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順治最後是死了還是出家當和尚了?看看他怎麼說

清朝順治最後是死了還是出家當和尚了?看看他怎麼說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世祖(1638-1661年)愛新覺羅·福臨,爲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6歲即位,年號順治。開始由皇叔父多爾袞代爲攝政,至順治七年多爾袞死後親政。先後滅南明福王、唐王、魯王等政權。少年英武,雖親政時間不長,卻爲清代近300年的統治開創了一個良好的局面。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順治寵愛的皇貴妃董鄂氏去世,他十分悲痛,不僅輟朝五日,而且將她晉封爲皇后,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傳說半年後,順治勘破紅塵,於次年正月遁入山西五臺山,削髮爲僧。民國初,我國不少劇種都上演了《董小宛與冒闢疆》一劇,於是順治帝當和尚的故事就傳開了。

清朝順治最後是死了還是出家當和尚了?看看他怎麼說

爲什麼《董小宛與冒闢疆》這一劇本和順治出家有關呢?這裏先扼要介紹劇本情節:世家公子江南名士冒闢疆,在絳雲樓主人錢謙益及其妾柳如是的促成下,納秦淮名妓董小宛爲妾。清軍南侵,董、冒失散。降清的明將洪承疇得到了董小宛,得知其爲闢疆之妾,爲泄私憤,將董僞作皇室棟鄂王之女,改名棟鄂氏,送到皇宮,順治對董寵愛非常,封爲貴妃。冒闢疆知道後,通過已做禮部侍郎的錢謙益,買通太監,混進宮中。夫妻相見,分外悲傷,正在此時,皇太后與皇后闖了進來,見狀大怒,遂將董小宛白綾賜死。順治一氣之下,放棄帝位,於五台山皈依空門;而冒闢疆回到故鄉江蘇,終身不仕,老死鄉里。

這個劇本的情節雖說很富有戲劇性,但是,當時確實盛傳順治爲董小宛而出家的故事,蔡東藩在《清史演義》一書中寫道:“宮中有位董鄂妃,乃是南中漢人,被虜北去,沒入宮內。順治帝見她身材窈窕,秀外慧中,竟把她格外寵幸,封爲貴妃。”後來,“可憐一朵嬌花”“與流水同逝”了。“順治帝十分悲痛,輟朝五日……順治帝經此慘事,益看破世情,遂於次年正月,脫離塵世,只留重詔一紙,傳出宮中”。此外,還有《清稗類鈔》、《清代野史大觀》等書中都有關於順治帝因董妃去世而削髮出家的故事。這樣順治出家的傳聞就在民間廣泛地流傳開來了。

清朝順治最後是死了還是出家當和尚了?看看他怎麼說 第2張

順治一向好佛,宮中奉有木陳忞、玉琳琇二禪師,鈴章有“塵隱道人”、“懶翁”、“癡道人”等稱號。他對木陳吝曾這樣說過:“願老和尚勿以天子視朕,當如門弟子旅庵相待。”他早有削髮爲僧的念頭。臨宣佈他去世前幾天,他還叫最寵信的內監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廣安門外法源寺)削髮做和尚。順治與孝惠皇后頗爲不合,寵愛的董鄂氏一死,他以死爲藉口皈依了淨土。這是一些人認爲順治出家的原因。他們舉出清朝著名詩人吳梅村的詩爲佐證。吳梅村的《清涼山贊佛詩》中所謂“房星竟未動”影射順治沒有死。“澹泊心無爲,怡神在玉幾。長以兢業心,了彼清淨理。”“縱灑蒼梧淚,莫賣西陵履。”是指順治出家,了卻自己的心願。據說,康熙帝曾四次去五臺山,前三次都是爲看他父親去的,每至,必屏侍人獨造高峯叩謁。第四次去,順治已死,康熙見景生情,有詩哀悼:“又到清涼境,巉巖卷復垂。芳心愧自省,瘦骨久鳴悲。膏雨隨芳節,寒霜惜大時。文殊色相在,惟願鬼神知。“十分悲慟。又傳說在康熙年間,兩宮西狩,經過晉北,地方上無法準備供御器具,卻在五臺山上找到了內廷器物,於是順治出家有了更充分的證據。然而,事實上順治的寵妃棟鄂氏並非董小宛,因爲,“當小宛豔幟高張之日”,是“世祖呱呱墜地之年”。

董小宛的丈夫冒闢疆寫的《影梅庵憶語》明白地寫着董於順治八年(1651年)去世。當時,海內無數名流以詩詞相吊,這時世祖才14歲,不可能納董小宛爲貴妃。關於順治死因,據當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譜》載:“奉召人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王熙是順治進士,授檢討,後在康熙朝官至保和殿大學士,並奉命專管密本。因此,他的記述有一定的可靠性。

清朝順治最後是死了還是出家當和尚了?看看他怎麼說 第3張

同時,張宸在《青琱集》中亦稱:“傳諭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爲出痘。”張宸也是當時人,曾任兵部主事。主、張兩個所記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證。似乎清世祖死於出痘是無疑的了。民國初年,史學界對順治出家一案很感興趣,紛紛進行考證。

其中考證最詳盡的一篇文章是已故明清史專家孟森的《世祖出家事考實》。他舉了《東華錄》等史書的記載,認爲清世祖死於痘疹,沒有出家。又認爲吳梅村詩中“房”爲天駟,“房星未動”是指順治本將幸五臺山而忽然去世。後幾句詩孟森認爲是自責之詞。但是他沒有對康熙帝爲什麼四次去五臺山,五臺山爲什麼存有這麼多供御器具,還有順治生痘疹怎麼會短短几天就去世等問題作出解釋,所以順治出家與否,仍然是一個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