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關山月》該怎樣鑑賞?創作背景是什麼?

《關山月》該怎樣鑑賞?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山月

徐陵 〔南北朝〕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映疏勒,雲陣上祁連。

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譯文

《關山月》該怎樣鑑賞?創作背景是什麼?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關山上,出征的人兒思念遙遠的故鄉。

想必妻子此時正站在高樓上,對着窗戶遙望遠在邊關難以入眠。

旗星照耀在疏勒城頭,密佈的濃雲籠罩着祁連山。

如今戰爭這樣殘酷頻繁,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從軍生涯回家。

註釋

關山月:樂府《橫吹曲》題。

關山:邊境要塞之地,指徵戰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陰曆十五的月亮。

客子:在外地出遊或出征的人。秦川:指關中地區,泛指今陝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原地帶

思:想到。婦:指客子的妻子。這句和下句時客子想象的情景。

當:對着。未眠:沒有睡覺。

賞析

《關山月》是一首較有感染力的抒情詩,引用漢代故事描述了因戰事而離別的夫婦間相思之衷情與哀愁。詩人又巧用十五圓月作引子,抒發了內心的深情。此詩雖只有簡潔八句四十個字,但寫得情景交融,歷歷在目,呈現出一幅征夫思婦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圖。詩人基於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藝術構思,簡潔的語言,成功地創作出這一首的古題新作。其中有三個值得賞析和品味的詩點。

《關山月》該怎樣鑑賞?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首先,有感而作,國事家事也縈懷於心,將邊關戰爭和征夫思婦融於一起而描述在詩中。當時也是多事之秋,戰事頻繁,影響到國泰民安,百姓家庭團圓幸福,詩人抓住征夫遠在邊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爲着筆點,既有了邊關戰事,更寫出了遠征戰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對徵人遠離親人的同情,對戰爭的譴責,這首詩作成功之處就在於具有一定的現實性與人民性,擺脫了宮體詩作內容的貧乏。

其次,詩作構思設計的藝術性。以十五夜之月爲線索,從而勾引出征夫在邊塞月下思妻,高樓上妻室念征夫的兩個情景畫面,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發了兩地相思情增和怨傷。而後四句則又轉回到邊塞的征夫心懷:戰事猶酣,解甲歸田恐是遙遙無期,憂慮無限,無形中也對應思婦在高樓遙望邊疆而無眠,隱含了思婦傷心地牽掛,企盼早日相聚。這樣一種構思巧妙地突出:對戰爭的怨恨;對夫妻別離思念之同情;對圓月美景卻帶來了更多離愁的怨傷。

再次,語言應用簡潔圓潤,善用詞語增強意蘊。八句四十字,簡明清晰,用“高樓”更見望眼欲穿,“雲陣”和“戰氣”更見戰事形勢緊張,氣氛逼人,“映”更見城樓軍旗飄蕩,殺氣迷彌。“復”更突出歸期遙遙。這也顯露詩人純熟的詩歌語言和平時的功底。

全詩通過將士征戰四方的歷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戰爭儘快結束,表達了詩人反對戰爭,嚮往和平的心情。

創作背景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徐陵奉命出使東魏,後因侯景之亂,被迫留在鄴城達7年之久,不得南歸。《關山月》就是這一時期寫下的一首描寫邊塞風光的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