同年秋被北滿省委撤銷三軍軍長、開除黨籍。1940年3月任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1942年2月12日襲擊鶴崗梧桐河警察分駐所時壯烈犧牲。1982年6月8日經中共黑龍江黨委決定給趙尚志平反,並恢復黨籍和名譽。

  許亨植(1909-1942)

  抗聯三路軍總參謀長、三軍軍長

許亨植,原名許克,別名李熙山、李三龍,朝鮮族,1909年5月21日生於朝鮮慶尚北道善山郡。1913年全家流亡到開源和賓縣。1929年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五·一”遊行示威在哈爾濱被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黨組織派人營救出獄,到賓縣任特支委員。1934年6月任哈東支隊政治指導員、大隊長。1935年2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二團團長,同年秋任三團政治部主任,同年冬任三師政治部主任。1936年9月選爲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委員,任東北抗聯第三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7月任東北抗聯第九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1月調回東北抗聯第三軍第三師任師長。1939年4月任抗聯三軍軍長,同年5月任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參謀長,同時兼任抗聯十二支隊政治委員。1941年秋率小部隊在慶安山區活動。1942年8月3日在邵淩河套與僞警察激戰中壯烈犧牲。




  馮仲雲(1908-1968)

  抗聯三路軍政治委員

馮仲雲,別名馮啓農、馮羣、老馮,1908年2月27日生於江蘇省武進縣餘巷鎮。1926年9月考入北平清華大學。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1930年2月任北平市西郊區委幹事,同年11月派到哈爾濱在東北商船學校任教授,祕密從事地下黨的工作。1931年5月任哈爾濱市江北區委宣傳部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任全滿反日總會黨團書記。1932年5月在滿洲省委祕書處負責交通工作,7月任省委巡視員,8月重新任全滿反日總會黨團書記,同年10月派到下江任省委代表,領導湯原黨和游擊隊的工作。1933年4月到磐石、海龍,以省委巡視員的身份巡視工作,同年8月回省委任中共滿洲省委祕書長。1934年10月任哈東支隊政治部主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政治部主任。1935年4月任珠河中心縣委宣傳部部長。1936年9月選爲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書記。1937年5月改任宣傳部長、祕書長。1939年2月,選爲中共北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兼任六軍政治部主任。1940年5月,任東北抗聯第三路軍政治委員。1942年7月去蘇聯參加野營訓練。1945年9月任瀋陽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1946年4月任松江省主席。1952年6月任北京圖書館館長。1954年9月任水利部(水電部)副部長。“文革”中遭受嚴重迫害,於1968年3月13日含冤去世。1977年11月23日黨中央爲馮仲雲平反昭雪,對他的一生做出了公正評價。

  金 策(1903-1951)

  抗聯三路軍政治委員、北滿省委書記

金策,別名金洪啓、金印、金印植、羅東賢,朝鮮人,1903年8月11日生於朝鮮咸鏡北道鶴城郡(今金策市)。1925年參加朝鮮共產黨。1930年7月27日在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任東京城區委書記,10月任寧安行動委員會書記,同年11月被捕。1931年11月出獄,在哈爾濱特委工作。1932年1月,任賓縣特支書記。1933年1月,調到珠河縣任河東黨支部書記,同年5月在縣委祕書處工作。1934年5月任珠河縣委祕書長、哈東支隊軍需處長。1935年1月,先後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二團、四團政治部主任。1936年春,任東北抗聯第三軍第四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11月,任東北抗聯第三軍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任中共北滿省委書記。1941年7月,任東北抗聯第三路軍政治委員,率領小部隊在北滿地區活動。1944年1月,過界到蘇聯任東北抗聯教導旅第三營政委。1945年9月朝鮮解放後,歷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委員、朝鮮人民共和國內閣副首相。在朝鮮解放戰爭時期,兼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前線司令官等職。1951年1月31日病逝。

東北抗聯著名將領:楊靖宇等多半將領壯烈犧牲 第3張

  趙一曼(1905-1936)

  革命軍三軍二團政治委員

趙一曼,女,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曾用名李淑寧、李一超,1905年10月14日生於四川省宜賓縣白楊嘴村。1924年冬加入中國共青團。1926年夏轉爲中共黨員。1926年10月在武漢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9月,到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928年冬,回國先後在宜昌、上海、江西省委、中共中央工作。1932年到瀋陽做婦女工作。1933年初,任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1934年春,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縣委特派員。1935年春任鐵道北區委書記,同年秋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治委員。同年11月在珠河縣春秋嶺被俘,在哈爾濱獄中堅貞不屈、大義凜然。1936年6月,越獄潛逃回游擊區,途中被抓回,8月2日在珠河縣(現尚志市)小北門被殺害。

李延祿(1895-1985)

  抗聯四軍軍長

李延祿,號慶賓,曾用名張德福、楊明、徐阿六、李士林,1895年4月1日生於吉林省延吉縣。讀過兩年私塾,16歲參加東北軍,任排長、連長。1931年初參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2月任中國國民救國軍王德林部隊參謀長。1933年初成立東北抗日救國遊擊軍時任軍長。這支部隊不斷壯大,先後改稱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1936年初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均由李延祿任軍長。1936年春至1938年秋,在上海、南京從事中共統一戰線工作。1939年1月在延安任東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41年末在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出席黨的七大,同年11月任合江省政府主席、中共合江省委委員。1949年5月松江省政府副主席、中共松江省委委員。1954年8月任黑龍江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長兼省政協副主席。“文革”中受到迫害,“文革”結束時身患重病修養。1977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黑龍江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1985年6月18日在北京逝世。




  周保中(1902-1964)

  抗聯五軍軍長、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字紹璜,白族,1902年2月7日生於雲南省大理縣灣橋村。1917年在雲南陸軍、護國軍當兵,後任排長、連長等職。1924年陸軍講武堂畢業,任國民軍營長。1925年任黃埔軍校區隊長。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長、副師長、少將軍事參議。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到上海中共中央軍委工作。1928年底赴蘇聯,在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31年9月回國,同年底到東北工作。1932年2月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國民救國軍總參議、綏寧反日同盟軍辦事處主任。1935年2月任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軍長。1936年2月任東北抗聯第五軍軍長。1937年9月任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1938年12月任中共吉東省委執行部主席。1940年4月任中共吉東省委書記。1942年7月任東北抗聯教導旅旅長。1945年9月任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東北局委員、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東滿軍區司令員、吉林省政府主席、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吉林軍區司令員。1950年後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府副主席、省政協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政治委員會主任。1953年8月在北京治病,時任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64年2月22日病逝於北京。

  柴世榮(1895-?)

  抗聯五軍軍長

柴世榮,原名柴兆升,1895年1月17日生於山東省膠縣,5歲時全家遷移到吉林省和龍縣二道溝。18歲中斷學業下地勞動。1929年在二道溝當巡警、巡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組織七名巡警成立抗日隊伍,發展成爲王德林組織的中國國民救國軍第四旅,柴世榮任旅長,活動在東滿各地。1934年春參加綏寧反日同盟軍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2月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時任副軍長。1936年春部隊改編爲東北抗聯第五軍時任副軍長。1937年9月任抗聯第五軍軍長。1938年5月率領五軍主力西征,同年秋又率領部分隊員回到吉東地區。1939年和部下遭敵人包圍,被迫進入蘇聯。1940年任中共道南特委委員。1941年4月任抗聯第五支隊支隊長兼哈綏道南遊擊司令。1942年在蘇聯野營訓練時任東北抗聯教導旅第四步兵營營長。1943年秋被蘇聯內務部帶走審查,至今下落不明。

東北抗聯著名將領:楊靖宇等多半將領壯烈犧牲 第4張

  冷 雲(1915-1938)

  抗聯五軍婦女團指導員

冷雲,女,原名鄭志民,乳名鄭香芝,1915年生於黑龍江省樺川縣悅來鎮。1925年上學讀書。1931年入樺川縣裏女子師範學校讀書。1934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9月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在悅來鎮國民優級小學任教。1937年8月參加東北抗聯第五軍,在祕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1938年5月隨東北抗聯五軍一師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1938年11月22日,五軍一師從五常地區返回依東,在林口縣烏斯渾河被敵人包圍,戰鬥到彈盡糧絕,爲了不被敵人俘虜,冷雲率領七名女同志投江壯烈犧牲。後來她們的英雄壯舉被稱爲“八女投江”。1982年10月林口縣修建了“八女投江地紀念碑”。

  夏雲傑(1903-1936)

  抗聯六軍軍長

夏雲傑,又名夏雲階,1903年生於山東省沂水縣四十里鋪金廠莊。少年時期讀過四年私塾,後來參加勞動。1926年3月全家逃荒到黑龍江省湯原縣太平川,種地爲生。1932年春參加抗日鬥爭。193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以中共湯原縣委軍事委員的身份到農村、工礦、義勇軍中宣傳反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抗日武裝。1933年末建立了湯原游擊隊。1934年秋任湯原遊擊總隊政治委員。1936年1月湯原游擊隊改編爲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時任軍長,同年9月部隊改爲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任軍長,並當選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委員。1936年11月21日在湯原縣丁大幹活動時遭到敵人伏擊,身負重傷搶救無效,於11月26日爲國捐軀。




  戴鴻賓(1911-1968)

  抗聯六軍軍長

戴鴻賓,別名高新生,人稱“戴半拉子”,1911年8月18日生於遼寧省撫順縣兩半山屯。1919年遷到黑龍江省湯原縣西北溝靠山村,種地爲生。1932年初在湯原縣參加抗日救國會活動,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創建湯原游擊隊,後任小隊長。1933年末任游擊隊中隊長。1934年10月湯原反日遊擊隊擴編爲湯原反日遊擊總隊,任總隊長。1936年1月遊擊總隊改編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時任二團團長,同年9月改爲東北抗聯六軍時任四團團長。1937年2月任抗聯六軍代軍長,後任軍長。1938年2月去蘇聯。1939年7月任東北抗聯總司令部大隊隊長。1940年春任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第十二支隊隊長,同年9月18日離隊到瀋陽隱居。抗戰勝利後找到黨組織,任三江人民自治軍副司令員、合江軍區副司令員兼一分區副司令員、第五支隊隊長等職。1945年10月15日重新入黨。1948年5月任吉林省林務局副局長。1949年9月任吉林省公路局局長。1951年1月任吉林省交通廳副廳長、林業廳經營局局長。1963年12月任吉林市政協副主席。1968年3月28日病逝。

  李兆麟(1909-1946)

  抗聯六軍政委、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

李兆麟,原名李烈生,別名李超蘭,化名張壽籛,漢族,1909年10月1日生於遼寧省遼陽縣第二區西小榮官屯。1923年畢業於本鄉七年制高級小學校。1924年至1928年失學在家務農。1929年秋參加散發抗日宣傳品被捕。1930年下半年在北平門頭溝加入共青團。1931年7月轉爲中共黨員,同年11月被派到耿繼周部隊工作。1932年春先後到遼東義勇軍和唐聚五部隊工作,同年10月到本溪煤礦和鐵礦從事工人工作。1933年5月調到奉天特委士兵運動委員會,同年夏調到哈爾濱,開始擔負部分義勇軍工作,9月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負責人。1934年4月任珠河游擊隊副隊長,6月任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代理政治委員,11月任宣傳科長。1935年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團團長,3月任二團政治部主任,10月任三軍一師政治部主任。1936年1月任東北民衆反日聯合軍總政治部主任,同時調到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9月任東北抗聯總政治部主任。1939年2月任中共北滿省委組織部長,5月任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1941年11月任東北抗聯教導旅政治副旅長。1945年9月15日任濱江省副省長、中共松江地委書記、哈爾濱中蘇友好協會會長。1946年3月9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東北抗聯著名將領:楊靖宇等多半將領壯烈犧牲 第5張

 王明貴(1910-2005)

  抗聯六軍三師師長

王明貴,1910年8月生於吉林省磐石縣。1934年在湯原游擊隊參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連長、東北抗聯第六軍第八團團長。1937年任東北抗聯第六軍第三師副師長、代師長、師長。1939年春任第三路軍第三支隊長。1942年9月任東北抗聯教導旅第三營營長。1945年曆任齊齊哈爾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嫩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騎兵師師長、獨立八師師長、1949年南下時在廣西軍政大學分校任副校長、中南軍區鐵路運輸司令部司令員、公安部隊19師師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8年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顧問。1977年任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1985年離休。2005年6月22日病逝於哈爾濱。

  陳榮久(1904-1937)

  抗聯七軍軍長

陳榮久,化名王福東,1904年生於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三家子村,曾在東北軍二十一混成旅騎兵二營七連當兵。“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了抗日救國軍,任新編第五連連長。1933年2月率隊到寧安參加李延祿組建的救國遊擊軍,不久任遊擊軍軍部副官,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李延祿去上海,陳榮久代理四軍政治委員職務,同年秋被黨組織派到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936年7月回國組建東北抗聯第七軍,同年11月在黑龍江省饒河縣抱馬頂子召開會議,宣佈東北抗聯第七軍正式成立,陳榮久任軍長兼第一師師長。1937年3月6日,陳榮久率部在饒河縣西北小南河天津班與日僞軍發生激戰,打退了敵人的圍攻,但在掩護部隊突圍時不幸中彈犧牲。



李學福(1901-1938)

  抗聯七軍軍長

李學福,原名李學萬,別名李褒滿,朝鮮族,1901年12月18日生於吉林省延吉縣山菜溝老虎屯。1915年全家遷到黑龍江省饒河縣三義屯。1929年參加革命活動。1931年被選爲饒河縣反日會會長。1933年秋參加中國共產黨,任饒河反日遊擊隊軍需長、外交委員。1934年7月任遊擊大隊隊長,羣衆稱爲“葆滿隊”。1935年8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四團團長。1936年4月四團擴編爲四軍二師時任副師長,同年8月任東北抗聯第七軍二師師長。1937年春東北抗聯第七軍一師、二師合編成第一師,李學福任一師師長。1938年1月任東北抗聯第七軍軍長、七軍軍委執行委員會常委。不久因長期艱苦鬥爭積勞成疾身患半身不遂,同年8月8日病逝於蘇聯畢金城。

  崔庸健(1900-1976)

  抗聯七軍參謀長、抗聯第二路軍總參謀長

崔庸健,別名崔石泉,化名金志剛。朝鮮人。1900年6月21日生於朝鮮平安北道龍川郡。1919年離開朝鮮到中國上海南華學校讀書。1923年到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軍事。1924年畢業到黃埔軍校任軍事教官、區隊隊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北伐戰爭和廣西武裝起義。1928年3月到黑龍江省通河縣西北河炮臺以教員身份爲掩護進行革命活動。1930年8月在湯原、寶清、饒河等地活動,組織軍政訓練班成立農工義勇軍。1933年5月任抗日救國軍高玉山部特務營參謀長。1934年2月特務營改稱饒河民衆反日抗擊大隊,崔庸健擔任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團參謀長。1936年3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參謀長,同年9月從成立東北抗聯第七軍時歷任參謀長、七軍黨委書記、代理軍長。1940年1月任東北抗聯二路軍總參謀長,同年11月去蘇聯組建抗聯野營。1942年8月任東北抗聯教導旅參謀長、中共東北黨委書記。1945年9月回朝鮮後歷任保安局局長、朝鮮共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執委會委員、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副司令員、副首相、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朝鮮共和國副主席。1976年9月19日病逝。

東北抗聯著名將領:楊靖宇等多半將領壯烈犧牲 第6張

  汪雅臣(1911-1941)

  抗聯十軍軍長

汪雅臣,別名王晨龍、王亞臣、王亞忱,報字“雙龍”。1911年生於山東省蓬萊。小時給地主放豬,後逃荒到黑龍江省五常縣,讀過私塾。1929年在東北軍二十六旅三十四團當兵。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五常縣組織反日山林隊,汪雅臣在保勝隊當炮頭。1933年冬在“雙龍隊”當隊長,後來這支隊伍改爲宋德林部第四支隊。1935年春成立“反滿抗日救國義勇軍”,羣衆仍稱爲“雙龍隊”,經侯啓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初改編爲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八軍被委任爲軍長,同年冬部隊改編爲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仍任軍長。1941年1月29日在五常縣蛤蜊河子與沙河子守備隊激戰中壯烈犧牲。1955年哈爾濱市各界舉行公祭,汪雅臣將軍遺首安葬在哈爾濱烈士陵園,建立了紀念碑。

  祁致中(1913-1939)

  抗聯十一軍軍長

祁致中,原名祁寶堂,報字“明山”隊,1913年生於山東省菏澤縣曹家莊。1931年春闖關東到黑龍江省依蘭縣駝腰子金礦當工人。1933年6月組織東北山林義勇軍,被推舉爲首領,報字“明山隊”。1935年2月經夏雲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夏“明山隊”改編爲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時祁致中任軍長。1938年初過界去蘇聯被關押一年半之久。1939年6月下旬任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副官長,部分返回中國黑龍江省嘉蔭縣,7月2日在攻打烏拉嘎金礦後被錯誤處死。東北解放後被追認爲革命烈士。2001年在黑龍江省樺南縣建立祁致中紀念塔。

  金正國(1912-1938)

  抗聯十一軍政治部主任

金正國,原名金相周,別名金相奎、金振國,朝鮮族,1912年3月1日生於朝鮮慶尚北道禮泉郡虎鳴面山合洞。1916年全家流亡到東北寬甸縣。1922年全家又搬到黑龍江省鶴崗東門外,後又搬到黑龍江湯原縣古城崗定居。1924年上小學,1929年畢業後當教師。1930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在中共黑龍江省湯原縣委機關當祕書。1934年冬任湯原反日遊擊總隊政治指導員。1935年派到“明山隊”做政治工作。1936年夏任東北抗聯獨立師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10月任東北抗聯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上旬被叛徒殺害於黑龍江省樺川縣李貴屯。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