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南樑女詩人劉令嫺有哪些作品?她爲何被戴上“風流放蕩”的帽子

南樑女詩人劉令嫺有哪些作品?她爲何被戴上“風流放蕩”的帽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南樑女詩人劉令嫺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我國古代史上出現過不少文采斐然的女作家,她們的才情絲毫不低於同時代的知名男性文人,芳名流傳千古,經久不散。如卓文君、班婕妤、蔡琰、王金珠等。但遺憾的是,因封建時代對女性的異樣眼光等種種原因,關於她們的文獻很少,以至於後世人對她們的身世和作品都滿懷爭議。

南樑女詩人劉令嫺就是其中頗具爭議的一位。《隋書·經籍志》和《舊唐書·經籍志》都錄有的文集。流傳至今的作品,卻僅有《玉臺新詠》載錄的八首詩,以及《藝文類聚》載錄的《祭夫文》一篇。更可惜的是,劉令嫺在正史中無傳無記,她的生平事蹟只是附於其兄劉孝綽的傳記中。

身世如此撲朔迷離,才貌俱全而年輕喪夫的劉令嫺,詩文免不了被後世人曲意解讀,逐漸地就被世人認爲:劉令嫺是一個集風流與才情於一身的女性。其中,劉令嫺是才華橫溢的女詩人,這一點毋庸置疑。那麼,她真的就是這樣一個有着諸多風流是非的女作家嗎?

南樑女詩人劉令嫺有哪些作品?她爲何被戴上“風流放蕩”的帽子

01 才女被戴上“風流放蕩”的帽子

據《南史》和《梁書》的劉孝綽本傳中,記錄的寥寥數語可知,劉孝綽之妹劉令嫺:“文尤清拔,所謂劉三娘者也。悱爲晉安郡卒,喪還建鄴,妻爲祭文,辭甚悽愴。悱父勉本欲爲哀辭,及見此文,乃閣筆。”而樑代蕭韶《太清記》也曾提到:“劉孝儀諸妹,文采豔質,甚於神人也。”由此可見,劉令嫺出身世家,才華極高,曾揚名於當時,且沒有所謂不堪行跡。

據學者研究,劉令嫺的名聲是從明代開始出現了偏差。明代的某些所謂學者在編書時爲了吸引目光,故意杜撰花邊信息。像寫小說一樣隨意臆想,而不是以嚴肅認真的文學鑑賞態度來看待劉令嫺詩文。

其中,《光宅寺》《題甘蕉葉示人》《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這三首詩,是好事者們惡意發揮、且累及女詩人名聲的“重災區”。

在這方面,尤其以楊慎的《升庵詩話》對劉令嫺曲解最爲嚴重。楊慎不但對《光宅寺》一詩作出別有用心的修改,還將詩題改成了《光宅寺見少年頭陀有感》;另外,他還將劉令嫺的《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綴接於《光宅寺》詩之後,改寫成一首新詩:“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曲房裏,幽隱無人聲。兩葉雖爲贈,交情永未因。同心何處切,梔子最關人。”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還明指這首詩是“劉令嫺於光宅寺見少年頭陀有感而作”,就這樣搬弄裁剪,就拼湊出“一代才女劉令嫺與少年頭陀相愛幽會”的噱頭。至此,楊慎得到了一種風流文人的心理快感,讀者也滿足了獵奇八卦心態,他們卻毫不關注劉令嫺背的的“黑鍋”有多麼沉重,甚至這一切對後世人認識才女其人其詩將會產生多大的不利影響。

南樑女詩人劉令嫺有哪些作品?她爲何被戴上“風流放蕩”的帽子 第2張

很多學者要麼望文生義從論詩而及其人,把劉令嫺定論爲令人不齒的蕩婦,就連劉令嫺的丈夫徐悱在世時讚美妻子劉令嫺“彼美情多樂”的這一句也被人曲解爲劉令嫺薄情不守禮。其實人家丈夫寫的詩只是讚揚妻子生性開朗活潑而已。

而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爲,劉令嫺是大家閨秀,身份和地位使她不會寫出那些令人不齒的詩句,從而開始對劉令嫺的詩作歸屬產生了懷疑,認爲那些詩都是劉令嫺之夫所作,“不過溺情之語”。

同樣這三詩,若出自劉令嫺之夫則“不過溺情之語”;若出自劉令嫺,則爲輕佻放蕩之詞。可見古時封建禮教對女子之苛刻。然而,《光宅寺》《題甘蕉葉示人》《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這三首屢屢讓劉令嫺背鍋的詩,真的是“輕佻放蕩”之詞嗎?真的是描寫劉令嫺婚外不齒之情嗎?劉令嫺真的如世人所認知的那樣放蕩嗎?

02 才女的詩作到底表達了什麼意思?

雖然到了近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對劉令嫺的《光宅寺》《題甘蕉葉示人》《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這三首詩,也基本上還是認爲是“豔詩”。可嘆!那麼,這三首詩的內容到底如何做解呢?

一、先看《光宅寺》:“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曲房裏,幽隱無人聲。”

這裏主要是“目送”和“逢迎”被曲解,加上南樑多有僧俗苟且之事,於是一些學者便聯想劉令嫺這首詩寫好是與和尚幽會。但是,在古代文獻中,“目送”往往有崇敬、愛重之意,如《漢書·張陳王周傳》:“四人爲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說的是漢高祖敬重商山四皓,對他們施與禮送的目光。而且在佛教文獻中,“目送”則表達的是善男信女對高僧風姿威儀的膜拜和折服之情。如《續高僧傳》中描寫人們對釋慧覺的膜拜:“執持行路,莫不駐步迎睇而目送者,其威儀感人如此。”

南樑女詩人劉令嫺有哪些作品?她爲何被戴上“風流放蕩”的帽子 第3張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也同樣用“目送”兩字表達人們對高僧的敬仰。而一代才女劉令嫺怎麼不理解“目送”的含義?“長廊欣目送”不過是表達劉令嫺在光宅寺長遇到了寶相莊嚴的高僧因而而欣喜,便不由自主地垂首靜立相目送。而“廣殿悅逢迎”中的“逢迎”二字,並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迎來送往”“迎接”。而是指理解普渡衆生。如《金剛經解義》中所言:“於一切惡類,自行和柔忍辱,歡喜逢迎,不逆其意,令彼發歡喜心,息剛戾心,是名種諸善根。”至於“何當曲房裏,幽隱無人聲”,更是讚美高僧在清幽的禪房中靜思參禪,不求聞達的胸懷。而且,在佛家典籍中,曲房本來就是指禪房。而“幽隱無人聲”則直接有佛家經典中化用而來。由此可見,《光宅寺》其實就是以女性視角讚美高僧的風範不俗及普度衆生、精心向佛的苦行精神的一首詩。

二、再看《題甘蕉葉葉示人》:“”夕泣似非疏,夢啼太真數。惟當夜枕知,過此無人覺。”大多數人,會把此詩解作“溺情寄怨之語”,認爲劉令嫺寫自己閨中獨處的怨恨等等,因爲有“夕泣”、“夢啼”、“夜枕”等字眼。但是,這樣的理解其實是拋開了詩的主題而本末倒置。詩題《題甘焦葉示人》已經明確點明這首詩是詠物,而不是抒情。“題甘焦葉示人”其實有小女兒“顯擺”才能的意思:“我把詩題在甘焦葉上,讓人們看看我是如何來詠甘焦葉的!”

因此,詩中的“夕泣”、“夢啼”則是用擬人手法描繪夜間雨打甘蕉的聲音。而整首詩沒有一字寫甘蕉葉,卻把“芭蕉葉上三更雨”的動人雨夜景色寫活了。這種意境創造對中國文學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不少文學家在寫離情別緒時都喜歡用“夜雨芭蕉”之意境,如李清照的詞:“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三、最後,《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 兩葉雖爲贈,交情永未因。同心何處切,梔子最關人。”很多人理解這首詩是表達“同性之戀”,真是思路清奇。

南樑女詩人劉令嫺有哪些作品?她爲何被戴上“風流放蕩”的帽子 第4張

和《題甘蕉葉葉示人》一樣,這首詩的詩題《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已經點明,這首詩是劉令嫺贈朋友同心梔子時附帶的一首寫同心梔子的詩作,是詠物詩。目的是想讓謝娘知道:“你看,我是這樣描寫同心梔子的,這樣寫詩技巧和水平你覺得如何?”

劉令嫺這首詩其實就是另闢蹊徑,以“梔子花開、結子同心”人文內涵入手描寫梔子花,同時賦予梔子花深刻意蘊,可謂構思奇巧。此後,“梔子同心”就成爲後世詩人常用的典故。如劉禹錫:“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

如:“葛花滿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贈人。”如:“庭前佳樹名梔子,試結同心寄謝娘。”

03 真正的劉令嫺:才華出衆且德才兼備

但是,爲什麼劉令嫺的詠物詩看起來像情詩呢? 這是由當時的創作風氣所影響:“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爲此,詩人們爭先恐後地創新寫作手法,最常見的就是劉令嫺這種以情詩形式詠物,如梁武帝的《詠燭》雲:“堂中綺羅人,席上歌舞兒。待我光泛灩,爲君照參差。”如果不看詩的題目,誰知道其本意是寫燭?

之所以這樣寫,是爲了讓所寫物品變得鮮活生動,從而體現文學水平的高超。

南樑女詩人劉令嫺有哪些作品?她爲何被戴上“風流放蕩”的帽子 第5張

可見,劉令嫺的《光宅寺》《題甘焦葉示人》《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這三首詩不但不是豔詩,還是對後世文學影響頗深的經典。所謂風流女詩人的形象,完全是有些好事者的虛構想象。其實,劉令嫺在著名的《祭夫文》中詳細地描述過自己的婚姻情感:在嫁給徐悱前“簡賢依德,乃隸夫君”,她遵守女子道德規範,身心清白,很受夫家認可。而在嫁入夫家後,“式傳琴瑟,相酬典墳”,她與丈夫感情深厚,琴瑟和諧;丈夫要建功立業,二人離別後,她與丈夫鴻雁往來,贈詩對答,表達彼此刻骨思念之情,可謂伉儷相得,一往情深。

甚至丈夫逝世,兩人永訣,陰陽相隔,劉令嫺依然堅守真情:“生死雖殊,情親猶一”,“百年何幾?泉穴方同”。而在丈夫去世後,她是怎麼過的呢?“孀閨絕綺羅,攬贈自傷嗟”,失去丈夫的她,悲傷不已,回憶着過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地在家爲丈夫守節。

綜上所述,由曲解的詩句來評論說劉令嫺風流而不知廉恥,不僅十分不公平,更是一種人身攻擊,極不道德。真正的劉令嫺,不僅才貌俱佳,而且遵守當時的女性道德規範,真正是才德兼備,值得稱道。

因此,我們解讀歷史人物及其作品,一定要客觀公正,嚴肅認真。尤其對文學作品的解讀,更要了解文作字裏行間的獨特內涵和相關背景。無論何時,望文生義、牽強附會、隨意臆測最是不負責不靠譜的表現。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