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陵率5000將士擊破8萬匈奴大軍,過程是怎樣的?

李陵率5000將士擊破8萬匈奴大軍,過程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漢武帝后期,大漢帝國和匈奴之間的戰爭,雖然一直在持續,但是漢軍再也沒有以衛青霍去病時期的輝煌戰績了,李廣利這個將軍的能力有限,估計漢武帝希望把他培養成爲下一個衛青,但是奈何其天花板不夠高啊。

在天漢二年(前99年),李廣利還變相坑了李陵一下,當時是漢武帝命令李廣利率三萬騎兵,突擊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李陵也參與了這次軍事行動。

原本的計劃是,漢武帝希望讓李陵統軍保障李廣利軍隊的後勤,但是李陵不願意給李廣利打雜,所以在漢武帝沒有賦予李陵馬匹的前提下,李陵率5000精銳步卒深入草原,吸引匈奴兵力。

其實這次軍事行動,李陵的主要作用是牽制匈奴,減緩李廣利一方的軍事壓力,可是李廣利自己被圍了,勉強突圍後,他那裏顧得上李陵,李陵一下子成爲了漢軍的突出部,而且還是一直缺乏機動能力的步兵。

因此,李陵作爲漢朝將領的最後一戰爆發了,匈奴8萬軍隊圍攻李陵5000步卒,最後李陵戰敗投降,漢武帝因爲誤信了李陵給匈奴練兵的傳言,誅滅李氏一族,當時隴西一帶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節而累及家族爲恥,這一點也成爲李陵被後世詬病的主要原因。

李陵的功過我們暫且不去評論,主要來看一下,他和匈奴的這次大戰,到底是數倍於己的匈奴軍隊圍攻下,還能殺傷匈奴萬餘人,佔據主動權的匈奴,爲何會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呢?

畢竟李陵所部在如何悍戰,以步卒打騎兵,主導權應該都在騎兵這一方,因爲騎兵擁有機動性,只要不強行重擊對手軍陣,就算戰事小挫,對手也沒有追擊騎兵的能力,這樣的話,騎兵打步兵,騎兵一方還能發生巨大傷亡,這是相對罕見的。

李陵率5000將士擊破8萬匈奴大軍,過程是怎樣的?

不過匈奴圍攻李陵這一戰,李陵佔據這兩點優勢,憑此才能重創匈奴所部。

第一點,匈奴有必須吃掉李陵這支部隊的理由。

當時匈奴是想圍殲李廣利的軍隊,但是人家畢竟是此次漢軍的主力部隊,又是騎兵部隊,匈奴想要實現合圍,還是很困難的。

《資治通鑑.漢紀十三》匈奴大圍貳師將軍,漢軍乏食數日,死傷者多。假司馬隴西趙充國與士百餘人潰圍陷陳,貳師引兵隨之,遂得解。

《史記.匈奴列傳》又使騎都尉李陵將步騎五千人,出居延北千餘裏,與單于會,合戰。

李廣利突圍而出,匈奴便迅速集結部隊,圍攻李陵的突出部,而且李陵所部也是過於深入了。

李陵統軍北上的出發地是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一帶,而李陵和匈奴軍隊爆發戰爭的時候,是在浚稽山,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土拉河﹑鄂爾渾河上源以南一帶。

可以說在漢軍主力南撤之時,匈奴面對李陵這支孤軍,是必須要拿下的。

《資治通鑑.漢紀十三》陵引士出營外爲陳,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虜見漢軍少,直前就營。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

正是因爲如此,匈奴初次針對李陵所部的衝擊是很急切的,匈奴要通過殲滅李陵這支部隊提升匈奴的軍威。

但這被李陵抓住了機會,漢軍的強弓硬弩還是匈奴所不及的。

而因爲匈奴連日的主動進攻,作爲防守一方的漢軍就可以利用車陣作爲防護,屢屢殺傷匈奴所部。

《史記.李將軍列傳》且引且戰,連鬥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裏,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

《資治通鑑.漢紀十三》諸當戶君長皆言:‘單于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滅,後無以復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

李陵邊打邊退,已經到達了距離居延百餘里的地方,李陵有望帶着部隊回到漢朝疆域。

李陵率5000將士擊破8萬匈奴大軍,過程是怎樣的? 第2張

可是對於匈奴一方就尷尬了,匈奴的兵力是漢軍的十多倍,可是依舊不能攻破漢軍軍陣,這對於匈奴將士打擊是很大的,尤其是匈奴在進攻李陵軍陣時造成的損傷,就猶如匈奴在賭注上投入的賭注。

匈奴只能無限加註,瞭解取勝,不然的話,如果讓李陵所部成功南撤,這必將是匈奴的奇恥大辱啊。

因此匈奴只能屢屢主動進攻李陵的車陣,這就基本上讓騎兵的優勢減了大半,正是因爲如此,李陵纔可以利用弓弩大規模射殺匈奴騎兵。

第二點,李陵的漢軍擁有裝備上的絕對優勢。

匈奴在軍事上的優勢集中在戰馬這一條上,畢竟是遊牧民族,茫茫草原,孕育了大量可以投入到作戰中的馬匹,這是中原王朝所不能及的。

不過面對匈奴,漢朝也有匈奴沒有的優勢,也就是科技能力,漢軍的裝備可是要比匈奴強太多了。

《資治通鑑.漢紀十三》陵軍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

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即棄車去。

這是關於此戰簡單的兩處記載,其實可以看出漢軍的優勢,強弓硬弩,這是匈奴沒有的,當時的匈奴可沒有漢朝的軍事裝備製造能力,難以具備漢軍可以大批量生產優質箭鏃的能力。

正是因爲如此,李陵所部,在交戰的高峯期,一天就射出去50萬支箭,可見在匈奴圍攻李陵的幾天中,匈奴騎兵多是冒着漢軍的箭雨衝擊,傷亡巨大也是必然。

同時兩軍的裝備差距,在護甲上也必然有所體現,匈奴一方的甲冑,大部分士兵應該是皮甲之類的,有的將士可能連皮甲都沒有,而漢軍的精銳部隊,應該是以鐵甲爲主了。

那麼在匈奴衝擊的過程中,漢軍的弓箭可以大範圍殺傷匈奴騎兵,而匈奴騎兵的弓箭,則很有可能,不能穿透漢軍將士的甲冑,這樣的話,漢軍的傷亡必然大大減少。

這一點,後世的陳湯說過一句話或可印證,“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這句話就是一漢敵五胡的由來,陳湯說過,漢軍的優勢在於裝備,巔峯時期,一個漢軍士兵可以與五名敵軍抗衡,靠的就是裝備優勢,只是後來各遊牧民族開始學習漢朝的優勢,因此,漢軍的優勢地位被削減。

在李陵那個時期,漢軍的戰力,仍然是處於巔峯階段的。

所以說在匈奴急於主動進攻的時候,李陵所部依靠裝備優勢,殺傷匈奴萬餘人還是相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