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世說新語·方正篇·第五則表達了一個什麼道理?

世說新語·方正篇·第五則表達了一個什麼道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撰寫的文言志人小說集,那麼其中世說新語·方正篇·第五則表達了一個什麼道理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原文

諸葛亮之次渭濱①,關中震動。魏明帝②深懼晉宣王③戰,乃遣辛毗④爲軍司馬⑤。宣王既與亮對渭而陳,亮設誘譎萬方。宣王果大忿,將欲應之以重兵。亮遣間諜覘之⑥,還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黃鉞⑦,當軍門立,軍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字詞註釋

①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作爲三國時期謀士的代表人物,諸葛亮一生的故事爲大衆所熟知,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聯孫吳,數次北伐曹魏。公元234年出兵渭水南五丈原攻魏,魏遣大將軍司馬懿領兵防禦。次:臨時駐紮。

②魏明帝:曹叡(204—239),字元仲,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任皇帝(226—239在位),魏文帝曹丕長子。即位初期在穩定政權、制定法典等方面都有功德,但後期較爲奢侈,留下不良影響。死後廟號烈祖,諡號明帝。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

③晉宣王:即司馬懿。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支持曹操稱帝,後輔助曹丕登基,曹丕死後又輔佐魏明帝曹叡,逐步控制了曹魏政府實權。他死後,次子司馬昭稱帝,追諡他爲宣王,後又被司馬炎追尊爲宣皇帝,廟號高祖。

世說新語·方正篇·第五則表達了一個什麼道理?

④辛毗:生卒年不詳,字佐治,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輔佐曹魏三代帝王的曹魏大臣,爲人剛正,執法嚴明。

⑤軍司馬:應爲“軍師”。晉代爲避司馬師之諱,改稱“軍司”,“馬”是本書流傳中產生的衍字。

⑥陳:通“陣”,排列成陣。誘譎:欺詐。覘(chān):偵察。

⑦黃鉞(yuè):用黃金裝飾的斧,是帝王賜給主管征伐的重臣的。這裏表明辛毗奉命監軍。

翻譯

諸葛亮出兵北伐,軍隊暫時駐紮在渭水南岸,此事引起關中魏國的內外震動。當時魏明帝曹叡非常憂懼司馬懿會出戰諸葛亮,所以派遣了心腹辛毗去軍中擔任軍師。司馬懿和諸葛亮隔着渭水分別陳列了軍陣之後,諸葛亮設計想要誘騙司馬懿迎戰,果然一些計策使得司馬懿勃然大怒,想要重兵出戰。諸葛亮派遣的間諜探聽情報回來報告:“有一個老匹夫,手執黃鉞,站在軍營門口,不讓軍隊出來。”諸葛亮說:“這個人必定就是辛毗了。”

感悟啓示

諸葛亮與司馬懿,是中國人熟悉的一對老對手了,司馬懿也正是因爲諸葛亮對魏國北伐的壓力,才能步步掌權,某種意義上,也是諸葛亮這個一生之敵成就了司馬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