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悼公恢復中原霸業:鄢陵大戰擊敗楚鄭聯軍

晉悼公恢復中原霸業:鄢陵大戰擊敗楚鄭聯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楚鄢陵(今河南省鄢陵縣)之戰,實際上是晉景公霸業持續的另一幕。晉景公霸業的藍圖是以制楚爲其惟一目標,其進行的步驟,首在並滅赤狄,開拓中原的戰略形勢;其次在聯齊,結成晉齊聯盟以與秦楚的聯盟相抗衡;其三在結吳,使吳國興起東南成爲楚肘腋之患,使其不能再致力於中原;其四在拆散秦楚的聯盟,而後與以各個擊破。周簡王8年,晉秦麻隧之戰就是晉國實行其長期圖霸計劃已至第四階段,即:晉國先用和楚的手段與以拆散秦楚聯盟,使秦陷於孤立無援之境,而後以諸侯之軍擊破於麻隧。至於其最後一幕,則爲乘秦已敗,進而擊破孤立的楚國,從而達成其戰略的最終目標。所以周簡王11年的晉楚鄢陵之戰,實際上是晉國自景公以來所制定的長期圖霸方略,歷10餘年的曲折綿延而達於其最後階段的一戰。

晉悼公恢復中原霸業:鄢陵大戰擊敗楚鄭聯軍

網絡配圖

晉秦麻隧之戰既然是晉國拆散秦楚聯盟後各個擊破一連串戰略行動的一環,則其下一戰略行動自然就是乘機擊破楚國。這兩個戰略行動必須密切配合,緊密聯繫。這是因爲如果兩者時間相隔過久,秦國復甦,則秦楚聯盟就將再次復活,勢將再次陷於平衡僵持之局,則麻隧戰役的功效就將全失了。晉國主政者對於這點似乎頗爲注意,所以晉國於麻隧之戰後,馬上進行晉楚鄢陵之戰,其間相距僅2年,是春秋中各大戰役間時間距離最短促的。由這兩大戰役時距的接近,更可證明這兩大戰役是一整個相連的戰略行動,不可視之爲截然無關之事。

晉國這一連串的圖霸方略前後共歷18年。雖然其國君有景公、厲公的遞嬗,但其主持該項政略、戰略的,前三階段爲士會與欒書;到第四階段時,士會已然退休,由欒書一人所主持。

晉國的戰略是在麻隧戰役後企圖迅即打擊楚國。但楚國遠處南方,必須誘其北進中原,纔有與以打擊的機會。於是晉國的政略就是集中精神着眼於中原糾紛,這是因爲中原諸侯本多糾紛之事,而且這種糾紛最容易引起楚國的注意。下面就麻隧戰後3年間中原所發生的事端敘述如下:

晉悼公恢復中原霸業:鄢陵大戰擊敗楚鄭聯軍 第2張

網絡配圖

麻隧戰後的第一年,即:周簡王9年,公元前577年8月,鄭成公派公子喜(子罕)伐許,被許所敗。鄭成公就自往攻許,遂攻入其郭,許君割讓鄰近鄭境的叔申封地以求和。鄭成公自在晉銅鞮與晉厲公會盟歸國後,鄭就爲晉的盟國,而許則爲楚的盟國。鄭的兩次伐許,是否有晉的指使,史無記載。然而許的被侵,卻足以影響楚國北邊的安全,自屬事實。

楚國因盟邦許國被侵,安全受逼,於是就有伐鄭以救許之議。令尹子重(公子嬰齊)原爲主持晉楚在宋西門會盟之人,他認爲伐鄭足以引起晉楚兩國的大戰,主張不救許。當時公子貞(子囊)也贊成該義,他說:“新興晉盟而背之,無乃不可乎”?但司馬子側(子反)反對其議,他說:“敵利則進,何盟之有”?子反與子重,素來互相妒忌,積不相能。尤以子重主持的晉楚媾和爲子反所反對,所以想借此與以破壞,於是就決定興兵伐鄭。

麻隧戰後的第2年,即:周簡王10年,公元前576年。楚共王聽從司馬子側的建議興兵伐鄭,到達暴隧(今河南省扶溝縣境內);又東侵衛國,到達首止(今河南省睢縣首鄉)。鄭成公這時也派遣公子嘉率兵侵入楚境新名(失考,似乎在河南省許昌附近),以威脅楚軍的後路。晉國得知楚軍侵入鄭、衛兩國的行動後,欒書認爲楚軍北侵,是晉軍攻擊的良機,急欲興兵救鄭。當時韓厥認爲楚國背叛西門之盟而侵入中原,其民必不用命,楚將無力作戰。當時韓厥並不深知欒書的整個戰略,他因晉國內部厲公多內嬖,而諸卿爭權,國內將有內難,所以認爲不戰爲佳。這時恰逢侵入衛國的楚軍,也因後路被鄭軍威脅而自行撤退,所以欒書救鄭之議就隨之作罷。

晉悼公恢復中原霸業:鄢陵大戰擊敗楚鄭聯軍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這2年間,中原又發生若干事件,足以助楚的北侵與晉的伐楚。於是晉、楚兩國鄢陵之戰也就無法避免了。

其一是宋國的內亂。周簡王10年,宋共公卒,他的兒子平公繼位。這時宋國內部分爲親晉與親楚兩派。親楚派司馬蕩澤想消弱親晉派人物,就殺死公子肥(宋文公的兒子)。親晉派右師華元討殺蕩澤及黨羽。蕩澤餘黨左師魚石等出逃到楚,因此引起了楚國窺伺宋國,以圖親楚勢力的復起。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