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戰史祕聞 >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有云,勝敗乃兵家常事。有人贏,就會有人輸。那麼問題來了,輸家怎麼辦?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曾在拿破崙帳下效力的瑞士將軍約米尼曾說:“在所有戰爭行動中,撤退是最困難的。”事實正是如此。一支部隊無論是因爲遭到失敗,必須逃命,或是耗盡精力,折返回鄉,都必須小心謹慎,否則便會葬身荒野。下面我們就爲大家總結七場作爲艱苦卓絕的撤退戰。在這些行動中,並不是所有軍隊都能成功身退,但他們同樣表現出了高超的作戰水平。

第7位:金崎退卻戰(1570年)

金崎退卻戰可能要算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撤退作戰。1570年4月,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集中了大約三萬兵力,從日本近畿地區的大門美濃國出發,進入北陸地區進攻朝倉義景的前線城堡金崎城。可就在此時,原先與織田信長保持盟友、姻親關係的淺井長政卻突然背叛,與朝倉聯手,幾乎切斷了信長的退路。

若不是池田勝正進行了一次非常出色的後衛作戰,前後兩位日本徵服者幾乎就要葬身北陸了。最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成功逃出重圍,並在數月後重返北陸,在姊川會戰中擊敗了朝倉、淺井聯軍,並最終在數年後將他們徹底消滅。若不是這一次退卻戰,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織田信長這三位日本統治者,都有可能殞命。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第6位:李陵的退卻作戰(公元前99年)

公元前99年,李陵率領5000名步兵向北出征匈奴,行進三十天後與匈奴單于主力遭遇,被對方三萬騎兵包圍。李陵憑藉輜重車組成的車城和弓弩手的力量將對方擊退。在追擊一段路程之後,匈奴卻聚集了越來越多的部隊,據稱總數達到了八萬人,李陵只能選擇撤退,由於匈奴在機動性上的絕對優勢,漢軍只得且戰且走,撤退了將近一千餘里,纔在一個山谷被對方圍困,最後在放盡所有箭矢,殺死數千名敵軍之後,才被對方俘虜。這要算是一次失敗的退卻戰,但用車城與弓箭配合擊退遊牧民族的表現卻同樣精彩。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第2張

第5位:拿破崙遠征俄國時,雙方的退卻行動(1812年)

1812年,拿破崙幾乎已經控制了整個歐洲。德意志西部完全淪爲法國的衛星國,東部的普魯士和奧地利也成爲了僕從國,重建的波蘭則成爲了中西歐文明世界與俄國野蠻人的隔離帶。整個歐洲只剩下西班牙、英國和俄國還在抵抗拿破崙。爲迫使俄國接受自己的政治安排,拿破崙在6月份集中了45萬大軍進入俄國,並在幾個月後一路進抵莫斯科城下。在巴克萊·託利率領下,俄國軍隊從邊境開始進行了非常卓越的退卻行動。

要知道,他背後的追兵可是拿破崙指揮的。在俄國貴族不滿撤退政策,用庫圖佐夫和拿破崙打了一場敗仗之前,巴克萊幾乎毫髮無傷地一路退到了莫斯科以東,一路還破壞了所有拿破崙可以利用的資源。迫使對方在抵達莫斯科後便因給養不足無法繼續前進,只得撤退。可是此時,冬季已經降臨了。拿破崙在最爲艱苦的自然條件和俄國人的追擊下,艱難率軍撤退到了易北河一線,此時他手中兵力已經損失了大半,但軍團的骨架仍然保留了下來。到1813年開春時,拿破崙率領20萬人的新軍,與徵俄軍團會合,連續擊敗了同樣已成強弩之末的俄國人以及叛變的普魯士人。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第3張

第4位:亞歷山大遠征結束後的返程(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324年)

從公元前334年開始,亞歷山大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遠征,憑藉彈丸之地的馬其頓和希臘盟友的微薄國力,征服了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廣、人口最多、最爲富庶的波斯帝國。不過當他進入印度之後,雖然軍隊數量已從35000人增加到了120000人到135000人,但老兵卻也已經所剩無幾。餘下的老兵怨聲載道,迫使他向帝國中心地帶撤退。這不是一次失敗之後的撤退,一路除了野蠻部落以外沒有遭到任何對手。但亞歷山大卻將這次變成了一次對自然界的反向遠征。他在印度河口建造了一支艦隊,沿着海岸一路駛回了紅海和巴比倫,確定了南亞、西亞大陸海岸線。而在陸路上,他在經歷了與馬里人的苦戰之後,又率領一支萬餘人的小部隊,穿越了從未有人類能夠跨越的格德羅西亞沙漠。最終全軍絕大部分士兵都能衝破了沙漠、大洋、雪山等艱難險阻,回到巴比倫。整個路程長達15000公里(三萬裏地),是人類歷史上最遠的一次撤退行動。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第4張

第3位: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的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這項代號爲“發電機計劃”的行動使英國最終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雖然這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造成英國本土地面防衛發生嚴重的問題。此次撤離,意味着歐洲大陸落入法西斯勢力之手。這也是現代戰爭史中,最偉大的撤退行動。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第5張

第2位:萬人大撤退(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99年)

這是西方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撤退行動。公元前401年,波斯發生內亂,小居魯士爲與兄長阿爾塔薛西斯爭奪王位,招募了大量部隊,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此之中,有大約10400名希臘傭兵也受僱伴隨其行動。可是在庫納克薩會戰中,小居魯士戰死沙場,其手下的波斯軍隊一鬨而散,僅有希臘傭兵屹立不倒。阿爾塔薛西斯假借談判名義,誘殺了所有希臘將領。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第6張

在此之後,希臘傭兵選出色諾芬和徹裏索弗斯作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第7張

爲將領,前者指揮後衛,後者指揮主力,率軍向黑海撤退。在波斯國王和各地遊牧民族的圍追堵截下,他們把重步兵列成空心的四方隊形,將輜重部署在中央,遭到敵軍馬弓手、輕步兵進攻時就讓輕步兵和騎兵從行列中衝出去進行反擊。遇到崎嶇的地形,就把全軍分成幾個縱隊跨越過去,遇到被敵軍堵住的隘路,就進行迂迴,遇到大河阻擋,就用皮囊裝上茅草,藉着浮力游過去。他們甚至還在一條大河面前,遭遇前有阻截,後有追兵的危險境地,士兵們幾乎絕望,最終憑藉精彩的佯動才突破封鎖。

在14個月時間裏,他們總計走過了6000公里距離,最終有6000人成功抵達黑海,損失人馬不到一半。由於色諾芬寫了一部回憶錄《長征記》,這次撤退也成爲了日後所有撤退行動的範例,爲後人不斷效法。

第1位:紅軍長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紅軍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裏,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徵。國民黨稱此爲“流竄”。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長汀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轉移時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衝破四道封火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意義: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長征勝利的標誌: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長征結束。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是紅軍戰士悲壯的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爲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

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爲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着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征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他們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第8張

長征畫作

盤點史上最偉大的七次撤退:長征居首! 第9張

來自鐵血論壇網友“巨大生物三川”原創)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