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慈禧爲什麼會干預楊乃武案,她是怎麼處理的?

慈禧爲什麼會干預楊乃武案,她是怎麼處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77年2月底的一天,一場春雪剛停,京城的巷子裏,烏雲濃重,冷風呼嘯,牆角處還殘留幾團寒雪,泛着冷光。冰凍還沒有完全在中國大地上融化,東風還纔在海岸線緩慢登陸。人們擁着厚棉襖,耷拉着絨帽,縮着頸脖,依偎着赭紅色的牆根往前走。

沉重的刑部的監獄大門在“吱吱呀呀”地呻吟中極不情願地打開了,分別出來一男一女兩個剛獲釋放的人。一個人稱“小白菜”,一個便是楊乃武。小白菜立刻被人擁着,奉旨削髮去了。楊乃武被人駕着,艱難地往馬車上攀——他的雙腿早被夾折了。

慈禧爲什麼會干預楊乃武案,她是怎麼處理的?

後來的戲劇裏是這樣演出的:楊乃武扶着馬車,艱難地擡起頭,看看久違了的天空,一聲長嘆:“我這冤案是昭雪了麼?大清真有青天麼?……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

那一聲長嘆,讓我突然明白:楊乃武,你是一塊石頭。在大清末年司法的水潭裏,激起幾圈漣漪,引出了人們許多思考,和至今還在討論的話題。

(二)耕讀子弟楊乃武挑戰餘杭縣的大清縣太爺

楊乃武招致禍端是其思想觀念和人生性格的必然。

楊乃武,這位世代種桑養蠶的耕讀子弟,這位20餘歲考取秀才,33歲新科中舉的青年知識分子才俊,飽讀儒學,深知仁義禮信,爲人耿直,看不慣社會污漬,好打抱不平。當然,在街頭教訓幾句小混混,可以博得幾個巴巴掌。

可是,居然敢於挑戰餘杭縣的大清縣太爺,在縣衙照壁上書寫“大清雙王法,浙江兩撫臺”一聯,諷刺餘杭的一把手劉錫彤貪贓枉法,這就膽大包天了。

這叫做反詩。歷史上題寫反詩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宋江的詩不就惹了大禍嗎?歷朝歷代,與官府結下怨仇,誰還會有好果子吃呢?當然,劉錫彤也不是立刻就暴跳起來喊捕快抓人的,而是等待時機:對抗領導,後果會很嚴重!

這不得不誇讚人家老劉的城府很深。換着別的冒失的,立刻調動力量,徹查反動標語,恐怕會招致許多輿論的非議來,比如,當時的《申報》。

(三)劉錫彤泄私憤,找楊乃武移花接木

餘杭大清縣太爺劉錫彤爲保護兒子,找替罪羊,並且一泄私憤,找楊乃武移花接木,肯定是必然。

1873年10月,在江南那個日漸寒冷的日子裏,餘杭縣一個叫葛品連的豆腐工人,無意間把機會交到了劉領導手裏,於是,楊乃武就命陷囹圄了。古代縣領導掌管一方百姓生死,尋你一個不是,易如反掌。消除不穩定因素,也很符合上級意圖。

慈禧爲什麼會干預楊乃武案,她是怎麼處理的? 第2張

不必要拍桌子,不需要大聲吼,只需要給捕快部門一個眼色,皁囉們心領神會,憑籤拿人。那時辦案有沒有什麼“不準刑訊逼供”之類的硬性規定,中國古代發明的傳統刑罰,其名目多得數不勝數。吊打,飢餓,皮鞭,辣椒水,老虎凳,估計是家常便飯,隨時招待。皮開肉綻估計是最輕的了。錫水燙背估計跟古代炮烙一理。夾折雙腿,只怪楊乃武的骨頭太不經摺騰。

末了,判你個死刑,屬於“三證齊全”。

(四)州省京城衙門意見出奇地一致統一

當時杭州市的浙江巡撫和京城裏相關衙門,在收受了老劉的重賄之後,壓制平反,也是社會必然。

案件逐級上報,州府衙門陳魯,省巡撫衙門楊昌浚,以及京城裏的部級衙門胡瑞瀾,意見出奇地一致統一:

(1)坐實案情;

(2)堅決反對一切翻案之風。

至於各種刑訊逼供,那就再在楊乃武小白菜身上重複演練。你楊淑英敢於抱侄探監,探吧,你又不敢劫獄!你楊淑英敢來京城告狀,那就釘板伺候,不死,也要你脫一層皮!上面發話重審?審吧,不過是讓楊乃武再吃一回皮肉之苦。封建社會官官相護,又不是我們幾個現在才發明的!

至於《申報》,你願意咋說就咋說,秀才造不起來反,老百姓識字讀報的人又不多,怕啥?他們還能硬過我們的後臺左宗棠丁寶楨?我們丁總,連慈禧太后身邊的小安子都敢殺!——今天我們說,《申報》還算幸運,居然沒有被主管宣傳的衙門治他們一個新聞輿論惑亂人心干擾司法的罪名。

(五)涉案官員是怎麼處理的?

平反後非常奇葩的處理決定,則又是當時社會的一個必然。

幾經周折,案件平反了。對案件涉事者追不追責?追到什麼程度和範圍?作何處罰?這些都是人們最關心的。保護各級官吏,是古代統治者的一貫政策。

我大清培養一個官員,容易嗎?

何況涉及省部級衙門這樣的高級官員?因此,部級衙門胡瑞瀾似乎與此案已然無關了。浙江巡撫衙門楊昌浚和杭州州府衙門陳魯暫時革職,過兩年再起用。餘杭縣太爺劉錫彤只是充軍黑龍江。餘杭縣屍檢員沈祥只是杖80徒二年。劉錫彤的祕書沈彩泉,也只杖100流3000裏。這些官吏都是大清王朝統治百姓的基本力量,怎能因爲一樁百姓的案子而高舉利劍手出重錘呢?

可是,對案件的受害者們卻重重處罰:資助翻案的沈喻氏杖100徒四年,公平作證的王心培王林沈體仁杖80。連已經冤枉坐了三年多牢房吃盡了苦頭的當事人楊乃武,不但沒有恢復名譽,“國家賠償”,反被革去功名,永不錄用,小白菜也杖80後奉慈禧懿旨削髮爲尼。

誰叫你們毀了咱大清百多名幹部呢?

(六)翁同龢被攆出京城

慈禧爲什麼會干預楊乃武案,她是怎麼處理的? 第3張

至於翁同龢受到牽連被攆出京城,更是必然。

翁同龢,這位江蘇老人,身爲兩代帝師,服務四個皇帝,爲官42載,輪崗於戶、刑、工部和都監院,素以清廉著稱,參與過甲午戰爭,力主抗戰,支持過創辦銀行,發展經濟,尤其支持平反楊案,討司法公平,爲大清社會做出過卓越貢獻。

楊乃武案平反了,有人以爲翁老先生這回會受嘉獎。按照論功行賞的正常思維,真的有可能。也有人認爲,他攤上事了,而且是大事。

當然,後一種預測靈驗了:誰叫你被楊淑英一個弱女子的血淚哭訴打動?誰叫你支持平反這個案件?你那算不得功勞,要算罪過。

這個案件本身到不要緊,幾個普通百姓——就算有個舉人,也還沒有擠進我大清統治集團,生死皆如草芥。可案件“害”了我大清王朝從省部級到縣級科級一大批官員呀!楊乃武小白菜,我要你不得好活。你翁同龢資歷老,有人緣,打發你告老還鄉,讓你餘生淒涼!

1898年6月15日,江南大地一派炎熱,熱得蟬都懶得鳴叫了,熱得湖裏的魚都快要翻白肚皮了。烈日曝曬,土地龜裂,路邊的草都要枯焦了。驛道上一輛破舊的馬車,吱吱呀呀往前。車上坐着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身旁只有一隻破舊的木箱,裝些換洗衣裳。

他就是被攆出京城的翁同龢。

清廉一身,孤孑獨立,又有什麼用呢?溽熱難當,下鍋無米,一個高級幹部,只能在江南的溽熱和溼氣裏苦度餘生。

慈禧爲什麼會干預楊乃武案,她是怎麼處理的? 第4張

力挺楊案平反,似乎是維護了大清王法,伸張了公平正義,但得罪了權貴,傷害了既得利益者。他應該懂得官場複雜,人心險惡,但他卻不願同流合污,敢於挑戰淫邪。歷史上不願同流合污的人,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比如屈原同志。

奉命告老還鄉,是慈禧老太太給翁同龢的最大面子。沒有治你個什麼罪名下獄,翁老先生也算幸運的了。

其實,楊乃武算是幸運的,因爲他那條殘軀還在,他那破爛過數次的喉嚨,還能夠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