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楊乃武小白菜案爲何能成爲晚清四大奇案之一?

楊乃武小白菜案爲何能成爲晚清四大奇案之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篇我們以清朝著名的楊乃武小白菜案爲例,講講古代審案的那些事。

楊乃武小白菜案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發生在同治年間。主人公楊乃武生活在浙江省餘杭縣,舉人出身,家庭富裕。楊乃武家有空閒房子,出租了一間給小白菜(本名畢秀姑)及其丈夫居住。這樣兩家就成了鄰居,關係相處得也還不錯,空閒時候楊乃武還教小白菜寫字。楊乃武比小白菜大15歲,也沒啥太多的想法,但是鄰居看見兩人總在一起出雙入對,就開始議論紛紛。古往今來,人們就愛八卦男女之間的事,沒有“事”的都會傳出“事”來。後來,小白菜和丈夫受不了流言蜚語,就搬家了。可是搬家沒多久,小白菜的丈夫就病死了。由於屍體鼻口流血,小白菜的婆婆就認爲是小白菜毒死了自己的兒子,將小白菜告到了縣衙。司法程序正式開始。

楊乃武小白菜案爲何能成爲晚清四大奇案之一?

今天司法審判歸法院負責,古代則不同,很多官員都有權審案。清朝時,縣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縣裏最高的審判長官是知縣,就是我們俗稱的“縣太爺”,其“掌一縣治理,決訟斷闢”。拿到今天,就相當於縣長管審案。知縣的斷案能力是良莠不齊的,楊乃武小白菜案趕上個年過七旬的知縣叫劉錫彤,估計已經老糊塗了。劉知縣接到報案後帶着仵作就去驗屍了。仵作相當於今天的法醫,仵作驗屍時都會參照宋朝人宋慈寫的一本名爲《洗冤錄》的書,這可是古代法醫界的《聖經》。《洗冤錄》中,關於砒霜中毒的情況有專門的檢驗方法:“用銀針,刺死者的喉嚨,如果拿出來以後銀針變暗,就有可能是砒霜中毒致死。”仵作照此做了,發現銀針的確變黑了,於是便斷定小白菜的丈夫中毒。但是在宋慈的《洗冤錄》中還有後續的確認程序:“用銀針探喉以後,還需要用皁角水將銀針洗一下,如果黑色能被洗掉,銀針重新恢復光澤,那就不是真中毒。”這一驗證標準叫作“青黑不去”。一心想定案的劉知縣和仵作沒有進行後續驗證,因爲劉知縣之前也聽傳聞說過楊乃武與小白菜有“姦情”,潛意識裏就認定是楊乃武和小白菜合謀殺死了小白菜親夫,驗屍時就沒有太較真。

楊乃武小白菜案爲何能成爲晚清四大奇案之一? 第2張

接下來就是堂審。爲了獲得認罪口供,劉知縣對小白菜用了刑。古代刑事審判主要有三種方法:口供、五聽和刑訊。“口供”就是讓你自己敘述罪行,在古代審判中的地位最爲重要。在嫌疑人陳述口供時,審案者還要進行“五聽”,就是根據你的言辭、面色、氣息、聽覺、眼神來判斷你是否撒謊。這個有點類似今天的測謊,儘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用來作最終判斷則是很不科學的。如果前兩招用了,對方還不肯認罪,那隻能放大招了,就是刑訊逼供。在古代,刑訊逼供是合法的,但也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唐朝時曾規定,刑訊不得超過三次,打的次數不得超過兩百下。如果達到了法定的刑訊次數嫌疑人仍不肯招認,就認爲這個人可能真的是被冤枉了,嫌疑人便可以取保。劉知縣庭審時對小白菜用了刑,卻沒對楊乃武用刑。因爲楊乃武是舉人,按照法律,有功名在身的人是不可以用刑的。

我們看電視劇裏古代的審案現場,官員在下令用刑時都會從案子上的籤筒中取出一根籤扔在地上。明清審案時,主審官的公案上有四個籤筒,籤分別寫有“執、法、嚴、明”四個字加以區別。“執”字筒內放的是捉人的籤子,相當於現在的逮捕證。其他三個筒分別放着白、黑、紅三種顏色的籤子,白籤每籤打一板,黑籤每籤打五板,紅籤每籤打十板。這種扔簽下令的傳統,體現的是古代司法“刑以兵威”的精神。主審官以堂簽下令,和戰場上將軍以令箭、令牌發號施令是一個意思。扔令籤的時候一定要擲地有聲,目的是嚇唬嫌疑人。不僅扔令籤要聲音大,使用刑具時還要往地上用力摔,必須啪啪作響,希望這樣能把嫌疑人嚇住,直接招供認罪是最好的。

小白菜受不了刑訊逼供,最後就違心承認了自己與楊乃武通姦並毒殺了自己的丈夫。古代這種靠刑訊逼供搞出的冤假錯案數不勝數。儘管楊乃武拒不承認,但劉知縣依然是草草結案,並把案件上報給其上級領導杭州知府。知府相當於今天的市長,掌握一個府的最高審判權。當時的杭州知府是陳魯,陳知府接案後對該案進行了“複審”,複審相當於今天的二審。複審時,楊乃武的舉人功名已經被朝廷革除,這樣就可以大大方方對其用刑了。一番刑訊逼供後,楊乃武也承認了自己並不存在的罪行。最終,楊乃武被判斬立決,小白菜被判凌遲處死。在古代,女子通姦並謀殺親夫是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爲,很多都會被凌遲處死。越是保守落後的時代,對通姦這種事處罰就越嚴重,畢竟太“傷風敗俗”了。楊乃武和小白菜複審也都被判了死刑,那他們會像電視劇裏演的那樣,判決後就直接拉出去行刑嗎?沒有那麼草率。死刑還需要秋審通過後才能行刑。

清朝的秋審有兩個環節:一個是地方秋審,相當於今天省高院終審判決;另一個是中央秋審,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的死刑複覈。地方秋審時,判處死刑的案件要上報省裏,省督撫會同布政使、按察使進行復審。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省長、主管司法的副省長三人共同會審,審判結果爲終審判決。地方秋審結果可能有四種,分別爲“實、緩、矜、留”。意思分別是:案情屬實,量刑合理,維持死刑;案情屬實,量刑過重,減刑不殺;案情存疑,發回重審;案情屬實,量刑合理,但嫌疑人爲家中唯一男丁且父母尚在,免去死罪。這最後一種情形叫作“留養承祀”,現實操作中一般不用。

地方秋審後仍然維持死刑判決的,要報送到朝廷進行中央秋審。中央秋審時,先是由刑部和內閣大學士等副國級高官會審,擬定出意見,最後交由皇帝親自裁決。皇帝認爲可以執行死刑的就批准,這一最終裁決叫作“勾決”。勾決之後的犯人很快就會被執行死刑了。清朝的中央秋審一般在農曆八月,時值秋季,所以隨後的執行死刑又叫“秋後問斬”。從漢代開始,中國就有秋冬季執行死刑的規定。古人認爲凡事都該順應天時,秋冬是萬物肅殺的季節,因此是執行死刑的“好日子”。

咱們繼續說回楊乃武和小白菜,二人在複審死刑後,一隻腳就已經邁進了鬼門關。但就在等待秋審的過程中,楊乃武的家人進京告了御狀,相當於今天的進京上訪。我們看電視劇裏的告御狀大部分都是告到皇帝或者宰相那裏,但在現實中不太可能,哪有那麼容易讓你見到皇帝或宰相?一般告御狀都是告到都察院、刑部或步兵統領衙門(俗稱九門提督),分別相當於今天的中央紀委、司法部、公安部。楊乃武的家人將御狀告到了都察院。

此時,上海的《申報》連續報道了楊乃武小白菜案,就像上了今天的微博熱搜一樣,引發了輿論的高度關注。這也驚動了兩宮太后,那時候掌握國家實權的是慈禧太后。在慈禧太后的直接干預下,此案最後交由刑部重審,刑部尚書桑春榮親審此案,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長親自掛帥審案。重審時,開棺重新驗屍,一位在刑部任職六十年的資深老仵作參照《洗冤錄》的驗屍方法,證實小白菜的丈夫並非中毒身亡,而是得病而死。最終,楊乃武和小白菜得以平反昭雪。慈禧當時也想借這個案子整頓一下浙江官場,就要求嚴肅追責所有涉案的瀆職官員:劉知縣被髮配黑龍江,其他三十多名官員也都被革職、充軍或查辦。

通過對楊乃武小白菜案的考察,你應該對我國古代的司法體系有了初步的瞭解。如果穿越回去,遇到了昏官,也要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記住:告御狀要去都察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