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病逝後,諸葛亮拯救蜀漢於水深火熱中是如何做到的?

劉備病逝後,諸葛亮拯救蜀漢於水深火熱中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這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蜀漢只有一州之地,疆域面積、人口數量均不及吳、魏。但蜀能與吳、魏抗衡,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是與諸葛亮的治理分不開的。公元223年,遭遇夷陵慘敗之後的劉備病逝,託孤於諸葛亮,蜀漢當時面臨的局面可謂內憂外患岌岌可危。諸葛亮是如何破局的呢?

東連孫權

劉備去世後,蜀漢內部叛亂四起,外部魏、吳虎視眈眈。夷陵之戰後,爲了避免兩線作戰,應對曹丕的大軍,孫權曾經遣使向劉備求和,劉備也答應了,但吳蜀聯盟還沒有完全恢復。劉備死後,吳國的態度就變了,主少國疑,很難說孫權沒有趁機進攻蜀國的想法,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據《三國志·張裔傳》和《三國志·呂凱傳》記載,雍闓在南中煽動叛亂之後,和孫權相互聯絡,後來乾脆投降了孫權,而孫權也樂意看到蜀國內亂四起,任命雍闓爲永昌太守(吳遙署闓爲永昌太守)。除了支持蜀國內部的叛軍,孫權還對蜀國派遣的使者愛答不理,對於重新結盟表現出了猶豫的態度。

劉備病逝後,諸葛亮拯救蜀漢於水深火熱中是如何做到的?

面對這種局面,諸葛亮按照《隆中對》的規劃,還是要及時修復吳蜀聯盟(老二老三不結盟只有死路一條)。據《三國志·鄧芝傳》記載,諸葛亮派遣鄧芝與東吳重新修好,孫權卻表現得非常狐疑,一開始沒有立即接見鄧芝(權果狐疑,不時見芝)。鄧芝於是給孫權上表說,我現在來不光是爲了蜀國,也是爲了吳國,孫權才接見鄧芝,雙方重新修復了聯盟。

南撫夷越

雖然蜀漢看上去只有益州一州之地,但其實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都在蜀漢治下。除了漢中郡和富庶的成都平原,蜀漢的大後方就是所謂的“南中”地區了。劉備去世,南中豪強趁機煽動叛亂,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諸葛亮沒有立即出兵鎮壓。

經過兩年的休整、準備,公元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爲上,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對南中採取安撫的政策。蜀漢穩定了南中,並獲得大量的資源,爲日後的北伐做好了準備。

依法治國

無規矩不成方圓!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制度永遠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保障。由於之前劉焉、劉璋父子在蜀統治的期間對益州士族“寬嚴皆誤”,一度造成當地豪強、士大夫專權橫行,爲非作歹。益州刑罰無威嚴,蜀人對於法律和榮譽失去了敬畏之心,整個社會鬆懈拖拉。

這是當時社會普遍現象,不僅只存在於益州。曹操剛起兵時也注意到這一點。因此,在他所管轄的區域內進行嚴格執法,社會這纔得到穩定發展。現在,劉備爲了扭轉這一混亂局面也得進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據《三國志 伊籍傳》記載,劉備命令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五人一起造定《蜀科》,使得官吏、軍民都有法可依。

另外《魏氏春秋》還記載,諸葛亮爲了教育勉勵臣子和子弟還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以明令能知能行的行爲準則。至今,甚至還保存諸葛亮所著的《法檢》兩卷、《科令》兩卷、《軍令》三卷。可見,諸葛亮爲蜀漢不斷完善法紀科條,奠定了依法治國的良好基礎。

劉備病逝後,諸葛亮拯救蜀漢於水深火熱中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張

諸葛亮執法,史稱“刑罰峻急,上下震恐”。嚴厲打擊了益州豪強、士大夫目無法紀的囂張氣焰。官氣民風也因此得到有效改善,社會發展逐漸走向了穩定。諸葛亮在處理益州的豪強、士大夫的問題上是慎之又慎,能夠化解的矛盾儘量化解,最大程度緩和對立情緒。就算是那些對蜀漢政權持有比較消極態度的益州人士,比如杜瓊、杜微、李邈等人,諸葛亮都能給予最大的容忍和任用。

三國時期最重的刑法是夷三族,曹魏使用夷三族的刑罰有十五列,蜀漢卻只一列,而且還是諸葛亮去世後使用的。蜀漢在處罰犯人方面從來沒搞過家屬連坐,就連“反覆無常”的孟達,他的兒子在蜀漢也有官職在身。其實,三國時期最嚴酷的法律當屬東吳,發展到後期甚至出現了撥麪皮、挖眼珠子、用燒紅的鋸子切斷人頭等酷刑。

實際上,諸葛亮執法的態度是嚴峻而不殘酷。因此在他治理之下,蜀漢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對他“畏而愛之”。《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罪不懲,無善不顯”。他通過《蜀科》限制豪強、士大夫的爲非作歹,對那些願意爲蜀漢政權服務的本土豪強、士大夫開闢政治仕途。

蜀漢政權因此呈現出某種程度的政治清明,史稱“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有着堅強的制度保障,再加上諸葛亮在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治理,蜀漢才能以一州之地與魏吳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