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班門弄斧”源自何人?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成語“班門弄斧”源自何人?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班門弄斧出處】

採石江頭,李太白墓在焉(那裏)。往來詩人,題詠殆(dài,幾乎)遍。有客書一絕雲:“採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擺弄)大斧。”亦確論也。

註釋:在魯班、匠石的門前舞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班門弄斧故事】

據考證,唐朝柳宗元《河東先生集·王氏伯仲唱和詩序》就有“操斧於班郢之門”的句子。這一句中的班,指的是春秋末年魯國的着名工程技術家公輸班。斧子是他經常使用的工具。郢,指的是春秋時楚國郢都某一個對掌握用斧技術的工匠的技巧有充分了解的人。柳宗元說自己爲王氏兄弟的詩集寫序,就象在公輸班和郢人面前使用斧子似的不自量力,這是一句自謙的話。宋、元時期,曾流行着“魯班門下弄大斧”之類的說法。元代關漢卿的雜劇《金線池·楔子》中有“兄弟對着哥哥根前,怎敢弄斧班門,徒遺笑耳”的對白。在這裏,“弄斧班門和“班門弄斧”就只有詞序上的不同了。但人們通常以爲這句話始於明代無名氏《題太白墓》這首詩,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死後葬在安徽當塗縣長江邊上的採石磯,來往江邊的人,即使不會作詩,也要在墓前寫幾句。因此便有人寫了“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來諷刺那些好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的人們。總之,“班門弄斧”這句常用的成語,由來已久。

成語“班門弄斧”源自何人?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公輸班(有的書也把班寫成般或盤),魯國人,所以又稱魯班,也稱公輸子。關於他的故事,見於《墨子》、《管子》、《孟子》等書。他出身於貴族,致力於工程技術,發明了不少新式武器,改進過生產工具,有巧人、巧匠之稱。魯國雖然最早實行封建改革,可是,在公輸班生活的年月裏,魯國的國君卻比較保守,不能適應當時急劇變化的新形勢,公輸班的才能在魯國得不到施展。於是他就離開了魯國,南下游歷到新興的楚國,曾爲楚國打敗越國作出了貢獻。由於他將自己的技術爲那些雄心勃勃的封建統治者擴展他們的霸業服務,所以便遭到與他同時的另一位在工程技術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但在政治上卻主張發展生產,反對戰爭的墨子的強烈反對。因此,現今流傳下來的先秦古書中有關公輸班的故事,多見於有關墨家的記載,並與墨子的事蹟聯繫起來。

成語“班門弄斧”源自何人?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第2張

據說,公輸班到楚國時,楚國正在和越國打仗。楚國處在長江上游,越國處在長江下游。楚國進攻時,是順流而下,退卻時是逆流而退,有利時進攻,不利時退卻就難。越國恰恰相反,進攻時逆流而上,退卻時,順水後撤,有利時進攻,不利時退卻很迅速。越國因此多次打敗楚國。公輸班爲楚國發明瞭一種在水上作戰的新式武器“勾拒”,幫助楚國多次打敗越國。可是,墨子出於他的“非攻”主張,對於公輸班這個重大發明,卻持反對態度。

傳說,公輸班又削竹片和木料作成木鳶(冤),可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不落下來,他自以爲這是再精巧不過的了。墨子卻很瞧不起地對他說:“你作木鳶的貢獻,遠不如車匠作車轄的貢獻大。車匠一會兒工夫就能用三寸木料削成車轄,車轄是載重五十石的車子上不可缺少的零件,依我看來,有利於人民生活需要的發明創造纔是真正的技巧!”墨子沒有想到,公輸班的這個發明,是人類征服空間世界的一次重大嘗試哩!

《墨子》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楚國準備攻打宋國,公輸班特爲楚國製造了攻城用的雲梯。這時,墨子正在齊國,聽到這個消息,他就日夜兼程從齊國趕到楚國去勸阻。他走了十天十夜,走得腳上打了泡,又磨起了一層厚繭,但他也不在意,只是從身上撕下一塊衣裳把腳上的裂口包紮了一下,又繼續趕路,一氣走到了楚國的都城郢都。

一到郢都墨子就去找公輸班,公輸班見他來了,就客氣地問道:“老先生遠方來此,有何見教?”墨子說:“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想託你去殺掉他……”公輸班一聽,很不高興。墨子連忙說,“我送你千金作報酬如何?”公輸班生氣了,回答說:“我從來是義不殺人的!”墨子聽了,直起身來,向公輸班拜了兩拜說:“請聽我說,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雲梯,準備去打宋國,宋國有什麼罪過呢?楚國多的是土地,缺少的是人手,殺掉一些自己所缺少的人手,去爭奪一些自己已經多餘的土地,不能說這種做法明智。宋國沒有罪,無緣無故去攻打它是不仁,你明明知道,卻不爭辯勸阻,不能說是忠,爭辯了沒有達到勸阻的目的,不能說是強。你的義是不殺少的人而殺衆多的人,這不能說是有見識。”一席話把公輸班說得無言以答。墨子說:“那麼你就別幹了吧!”公輸班說:“我已經跟楚王說過了。”墨子說:“那你就帶我見楚王去!”公輸班說:“好!”於是墨子就去見楚王。

楚王接見了他,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放着自己的轎車不坐,卻想去偷鄰居的破車子;放着錦繡不穿,卻想偷鄰居的短氈襖;放着好米好肉不吃,卻想偷鄰居的糠糟,這個人是怎麼回事呢?”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患了偷竊病了。”墨子說:“楚國的雲夢澤裏,滿是犀、兕、麋、鹿,長江和漢水裏的魚、鱉(別)、黿(元)鼉(陀)比什麼地方部多,宋國卻是連野雞,兔子、鯽魚都沒有,比起來這不是同好米好肉和糠糟—樣嗎?楚國有高大挺直的松樹,紋理細密的梓樹,堅實的楠木,芳香的樟木,而宋國連長成材的樹都沒有,比起來不是同錦繡和短氈襖一樣嗎?所以,照我看來,大王攻打宋國,不是同樣的沒有什麼道理嗎?”楚王說:“不錯,不過,公輸班已經替我把雲梯造好了呀1我不打宋國不行!”

於是,墨子又去見公輸班。墨子解下身上的帶子當作城牆,用寫字的小木片作武器,和公輸班進行守城攻城的對抗演習。公輸班九次變更自己的攻城武器,墨子九次都把他擋住了。公輸班攻城的器械都用盡了,墨子守城的辦法還多着哩!公輸班沒有辦法了,只好說:“我知道怎樣制你,但是我不說。”墨子也說:“我知道你要怎樣制我,我也不說。”楚王問墨子是啥意思?墨子說:“公輸子的意思不過是把我殺掉。他以爲殺死我,宋國就守不住了。可是他不知道我的弟子禽滑釐等百人,已經拿着我的守城工具,在等着楚國去攻打。就是把我殺死了,也沒有用。”楚王看到當時攻宋,沒有取勝把握,只好放棄了攻宋的打算。

公輸班經過這次和墨子的較量,也認爲幫助楚國去攻打宋國不對。墨子說服了公輸班和楚王之後,便回去了。走過宋國的時候,正碰上下雨,就在宋國的城門洞裏避雨。守門的人,因爲提防楚國來攻打宋國,怕混進奸細,也沒有開門請他進去。他也沒有向宋國人炫耀他的功勞。

通過這些故事,使我們看到春秋末年,生產力的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一批創造先進技術的人物,而先進技術往往最先運用在軍事方面,公輸班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至於後世相傳的公輸班,卻成了帶有神話色彩的人,被工程建築方面的各行各業,爲木匠、泥瓦匠、鐵匠、石匠尊奉爲祖師,稱他爲“魯班爺”,附會了不少神話傳說。作爲一本歷史讀物,我們就不去敘述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