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送樑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張說所作,詩人內心隱藏着政治情懷

《送樑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張說所作,詩人內心隱藏着政治情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說,字道濟,又字說之,在唐代文壇上被稱爲一代文宗,他是德高望重的文壇領袖,是文壇新秀的最大推手,是這些新人命中的伯樂。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張說所作的《送樑六自洞庭山作》吧。

文字的背後,總是隱匿着千萬張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也潛藏着千萬個精彩或微妙的故事。我們沉默其間,仔細體味,反覆把握,妄想考察出一種能夠與自己十分貼切的情緒。有時候,很困難,偶爾又非常容易。一切,都在於心溝通心之後,妙趣方纔橫生。

《送樑六自洞庭山作》

【唐】張說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見孤峯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

心隨湖水共悠悠。

張說晚年謫嶽州(即巴陵,岳陽),人生髮展到如此地步,彷彿高速來了一個斷層,忽然從高山跌入了低谷,相應的,其詩歌意境也發生了頓變,有些淒涼味道充斥在裏面。詩題中所說樑六是他的朋友樑知微,時任潭州(今長沙)刺史,期年赴京城,途中經過嶽州,此詩便作於此次的送別宴席上。

《送樑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張說所作,詩人內心隱藏着政治情懷

“巴陵一望洞庭秋”。本句似乎有着一個明顯的停頓,或許唯有如此,才能夠恰好地表現出詩人在當時的觸景生情之狀況。雖然只輕輕一句“巴陵一望”,好像一個隨意的動作,卻包含着詩人難以明喻的感慨。這種觸及能動性是非常強烈地,深刻地調動了詩人滿腹的憂憤情懷。然而,他卻無法明白如話的給予表達出來,只好彷彿剎車一般來了另外一個結尾“洞庭秋”,毫無渲染地描繪眼前所見。

這是一個神轉折。十分淺顯的三個字,一個帶有無比縹緲韻味的季節,把詩人慾說且休的難堪眉目給刻畫得活靈活現,精彩且生動。回想到詩人當下的貶謫生涯,整句都洋溢着漫天的無奈之意,在這裏被傳遞得淋漓盡致;即便再有不滿之情,哪怕再多不忿之緒,都得給忍着啊。職場生活裏的苟且,就是如此貧賤。古今雷同,概莫能避。

《送樑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張說所作,詩人內心隱藏着政治情懷 第2張

“日見孤峯水上浮”。這句是接續上句之中的那一個“望”字而來,似乎是真真切切地對景物的如實描寫。詩人遭貶嶽州,大約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所以在這裏出現了一個“日見孤峯”。此處所說的“孤峯”是洞庭湖中的,浩渺無際的洞庭湖裏絕妙自然景觀。可是無論再美麗神奇的景物,因爲天天都看見它,也沒有了當初的新鮮感。純粹的白描,筆調簡淡,正符合詩人此時此刻單調乏味的心境。

在這裏,原本尋常可見的景觀,可是卻因爲詩人以謫官之身來送別友人,於是就自然而然地帶上了複雜的情緒。因爲心底有情感的積累,所以當然不會平靜如鏡。山自然是“孤峯”,孤峯自然就是“浮”於水上。看上去是客觀的現實描述,實際上卻早已被賦予上主觀的情感。所謂感懷身世,大抵如斯這般。一個“浮”字,把詩人漂泊無所依靠的悲涼境遇,恍若浮萍的人生場景,給栩栩如生地再現在大家的面前。

“聞道神仙不可接”。這句開始脫離現實,突然進入了神話世界裏面去了。引子當然是前面所目睹的君山。與君山有關的傳說故事很多,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當屬“湘妃竹”。古部落堯帝有兩女,名娥皇和女英,同嫁與繼承人舜,舜爲民生長年累月奔波在外。後,舜死,葬在下。兩女得知消息,啓程追到揚子江,遇大風被迫流轉洞庭湖中君山,天天扶竹而望,以淚洗面,期盼舜能歸來。

此句末尾一個“不可接”,首先是對故事裏湘妃的惋惜,哪怕是神仙也沒有辦法可以全心全意,滿足於自己的心內懷想。其次,則是詩人的自我追問,更何況是已經被貶謫於此的詩人,更不可能稱心稱意,達到自己內心的願望。詩人的願望是什麼呢?在此,詩人以期盼舜帝迴歸的湘妃自喻,來表達自己能夠再次得到聖恩眷顧,從而回歸朝堂中心的強烈希冀之情。

《送樑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張說所作,詩人內心隱藏着政治情懷 第3張

“心隨湖水共悠悠”。最終的最後,詩人還是面對了殘酷的現實,只能感嘆一聲:心事浩渺連廣宇,往日不可追,往事不可留,一切都讓它隨風飄散而去,且隨亙古長存的洞庭湖水,在時光長河裏悠哉悠哉。如此結尾,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大有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鬱悶感覺,沉甸甸地縈繞在心頭,繚繞難去。

前面我們有一些小懷疑,發現了詩人心底可能蘊藏着的某種熱望,就是他雖然遭到貶謫,但是仍然懷抱着效忠朝廷的願景。因此,他像屈原一樣把理想譬喻爲傳說中的“美人”,向上層階級傳遞着自己的政治情懷,述說着忠誠不二之心,以此來希望得到朝廷的再次重用。這般情況之下,難以預料的未知未來,由此造成詩人情緒惴惴不安,惶恐心事唯有沉浮於洞庭湖水之中。

這是一首明面上的送別詩作。或許,又並非是一首純粹的送別詩。如果想要找到恰當的一個說法,或者可以說是詩人對能夠重用自己的“聖上”的一種真誠告白,更合適,更得體。他把自己真正的意圖給巧妙地隱蔽起來,讓送別成爲別緻的背景牆,從而能夠更好地映襯出自己無法言喻的真實想法。真正是“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藉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能到”(葉夢得《石林詩話》),細細琢磨,另有一番風味盪漾心頭。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