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文公是怎樣的人 趙衰是晉文公的得力大臣

晉文公是怎樣的人 趙衰是晉文公的得力大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文公是怎樣一個人

重耳,姓姬,是晉獻公的兒子,和周王室同宗。晉獻公娶了翟國狐氏之女,爲狐姬,狐姬就是重耳的母親。晉獻公大敗驪戎的時候,得到了驪姬,驪姬是奚齊的母親。晉獻公對驪姬非常寵愛,想立她的孩子爲太子。當時太子申生不得寵,晉獻公就把太子趕出國都,最後太子竟然自殺了。太子自殺,重耳害怕捲入爭奪,逃離父親,去往別國,在母親的故鄉翟國安頓下來。晉獻公病故之後,國內黨派扶持晉惠公上位,晉惠公擔心重耳回國爭權,就派人去追殺翟國追殺

晉文公是怎樣的人 趙衰是晉文公的得力大臣

重耳,重耳害怕得倉促逃跑離開了翟國,於是開始了顛沛流離,輾轉於列國的生活。重耳先後到了衛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最後在秦國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在諸侯國輾轉期間,得到了齊國,宋國,楚秦的厚待,齊桓公把女兒許配給了重耳,重耳沉醉溫柔鄉,後因復國之願被手下強行逼離了齊國,宋國對重耳恭敬禮遇有加,楚王也禮賢而待重耳,並沒有嫌棄排斥,楚王親口問重耳厚待他,該如何報答,重耳在楚王面前許諾,如果有一天回國後,晉楚相對戰,晉一定退讓百里,重耳最後到了秦國,當時晉國晉惠公病重,其子上任,秦國一直有稱霸中原的野心,於是有意想染指晉國政權,決定扶持重耳復位。

而相反的,重耳在衛國的時候被冷漠拒絕幫助,重耳落魄將近乞討,曹國甚至乘重耳落難冒犯重耳,鄭國都是冷眼相待,因此重耳心裏對有恩於他的日後不忘報答,實現諾言,對在他困境之時冷漠甚至羞辱他的,重耳也沒有忘記強大以後對他們的打擊報復。重耳在秦國護送下回到晉國,這時因晉國內亂暴政失去人心,因此晉國百姓都非常歡迎重耳復位,重耳國內的親信馬上迎接他,而晉國其他大族也非常支持重耳,在這些人的擁護下,重耳當時了晉國國君也就是晉文公,懷王最後自殺。

晉文公是怎樣的人 趙衰是晉文公的得力大臣 第2張

以叔隗妻趙衰

晉國大夫趙衰有着一個傳奇的人生,趙衰即趙成子,其出生年月不詳。根據史料可考,趙衰應該出生在一個貴族世家,然後他選擇了晉獻公的次子公子重耳爲他的主人,並跟隨他一直在外流亡了近十九年。關於趙衰的故事現今流傳最廣的莫過於以叔隗妻趙衰的故事了。晉國的國君晉獻公一共有六子一女,公子重耳是他的第二個兒子。當時趙衰需要在晉獻公的六個兒子裏面,挑選一個成爲自己的主人。趙衰很是糾結,於是他就採用了占卜的方式來決定,最後趙衰選擇了公子重耳。而然好事多磨,晉獻公有一個寵妃名爲驪姬,她一心想要自己的兒子成爲太子,於是就挑撥晉獻公與其他兒子的關係。驪姬的心計很深,而晉獻公又十分的喜歡她,於是晉獻公果真就被驪姬說動了,想要殺了其他兒子。

以叔隗妻趙衰的故事,就發生在趙衰跟隨公子重耳逃亡到了翟國的時候。趙衰作爲公子重耳的隨從,一直默默跟隨着他,爲他出謀劃策。有一日,翟國士兵討伐廧咎如,廧咎如的國君將自己的兩個女兒進獻給翟國的國君。而翟國的國君又是公子重耳的舅舅,翟國的國君就將年長的那個女子許配給趙衰,年幼的那名女子許配給公子重耳。

晉文公是怎樣的人 趙衰是晉文公的得力大臣 第3張

許配給趙衰的那名女子名爲叔隗,生性溫柔善良,兩人婚後相敬如賓。不久之後,叔隗就爲趙衰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取名爲趙盾。因爲趙衰跟公子重耳兩人當時還被晉獻公追殺,不久便要離開翟國,而叔隗與趙衰也面臨着分離。等到趙衰助公子重耳成就霸業後,兩人才得以相聚。

趙衰是晉文公的得力大臣

關於晉國大夫趙衰的故事中,一直有趙衰冬日這一典故的存在。趙衰是晉文公的得力大臣,是當時的五大賢士之一,在晉國享有極高的榮譽。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晉文公之所以能夠成就霸業離不開趙衰的鼎力相助,是趙衰一直在盡心盡力的爲晉文公出謀劃策。趙衰冬日這一詞,出自《春秋左氏傳》一書中。趙衰跟隨公子重耳即後來的晉文公流亡翟國時,娶了一位名爲叔隗的女子。叔隗原是廧咎如的公主,後來廧咎如被翟國打敗,身爲公主的叔隗就成了翟國的俘虜。翟國的國君將叔隗許配給趙衰,兩人不久就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爲趙盾。等公子重耳返回晉國後,繼承了王位,他感激趙衰對他的幫助,就封趙衰爲晉國大夫。趙衰後來就將趙盾母子一起接回了晉國,而趙盾就成爲了趙衰的繼承人。

晉文公是怎樣的人 趙衰是晉文公的得力大臣 第4張

趙衰與趙盾兩人都是晉國的重臣,於國家社稷有着衆多貢獻。趙盾在趙衰死後,繼承了趙衰晉國大夫的位子。趙盾在政治上也有着極高的天賦,他一直盡心輔佐晉襄公。等到晉襄公死後,他又幫扶幼主晉靈公,成功幫他坐穩了王位。根據《春秋左氏傳》中的有關記載,有人問狐射姑,趙衰與趙盾分別是怎麼樣的人。狐射姑回答說:“趙衰是冬日之日,趙盾是夏日之日。”狐射姑將趙衰比喻成冬日的太陽,是一個溫暖的存在,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