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周易是誰寫的 深入瞭解周易的作者

周易是誰寫的 深入瞭解周易的作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易》是我國古代的經典,而且它裏邊的內容至今爲止還對我們有着非常大的影響,而這本著作就是周文王姬昌所寫,周文王勤政愛民,提倡尊老、愛幼的理念,在周易這本書中所提到過,至今對我們還是非常受用的。

周易是誰寫的 深入瞭解周易的作者

網絡配圖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姓姬,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爲“三代之英”。

父死繼位

周易是誰寫的 深入瞭解周易的作者 第2張

網絡配圖

姬昌之父季歷勵精圖治,對周國周邊的戎狄部落發動了一系列戰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周國勢力的不斷擴張,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商王文丁爲了遏制周族勢力,以封賞爲名,將季歷召喚到殷都,名義上封爲“方

伯”,號稱“周西伯”,爲西方諸侯之長,實則軟禁了一段時間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周人葬季歷於楚山。

季歷死後,姬昌繼位,是爲西伯昌。

勤政愛才

《唐語林·卷二·文學》載:“姬昌好德,呂望潛華。城闕雖近,風雲尚賒。漁舟倚石,釣浦橫沙。路幽山僻,溪深岸斜。豹韜攘惡,龍鈐辟邪。雖逢相識,猶待安車。君王握手,何期晚耶?”

周易是誰寫的 深入瞭解周易的作者 第3張

網絡配圖

文王求賢 姬昌勤於政事,廣羅人才,許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從商紂王朝來投奔的賢士,他都以禮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齊、太顛、閎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後歸附在姬昌部下稱臣。姬昌拜呂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發佈“有亡荒閱”的律令,規定奴隸逃亡就搜逋,誰的奴隸歸誰,不準藏匿逃亡奴隸。於是諸侯叛紂而往歸姬昌。

《史記·周本紀》記載姬昌遵后稷、公劉之業,效先祖古公、父親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的社會風氣,使周國的社會經濟得以發展。在治岐期間,姬昌對內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採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農民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商人往來不收關稅,有人犯罪妻子不連坐等,實行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徵收租稅有節制,讓農民有所積蓄,以刺激勞動興趣。

姬昌生活勤儉,穿普通人衣服,還到田間勞動,兢兢業業治理周國。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善施仁德

商紂王發明了名爲炮烙的酷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塗滿油的銅柱上,一滑倒就會跌落到火坑裏,頓時皮焦肉爛,死於非命,但商紂的寵妃妲己看見此慘狀卻笑個不停,所以商紂就一直強逼犯人這樣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姬昌很是氣憤,諸侯和人民無不痛恨的咬牙切齒。姬昌向紂王表示願意獻上週國洛河西岸的一塊土地,以此換取廢除炮烙之刑。紂王答應了西伯的要求,廢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愛戴。

周易是誰寫的 深入瞭解周易的作者 第4張

網絡配圖

後世影響

在政治上,周文王所奠定的西周政體是爲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集權之先聲;而《周易》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則有着深刻影響與巨大改變,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改變了古代的文化發展軌跡,影響了今天的文化基質……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歷來就有所謂伏羲畫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說。《史記》也認爲《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當然,也有人因爲《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辭中記有周文王之後的史事而提出質疑,認爲卦爻爲周文王推演,而辭文出自周公或他人之手。其實,像《周易》這樣的經典之作,其成書難以一蹴而就,肯定得有一個從雛形到充實、完善的漫長曆程,必須經過多人乃至數代人的構思、採輯、撰寫、訂正、增補與潤色纔有可能形成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周易》文本。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肯定作者就是周文王一人,但至少可以推斷,周文王在《周易》成書的過程中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