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朝的文人爲什麼比武將的地位高?原來是宋太祖的這個制度

宋朝的文人爲什麼比武將的地位高?原來是宋太祖的這個制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政權建立起來後,趙匡胤總結最大的一條教訓就是:一支無法控制的軍隊比一支無能的軍隊更糟糕。所以趙匡胤上臺以後就開始加強對軍隊的控制。當然,他的很多做法並不是自己的發明,後周的君主已經開始有意識這麼做了。從某個角度上說,趙匡胤是柴榮政策的繼承者。

《大駕鹵簿圖書》(局部),圖中共繪官兵5481人、車輦61乘、牲畜近3000只、樂器1701件等

具體怎麼做呢?當然要削弱藩鎮。這個倒比較容易。五代後期,藩鎮的力量已經很弱了,沒什麼抵抗能力。

更重要的是對付禁軍。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有的讀者會誤以爲這是去掉節度使們的兵權,其實恰恰相反,趙匡胤是把禁軍高級將領攆去當節度使,其中就包括他的一批把兄弟。趙匡胤這麼做是要把位高權重的人趕出禁軍,把禁軍將領們換成一批品級不高的新人,以方便他控制。但是這麼做還不夠,這只是一種權術,雖能取效於一時,但要想長治久安還得更改軍事制度。

於是,趙匡胤永久性的改變了禁軍制度。後周已經把禁軍核心拆分爲侍衛司和殿前司,趙匡胤更進一步將侍衛司拆分爲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這樣禁軍就割裂爲不相統屬的三部分,二司就變成了“三衙”。這樣做趙匡胤還不放心,他進一步降低了三衙領導的品級。像殿前都點檢、侍衛司都指揮使這樣高級別的官職都空着不任命,三衙最高領導至多是從二品,甚至是四品官、五品官。所謂“位低則易使”,級別低了總是聽話些。

這樣就能讓趙匡胤放心麼?還是不踏實,還要再分權。三衙裏有好多高級將領,趙匡胤蓄意降低他們之間的權位差距,讓他們彼此牽制,總之是防範一元化領導,防止三衙長官翹尾巴。

宋朝的文人爲什麼比武將的地位高?原來是宋太祖的這個制度

北宋禁軍印信

但是光這樣就夠了麼?終究三衙裏是一幫子武將,有共同語言,碰到特殊情況說不定會勾結起來?趙匡胤又讓樞密院幫助三衙一起領導禁軍。樞密院的領導叫樞密使,基本由文官擔任。禁軍的領導權在樞密院和三衙之間做了分割。三衙有管理權,樞密院有調度權。按後來李綱的說法,就是“兵符出於密院,而不得統其衆,兵衆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制”。這個制度在後周時期已有苗頭,趙匡胤將其進一步固化,持續了整個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