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都是從哪些人中選出來的?

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都是從哪些人中選出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熱播的古裝劇《大明風華》裏,由朱亞文飾演的皇孫朱瞻基以一身錦衣衛的裝束閃亮登場,引發了粉絲們對錦衣衛的高度關注。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作爲明朝專有的特務機構,錦衣衛不僅承擔着巡察緝捕的工作,也充任皇家儀仗隊,因此他們的裝備都非常拉風。每當皇上外出時,隨行的錦衣衛身穿華美的飛魚服,腰佩輕巧精良的繡春刀,出場陣容堪比如今的明星演唱會。

錦衣衛最初是明太祖朱元璋爲加強對官員的監控而設置的,這個機構的權限非常大,可以不加審訊地逮捕任何可能對皇權存在威脅的人員。到了晚年,朱元璋爲給繼任者樹立仁君的聲望,下令將錦衣衛廢除。

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都是從哪些人中選出來的?

燕王朱棣起兵稱帝后,爲了鞏固帝位,又將錦衣衛恢復,並賦予他們隨意拷問人犯的權力。自此,錦衣衛就化身爲令人聞風喪膽的惡魔,一直伴隨着大明王朝灰飛煙滅。

影視劇裏那些那些威風八面的錦衣衛們,不過是高度專制集權下的工具。真實的歷史中,除了本職工作以外,他們在皇權的壓制下,也展現出了別樣的職業風采。

一、馴養大象

著名的德雲社相聲演員孫悅,曾在北京動物園養過10年的大象,這段被當成笑梗在網上廣爲流傳。比這個更勁爆的是,早在600多年前,這項工作就被那些飛檐走壁的錦衣衛兼任過。

大象在中原屬於稀缺物種,只有東南一帶向朝廷有少量的供奉,被充作祭祀用的吉祥物。這些大象體型龐大破壞力驚人,如果不是由專業人員飼養,很容易發生踐踏事故。因此,自明朝開國以來,朱元璋就專門設立了“馴象衛”,由廣西南寧一帶的彝族獵戶擔任馴象人。

朱棣遷都到北京後,政治中心轉移至北方,南京原來的這些大象也被運回北方,交由他最信任的錦衣衛馴養。

一向殺伐果敢的朱棣,爲何對大象情有獨鍾,竟然動用最信任的錦衣衛來承擔飼養大象的工作?這需要從“象儀”這項制度說起。

這項制度規定:但凡是重要的國家事務,必須用大象表演以示隆重:重大祭祀時的規格是三十頭大象;拜謁太廟時用大象十頭在承天門外列隊;在皇上生日、元旦、冬至朝會的儀式上,則需要大象三十頭。

根據明人雜記《五雜俎》的記載:紫禁城裏有一羣由大象組建的儀仗隊,每頭象都有自己的名字、位號,按照等級的區別,它們的食物也會有差別。這些大象被訓練有素,不僅可以在午門外值班站崗,在皇上出行時還會列隊而行。

朝會時,待百官入殿後這些大象會將鼻子互相交叉,形成一道無人敢闖的屏障,朝會結束後它們會解除屏障,恢復隊形。此外,如果有大象患有疾病,它們會在馴養者的帶領下向頭象請假,如果有傷人的情形,它們還會被同伴絆倒後鞭打,處罰結束後再向皇宮的方向下跪謝恩。

這一切波令人眼花繚亂的神操作,都是出自錦衣衛的悉心調教。

二、職業體罰師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草根,臣僚不聽話時就動粗,手段也很簡單粗暴:重者殺,輕者打,而這個打,就是廷杖之刑。

廷杖由一根槌狀的慄木製成,下端包有鐵皮,鐵皮上有倒鉤,一擊之下,行刑人順勢一扯,能連皮帶肉將受刑人打得死去活來。廷杖規定最高的行刑數是一百下,但基於這種刑罰的殘酷的性,很少有人能挺過七八十下。

永樂年間廷杖被取消,到了明英宗時又得以恢復,此後成爲皇帝處罰臣僚的慣用手段。在正德朝以前,受刑者還能得到稍微人性化的對待,行刑可以前用棉花、後衣遮住下肢,但即便如此,內傷是無法避免的,重刑之下傷者至少得臥牀三個月才能下地。

正德年間的太監劉瑾爲人陰毒,他獨攬朝政後將廷杖的內容進行了修訂:受刑者必須脫掉褲子。這個規矩一直執行到明朝滅亡前也沒有被糾正過來,死於廷杖下的文官們更是數不勝數。

根據《明代酷刑三例考略》的記載,廷杖之刑的流程是這樣:皇上先發出廷杖的命令,司禮太監擬製公文加蓋印章,交給刑部審覈,簽署後再傳到錦衣衛指揮使,再由錦衣衛的基層校尉去行刑。

行刑過程中有諸多潛規則,行刑者的錦衣衛通過司禮太監的暗示進行操作。如果司禮太監的兩腳分開,意指可以放條生路,他們行刑時就會避重就輕;如果司禮太監的腳尖向裏,就是暗示他們往死裏打,爲保證氣力充足,每人打五下後換人執行,絕對不會讓受刑者活着出去。

爲了訓練出合格的行刑者,錦衣衛還制定了一套變態的方案:用皮革做兩具人體模型,然後套上衣服,一具裏面放磚頭,一具裏面包上紙。放磚頭的是供他們練習“外輕內重”的手法,要求衣服沒有打破而磚頭粉碎,才視爲合格。

放紙的模型是供他們練習“外重內輕”的手法是,衣服打爛後皮革裏面的紙還完好無損,才能過關。

廷杖之下,明朝正德以後的朝堂化身爲血淚斑斑的刑場,正德皇帝江南巡遊受阻,下令對146名阻攔者實行廷杖,當場打死11人;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因爲大禮議事件,對134名勸諫的文官舉起了大棒,17人當場殞命。

三、海外間諜

錦衣衛創建之初,就有刺探軍情的職能,真正將這項只能發揚光大的,是那位近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

公元1592年,日本權臣豐成秀吉命部將加藤清正、小行西長率軍攻佔朝鮮,朝鮮一觸即潰亡國在即,急忙嚮明朝求救。應朝鮮的請求,明軍出兵援朝,卻因爲兵力過少,主將不習地理,首戰以明軍潰敗而告終。

萬曆皇帝得知後,派遣宋應場爲經略、李如鬆爲提督,集中四萬精兵於1593年攻入平壤,取得大捷。

此後雙方互有勝負,進入對峙階段,而萬曆皇帝這時暗中派遣的錦衣衛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原來大戰在即,一大批錦衣衛被派遣到前線刺探情報,這批人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日軍情報,使得明軍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最終取得大捷。

這其中不得不提一位叫史世用的諜報人員,他孤身潛入日本的薩摩州,取得了州主伊集院忠棟的信賴,而這個伊集院忠棟正是豐成秀吉手下的重臣,這也就意味着史世用如同明軍擲出的匕首,精準地插在敵人的心臟裏。

以史世用爲首的錦衣衛,將刺探的情報編製成一本叫《倭情備覽》的小冊子,爲明軍的行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依據。

錦衣衛的這次行動應該算得上這個機構在明王朝最後的輝煌。

公元1661年,流亡了十餘年的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進入緬甸,隨行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爲保護朱由榔被緬軍殺死。這個風光了290餘年的神祕組織,終於爲大明王朝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