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元代詞曲代表人物生平簡介:劉因,著名理學家、詩人

元代詞曲代表人物生平簡介:劉因,著名理學家、詩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駰,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衆,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爲“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爲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爲官,他以疾辭。死後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諡“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爲劉因建祠堂。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因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劉因出生於宋理宗淳佑九年(1249年)閏二月九日,蒙古滅金後的第十五年。劉因的故鄉容城地處冀中平原腹地,劉因的祖輩世代居住於此,長期身爲金朝的臣民,高祖父、曾祖父和叔祖父曾三世仕金,其父劉述親身經歷了金朝末年的戰亂,而後曾短期在元朝做官,但主要過的是隱居不仕的處士生活。時代的風雲,家業的盛衰,祖父輩的經歷,都在他的心靈中烙上深深的印跡,給予他的思想和性格以重要影響。

劉因在故鄉出生時,已是戰亂初寧的元蒙初年。劉因幼年,就全國範圍說,戰爭雖有,但劉因生活的今河北一帶,倒是一派昇平氣象。這期間,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久亂初寧的年代。元朝初年,由於社會安定,政策得當,北方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恢復和發展,“民間墾闢種藝之業,增加數倍”。全國的統一,交通的暢達,也促進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城市貿易、農村集市以及對外貿易都有了巨大發展。劉因的青少年時代正是恰逢這樣一個難得的和平時期,它對劉因思想的形成有巨大影響。

元代詞曲代表人物生平簡介:劉因,著名理學家、詩人

少有大志

劉因自幼受儒學家世薰陶,其父劉述興趣廣泛,對天文、歷數、陰陽、醫方、性學、史學等都有研究。劉因出生後,父親對他十分鐘愛珍視,杜絕交遊,一門心思傳授劉因讀書識字。劉因天資聰慧,穎悟過人,在父親的啓蒙教育下,三歲讀書識字,每天讀千百言,過目成誦;六歲開始學習作詩,七歲(一說十歲)就能寫文章,文筆不俗,落筆驚人。

劉因少有大志,十五歲時就曾作詩明志“鴻鴿凌雲志,燕雀安能知。”青年時代的劉因抱着積極入世的態度,在詩篇中常坦率地表露自己的志向和遠大抱負。二十歲時所作《希聖解》,即以"希賢、希聖、希天爲主旨,並以天地間一清才自命。

中統元年庚申(1260年),劉因隨父親遷往真定,師從北方名儒硯彌堅,學業大進,同學中無人能及。硯彌堅不僅才華出衆,而且慧眼識人才,在他所教學生之中,力推劉因,預言劉因會成爲名儒。

劉因從硯彌堅處學習的是經學,鑽研訓詁疏釋之說,但他很快便不滿足了。宋金兩代文壇注重“以辨博長雄”的詞章和“誕漫坐雜”的經義,“南北崇尚幾無所分別”,中統年間前後,經許衡、竇默、姚樞等人的提倡,在南方被公認爲“正學”的程朱理學也規模日廣地傳播到北方。劉因對早年研習的“訓詁疏釋之說”本來就心存疑惑,接觸到了理學著作,爲學方向及思想面貌便發生了巨大變化,開始專心研讀程朱諸書。

授徒明道

劉因家境貧寒,經常家無餘糧手無餘錢,雖然自己學有所長,遠近知名,但他仍能安貧樂道,不苟合於世,也不亂結交朋友,不義之財更是一分不取。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父親劉述病逝,經濟更加窘迫,無力安葬,劉因無奈之下寫信給父親的好友楊恕,在其資助下才得以完成喪事。

至元十一年(1274),元朝下詔伐宋;大軍浮漢入江,水陸並進,順流而下。不到兩年,宋亡。劉因頗傷宋朝爲奸臣所誤,拘留元朝國使以挑兵釁,終致國亡,遂作《渡江賦》以哀之。他曾欲南遊江湖,覽觀南宋諸先儒名跡,但未能成行,反而北上易州(今河北易縣),到當時辭官家居的何瑋家館課授徒。何瑋曾參與伐宋之役,藏書中有不少是從南宋舊境攜回的理學書籍,這些書在北方不易搜尋,劉因教書三年,得以實現“館於藏書之家而肆其檢閱”的宿願。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劉因三十歲,元初沒有科舉取士,知識分子無由進入仕途。劉因身爲布衣,雖抱負不凡,但建功立業實難。爲了謀生,劉因只得在家開設學館,授徒教學。他自編教材,見解獨到,將理學貫穿教學之中,講究師道尊嚴。他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讓每個人都有所成就,因此聲名日隆。朝中公卿官員過保定的很多,聽到劉因的名聲,往往登門拜見。劉因謙虛謹慎,深居簡出,拜訪的官員,他大都遜避,不與相見,非常有個性和操守。

至元中葉,忽必烈長期倚信以“理財”固寵的回回大臣阿合馬,日益疏遠“諱言財利事”的朝中儒臣。劉因遂採取超脫於政治的處世態度。劉因非常欣賞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就將居所題名爲“靜修”,以自表心志。

東京執教

至元十九年(1282),權傾一時的阿合馬被殺,元廷的政治鬥爭形勢發生了變化。被蒙古、色目和漢族高級官僚中的漢法派所一致擁護的新政治領袖、太子真金,更加積極、直接地參與各種有關的政治活動,一時間在漢族士人中引起對於“朝政更新”的強烈樂觀情緒

由於士大夫對劉因多所稱譽,名聲越來越大,丞相文貞王不忽木尤其極力薦舉,太子真金下詔,徵劉因入朝,授給他承德郎、右贊善大夫的官職(五品)。這時的朝野對真金改革朝政的過度希望,無疑也感染了劉因,且真金甚重儒臣,關懷備至。劉因受教之後,便與使者通行。

元代詞曲代表人物生平簡介:劉因,著名理學家、詩人 第2張

當時,真金在宮中建立大學,原由贊善王恂執教。劉因入朝時,王詢剛剛去世,於是就接替他的職位,教授宮廷子嗣讀書。劉因一介儒生,教授鄉里,忽然受到朝廷的徵聘,一躍而成爲朝官,且成爲大學的教授,這表明,劉因此時在學問上已經成熟,並有相當建樹,是以聲名遠播。劉因入朝爲時不長,因繼母病重,辭官歸家。第二年繼母去世,依當時風俗,劉因要居喪守孝,爲官的事遂被擱置。

重歸隱淪

由真金所發動的更新朝政的改革,還來不及等劉因母喪服除,就因與元世祖忽必烈政見不合而中途夭折。這次事件給予劉因很深的刺激,使他對於元朝政治再也不抱什麼希望,而且反過來,對於自己輕易應詔、一聘而起十分後悔,遂隱居以教學爲生。

此後的幾年間,因遭荒年,糧價上漲,他的生活頗爲桔據,有時不得不以一些代食品餬口。此時期的詩作中對這種清貧生活多有反映,並流露出比較濃重的隱逸情調。劉因的生活不僅是清貧的,而且是孤寂的;不幸接連而至:早失父母且不說,兩個姐姐又相繼亡故;四十歲後喜生一子,卻又不幸早夭。劉因身體本來就比較羸弱,喪子的憂傷更使他受到沉重打擊,以致百病纏身,形體癯瘁,鬚髮斑白。

二次被徵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劉因四十三歲。元世祖忽必烈殺權相桑哥,“朝政又一更新”。又有朝臣薦舉劉因,忽必烈下詔以集賢學士、嘉議大夫徵召劉因,這個職位屬於三品清要之職,授給一個平民,在當時是被人看作不次之寵的。但此時的劉因,身體已經惡化到不能扶病而行的地步,且不願再仕,於是上書以疾固辭,寫下了著名的《上政府書》(一名《上宰相書》)表明心跡。

上疏呈至朝廷,忽必烈甚感遺憾,惋惜地說:“古時有不肯受召的臣子,就是這樣的人吧。”

因病辭世

至元三十年(1293 年),國子助教吳明又陳書朝廷,薦劉因爲國子祭酒。但就在這年夏季四月十六日,劉因竟因病與世長辭,終年四十五歲。元仁宗延祐年間贈翰林學士、資善大夫,追封容城郡公,諡號文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