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臣竟然不是爲了權利 他們爲什麼還敢反對皇帝呢

大臣竟然不是爲了權利 他們爲什麼還敢反對皇帝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大臣們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朝大臣們在“大禮議”之爭中的表現,其實是很奇怪的。

很多學者都評價說,“大禮議”之爭,其實不只是禮教的爭執,更主要的是政治鬥爭。是正德皇帝的舊臣們,爲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與嘉靖皇帝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

不過,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誰都知道,只有巴結皇帝,做的事情合皇帝的胃口,官位才能得到升遷。和皇帝對着幹,只會被皇帝打壓。

大臣竟然不是爲了權利 他們爲什麼還敢反對皇帝呢

(大禮議中的大臣)

既然如此,明朝大臣們那些“大禮議”之爭,和皇帝對着幹,怎麼還說他們這是在爭奪權力呢?有和皇帝爭奪權力的嗎?

不錯,之前由於正德皇帝不理朝政,權力基本上都在大臣們手裏。尤其是首輔楊廷和掌控着權力。順從楊廷和,也就能夠獲得權力。但是,在嘉靖皇帝第三年的時候,那時候正德皇帝早已去世,楊廷和也被嘉慶皇帝攆回了老家,讓他退休致仕。這時候,嘉靖皇帝已經完全掌控了權力,爲什麼在那時候,嘉靖皇帝想爲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的時候,朝廷中還有兩百多人集體跪在左順門前哭諫呢?以至於後來,當錦衣衛抓了爲首的八個人,其他人不但不走,反而衝到門前,擂門痛哭。最後,嘉靖皇帝使出殺手,把五品上下的官員134人抓起來當堂杖責,四品以上的官員86人罰俸停職,這場風波才平息下來。

這麼多人被杖責,被處罰,他們得罪了皇帝,將來他們還可能升官嗎?升不了官,還能掌控什麼權力?

反過來,如果這些官員像張璁等人一樣,附和嘉靖皇帝的意見,那麼,他們就會快速升官。比如張璁,原本只是南京刑部主事,迅速就被嘉靖皇帝提拔爲翰林學士,得到了快速的升遷。後來還三次擔任首輔,可見獲得了嘉靖皇帝多麼大的青睞。

有人可能會說,張璁這種大臣,會受到大家的鄙視,會爲大家所不恥的。

大臣竟然不是爲了權利 他們爲什麼還敢反對皇帝呢 第2張

(張璁劇照)

實際上,並非如此。當嘉靖皇帝和楊廷和等大臣爭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張璁提出:“仍以生父爲考,在北京別立興獻王廟。”

張璁這個提議,雖然是在附議嘉靖皇帝,但是,不但沒有被人所鄙視,反而獲得了不少人的讚揚。比如元老重臣王陽明就對張璁的附議“心喜其說”。另一個德高望重的重臣楊一清也評價張璁的奏議說:“張生此議,聖人復起,不能易也。”清朝重臣樑章鉅也評論說,張璁此論“出所真見,非以阿世”。

所以說,就算是巴結皇帝,也並不就會被人評價爲阿諛奉承。有時候,只要你的提議得當,既堅持了原則,又找到了化解矛盾的辦法,依然是可行的。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認爲在“大禮議”爭鬥中,反對嘉靖皇帝是政治鬥爭,是爲了手中的權力,實際上是沒有道理的。

大臣竟然不是爲了權利 他們爲什麼還敢反對皇帝呢 第3張

(嘉靖劇照)

既然並不是爲了權力,那麼,以楊廷和爲首的那些人,他們究竟爲了什麼,一定要和嘉靖皇帝爭執呢?

我覺得,他們這樣做,還是爲了理想信念。

古代官員的理想信念,和西方人不同,和我們當下人也不同。西方人是一種宗教信仰,我們當下人信奉的是未來的大同。但是古代官員不是這樣的。古人是祖宗崇拜,他們信仰的是堯舜盛世,是祖先留下來的規矩。具體到這次“大禮議”,大臣們認爲,嘉靖皇帝應該按照漢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規矩來做,這些祖先傳下來的規矩,纔是有道理的,不能新搞一套。

而我們把明朝大臣們這種對理想信念的堅守,說成是他們爲了爭奪權力,顯然不是一種正確理解。

當然了,雖說這些明朝大臣在堅守理想信念,但是,這種堅守,多多少少是有一些迂腐的。因爲他們這樣做,對國家富強,對黎民百姓的安康,並沒有什麼幫助。反而是張璁,後來在當首輔以後,積極推進改革,革除明朝前期以來存在的各種積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爲後來張居正實施改革,鋪平了道路

所以說,比較而言,張璁這樣的大臣,才真正算得上是於國於民有用的人才。

(參考資料:《明史》《國榷》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