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墨子·48章 公孟(2)原文是什麼?要怎麼翻譯呢?

墨子·48章 公孟(2)原文是什麼?要怎麼翻譯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48章 公孟(2)

這篇文章記述了墨子與弟子或與他人的對話。公孟子作爲儒家學說的代表,對墨子提出了質疑,如義祥之辯、三年之喪等;同時還載有其弟子所說的“告子勝爲仁”、弟子對於告子對墨子的批判“言義而形甚惡”的言論表示不滿而告訴墨子,墨子不但不生氣,反而說有譭譽總比沒有強。公孟子堅持“三年之喪”,這正好與墨子所提倡的“節葬”是矛盾的,墨子認爲久葬久喪不利於國家發展,使得人們精神疲憊,上層階級不能從事政治,國家的安全無法保證,勞動者不能耕種、婦人不能織布,人們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而公孟子認爲守三年的喪期就如同小孩子依戀父母一樣。

在說明“非儒”的主張時,他與儒者討論“爲什麼要從事音樂”,儒者說以音樂作爲娛樂。這就如同問“爲什麼蓋房子?”回答說:“爲了房屋而建造房屋。”從這裏首先可以知道墨子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的,因爲墨子是小生產者的代表,而他們既不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不是精神財富的享受者,他們不知道精神財富的功用,不知道精神財富之利,因此往往會導向禁慾主義。

在這篇中墨子談話的內容,主要是爲了申明他“非命”“明鬼”“節葬”“非儒”的主張。墨子雖然認爲儒家的學說足以喪亂天下的有四種,但他也認爲孔子也有不可改易的主張。可見墨子對儒家的態度,也有比較客觀的方面。從一些隻言片語中可以看出,當時有一些人懷疑墨子的主張,而墨子總是力辯自己學說的正確,真是不勝辛勞。

墨子·48章 公孟(2)原文是什麼?要怎麼翻譯呢?

【原文】

公曰:“君子必古言服①,然後仁。”子墨子曰:“昔者商王紂卿士費仲爲之暴人,箕子、、爲之聖人,此同言,而或仁不仁也。周公旦爲天下之聖人,關叔爲天下之暴人,此同服或仁或不仁。然則不在古服與古言矣。且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昔者聖王之列也,上聖立爲天子,其次立爲卿大夫。今博於《詩》《書》,察於禮樂,詳②於萬物,若使當聖王,則豈不以孔子爲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愛人節用,合焉爲知矣。今子曰‘孔子博於《詩》《書》,察於禮樂,詳於萬物’,而曰可以爲天子,是數人之齒③,而以爲富。”

公曰:“貧富壽夭,齰然在天,不可損益。”又曰:“君子必學。”子墨子曰:“教人執有命,是猶命人葆①而去亓冠也。”公謂子墨子曰:“有義不義,無祥不祥。”子墨子曰:“古聖王皆以鬼神爲神明,而爲禍福,執有祥不祥,是以政治而國安也。自桀紂以下,皆以鬼神爲不神明,不能爲禍福,執無祥不祥,是以政亂而國危也。故先王之書,《子亦》有之曰:‘亓傲也,出於子,不祥。’此言爲不善之有罰,爲善之有賞。”

子墨子謂公孟子曰:“喪禮,君與父母、妻、後子死,三年喪服,伯父、叔父、兄弟期②,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數月之喪。或以不喪之間,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若用子之言,則君子何日以聽治?庶人何日以從事?”公孟子曰:“國亂則治之,國治則爲禮樂。國治③則從事,國富則爲禮樂。”子墨子曰:“國之治,治之廢,則國之治亦廢。國之富也,從事,故富也;從事廢,則國之富亦廢。故雖治國,勸之無饜,然後可也。今子曰:‘國治則爲禮樂,亂則治之。’是譬猶噎而穿井也,死而求醫也。古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薾④爲聲樂,不顧其民,是以身爲刑僇⑤,國爲戾虛者,皆從此道也。”

公曰:“無鬼神。”又曰:“君子必學祭祀①。”子墨子曰:“執無鬼而學祭禮,是猶無客而學客禮也,是猶無魚而爲魚罟也。”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喪爲非,子之三日之喪亦非也。”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喪非三日之喪,是猶倮②謂撅者不恭也。”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知有賢於人,則可謂知乎?”子墨子曰:“愚之知有以賢於人,而愚豈可謂知矣哉?”

公孟子曰:“三年之喪,學吾③之慕父母。”子墨子曰:“夫嬰兒子之知,獨慕父母而已,父母不可得也,然號而不止,此亓故何也?即愚之至也。然則儒者之知,豈有以賢於嬰兒子哉?”

墨子·48章 公孟(2)原文是什麼?要怎麼翻譯呢? 第2張

【註釋】

① 古言服:指說古代話、穿古代服飾。

② 詳:詳細瞭解。

③ 齒:契之齒。

① 葆:包裹頭髮。

② 期:一年。

③ 治:當作“貧”。

④ 薾:盛大之意。

⑤ 僇:通“戮”。

① 祀:“禮”字之誤。

② 倮:通“裸”。

③ “吾”字後脫一“子”字,吾子:孩子。

墨子·48章 公孟(2)原文是什麼?要怎麼翻譯呢? 第3張

【翻譯】

公孟子說:“君子講話、穿衣必定要依照古制,這樣才稱得上仁。”墨子說:“從前商紂王的卿士費仲是天下有名的暴虐之人,箕子、微子,是天下有名的聖人,他們都說同一時代的語言,但有的仁,有的不仁。周公旦是天下有名的聖人,管叔是天下有名的暴虐之人,這兩人穿着相同的古服,但一個仁,一個不仁。這樣看來,仁不在於古代的服飾和古代的語言了。再說你只是仿效周朝的古制,而沒有仿效夏朝的古制,你所謂的古不是真正的古。”

公孟子對墨子說:“從前聖王安排位次,道德智能最高的上聖立作天子,其次的立作卿大夫。現在孔子博通《詩經》《尚書》,明察禮、樂之制,詳知天下萬物,如果讓孔子處在聖王的時代,那麼豈不可把孔子立爲天子嗎?”墨子說:“所謂智者,必定尊重上天,侍奉鬼神,愛護百姓,節約財用,符合於這些要求,纔可以稱得上是智者。現在你說孔子博通《詩經》《尚書》,明察禮、樂之制,詳知天下萬物,並說可以立爲天子,這是數人家契據上的刻數,而自以爲富裕了。”

公孟子說:“貧困、富裕、長壽、夭折,確實由天註定,無法增減它們。”又說:“君子一定要學習。”墨子說:“教人學習卻宣揚宿命的觀念,就好像讓人包裹頭髮,本來爲了戴帽子,卻又拿去了他的帽子一樣。”公孟子對墨子說:“人存在義與不義的事,但不存在因人的義與不義而得福得禍的情況。”墨子說:“古代的聖王都認爲鬼神是神明的,能降禍賜福,主張人們會因義而得福,因不義而得禍的觀點,因此政治得到治理,國家安寧。自從桀、紂以來,都認爲鬼神不是神明的,不能降禍賜福,主張人們不會因義得福,因不義得禍的觀點,因此政治混亂,國家滅亡了。所以先王的書《箕子》上說:‘言行傲慢,對你不吉祥。’這話是對不善的懲罰,又是對從善的獎賞。”

墨子對公孟子說:“按照喪禮:國君與父母、妻子、長子死了,要服喪三年,伯父、叔父、兄弟死了,只服喪一年,族人死了,要服喪五個月,姑、姐、舅、甥死了,也都有幾個月的服喪期。又在不辦喪事的間隙,誦《詩三百》,又配以舞蹈。如果用你的言論,那麼國君哪一天可以從事政治呢?百姓又哪一天可以從事生產呢?”公孟子答道:“國家混亂就要進行治理,國家治理就提倡禮、樂。國家貧困就從事生產,國家富裕就提倡禮、樂。”墨子說:“國家安寧,如果治理廢棄了,國家的安寧也就廢棄了。國家富裕,由於百姓從事生產纔會富裕,百姓從事的生產廢棄了,國家的富裕也就廢止了。所以治國的事,必須勤勉不止,纔可以治好。現在你說:‘國家安寧就提倡禮、樂,國家混亂就進行治理。’就如同吃飯噎住了纔去鑿井,人死了纔去求醫一樣。古時候,三代的暴虐之王夏桀、商紂、周幽王、周厲王大興聲樂,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因而自己遭到殺戮,國家遭到滅亡,這都是聽從這種主張所造成的。”

公孟子說:“沒有鬼神。”又說:“君子一定要學習祭禮。”墨子說:“主張‘沒有鬼神’的觀點卻勸人學習祭祀之禮,這就好像沒有賓客卻學習接待賓客的禮節,沒有魚卻結漁網一樣。”

公孟子對墨子說:“您認爲守三年的喪期是不對的,那麼您主張的守三日的喪期也不對。”墨子說:“你用三年的喪期來否定三日的喪期,就好像裸體的人說掀衣露體的人不恭敬一樣。”

公孟子對墨子說:“見解、知識有勝過別人的地方,就可以稱作聰明、智慧嗎?”墨子答道:“愚笨人的見解、知識也有勝過別人的地方,但愚笨人難道可以稱爲聰明、智慧的人嗎?”

公孟子說:“守三年的喪期,這是仿效孩子依戀父母的情意。”墨子說:“嬰兒的智慧,只是依戀自己的父母而已,父母不見了,就大哭不止。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是愚笨到了極點。那麼儒者的智慧,難道有勝過小孩子的地方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