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道光以爲咸豐是孝子,結果他剛登基就做了什麼不孝的事情?

道光以爲咸豐是孝子,結果他剛登基就做了什麼不孝的事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道光以爲咸豐是孝子 結果他剛一登基 就幹了件“不孝”之事,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天地之性,人爲貴。人之行,莫大於孝。”一方面,孝順長輩,的確是人類倫理中的一種美德;另一方面,宣傳孝道,也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因此,在古代封建王朝,歷來都將“以孝治天下”作爲根本的統治手段之一。

明末清兵入關,建立清朝後,也繼承了“以孝治天下”的傳統。比如康熙曾發佈《聖諭十六條》,強調孝悌的重要性,並將孝順作爲選擇皇位繼承人的重要考察標準。

道光以爲咸豐是孝子,結果他剛登基就做了什麼不孝的事情?

我們之前說過,清朝的道光皇帝在晚年時,爲立皇太子之事,在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訢之間猶豫不決。有一天,道光把兩個兒子叫到病榻前,考察他們對治國理政的看法。奕訢在道光面前滔滔不絕,發表自己的見解,而奕詝則伏在牀頭痛哭,打動了道光作爲父親的心。

最終道光選擇了奕詝繼承皇位,即後來的咸豐皇帝,就是看中了他孝順的優良品質。

道光選擇孝順的兒子繼位,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奕詝能繼承他的政治理念。因爲奕訢雖然能力出衆,但思維比較跳脫,如果讓他當皇帝,可能很快就對道光的施政思路改弦易轍,導致人亡政息。

正如孔子所言,何爲孝道?“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那麼,道光精心挑選的咸豐皇帝,真的這麼“孝順”嗎?

不然。雖然道光在世時,咸豐處處表現得百依百順,但道光一死,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咸豐翻臉比翻書還快,馬上就對道光朝的老臣進行了清算。第一個遭殃的,就是道光朝被稱爲“權相”的穆彰阿。

穆彰阿是道光的心腹大臣,在道光朝任軍機大臣20多年,入閣拜相,實際上掌握着大清的宰輔之權。

道光本身並不算一位英明的皇帝,因此穆彰阿這種僞知識分子,能在他手下得到重用,加速了晚清沒落的進程。穆彰阿本身能力不足,卻害怕更有能力的人擠掉他的位子,所以一直盡力排除異己,比如誣陷林則徐,導致其被革職流放,便是一例。

道光以爲咸豐是孝子,結果他剛登基就做了什麼不孝的事情? 第2張

如果咸豐真如他所表現出來的“孝子”人設,那麼穆彰阿再怎麼不好,也不能輕易動他,算是給先帝留點面子。

不過,咸豐卻是非常耿直,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月,龍椅都還沒有坐熱,就下了一道詔書,歷數幾十年來國家吏治敗壞的惡劣現象,並罷黜了穆彰阿。

“任賢去邪,誠人君之首務也。去邪不斷,則任賢不專。方今天下因循廢墜,可謂極矣。吏治日壞,人心日澆,是朕之過。”

一上來,咸豐很謙虛地進行了自我批評:吏治搞得如此敗壞,是我的過錯。

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你咸豐不是纔剛剛登基嗎?這幾十年來的官場亂象,怎麼會是你的責任,明明就是在暗示這是先帝的責任嘛。

緊接着,咸豐開始羅列穆彰阿的罪狀:

“穆彰阿身任大學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不思其難其慎,同德同心,乃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小忠小信,陰柔以售其奸;僞學僞才,揣摩以逢主意。從前夷務之興,穆彰阿傾排異己,深堪痛恨!”

道光以爲咸豐是孝子,結果他剛登基就做了什麼不孝的事情? 第3張

咸豐如此不給痛罵穆彰阿,簡直是在間接打道光的臉——既然穆彰阿如此奸詐,爲何還受道光如此重用?這不是側面暗示道光是個昏君嗎。如果道光泉下有知,恐怕要從墳墓裏爬出來,把這個“孝順”的親兒子痛打一頓了。

不過,咸豐此舉雖有“不孝”之嫌,但卻確實挽回了一些風氣。罷黜穆彰阿諭旨一下,“天下稱快。”可見是符合天心民意的。

穆彰阿當國時,官場以阿諛奉承爲風氣,因循守舊,上下掩飾,以致洪秀全在廣西發動起義,清廷中央仍懵然不知。若非咸豐及時罷退穆彰阿,恐怕清朝已亡於太平天國之手,撐不過後來60年的氣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