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紳的早年生活怎麼樣?坐上高位的他有何變化?

李紳的早年生活怎麼樣?坐上高位的他有何變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紳,出生於官宦之家,中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和政治家。本站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一、出身單親家庭,李紳年輕時期在溫飽邊緣掙扎

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一篇唐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的名字叫李紳。這首詩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要節約糧食,體諒農民伯伯的辛苦,意義十分的重大。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的年輕文人李紳,是一位才華橫溢儀表堂堂的的有志青年,少年時期憂國憂民,極具愛國思想。

李紳,字公垂,亳州譙縣古城人,生於公元772年。在公元778年,年僅六歲的李紳喪父,隨母遷居無錫孃家。

李紳的早年生活怎麼樣?坐上高位的他有何變化?

在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盛行。特別是唐朝時期,那個看重出身與門第的時代,如果孩子早年喪父,那麼註定孩子的成長過程,將會異常的艱辛與辛苦。

可以想象的是,被自己單親母親帶大的小李紳,年少的時候,受盡了人間白眼與人情冷暖。

在生產力還不是十分發達的唐朝,一般老百姓想要能夠吃飽飯菜,達到小康水平,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單親家庭。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李紳在年幼的時候想要豐衣足食,解決溫飽,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寄人籬下的李紳,自小就是邊下地勞作邊學習四書五經,在艱辛的環境下面默默努力耕耘。

這也就不難解釋,經常在飢餓邊緣掙扎的李紳,對糧食是格外的珍惜。

也正是在這樣的幼年記憶之下,長到青壯年的時候,李紳纔會寫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從寒門到高位迷失自我,“報復式”花天酒地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已經人到中年的李紳。34歲的李紳,終於迎來了自己的人生轉折!這一年,默默耕耘了多年的李紳終於學有所成,中進士第,補國子助教。

在人均壽命只有四五十歲的唐代,34歲成名對許多人來說,已經太晚了。

人到中年,經歷了無數的人情世故的李紳,終於考上了功名!

自幼經歷了人情冷暖的李紳,從小就練就了察言觀色的本領,走上了仕途道路,他大展才華的機會也就來了。

短短十幾年的時光,李紳就從國子助教起步,李紳左右逢源,欺上瞞下,勇攀仕途高峯。

自元和三年(808年)起李紳,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司空公等職。

在盛世大唐中被冠以派別頭銜的李德裕、牛僧孺的牛李之爭中。心機重重的李紳,審時度勢,一心投靠李德裕,成爲李黨的重要人物。後來在李德裕的支持下,被皇恩冊封趙國公。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自古以來就有着以文亂法,以俠亂世。讀書人一般都喜歡去勾心鬥角,古代有一些人就認爲是文人誤國。

李紳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後,喪失了憫農之心,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花天酒地的腐官酷吏。

在仕途上節節高升,李紳開始迷亂了心智。漸漸地迷失了自我,走到了年輕時期自我的對立面。

李紳的早年生活怎麼樣?坐上高位的他有何變化? 第2張

鋪張浪費,毫不節制。李紳當淮南節度使時,橫徵暴斂,縱容貪官污吏。對百姓視如草芥,不管其死活。李紳治下,淮南百姓,終日惶惶,紛紛渡江淮而逃難。

隨着職務的提升,李紳的排場越來越大,越來越奢侈。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參加時任揚州節度使李紳的宴會,被眼前的場面震撼,寫下《贈李司空妓》:"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給後世,展現出一幅生動鮮活但是諷刺尖利的畫面:在老百姓都吃不上飯的年代,貧苦家庭出身的李紳卻是佳餚美酒,歌姬美色,輕歌曼舞。

更爲關鍵的是李司空早已習以爲常,養尊處優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使得同爲朝廷命官的劉禹錫深表肝腸寸斷,於心不忍。

三、小人得志濫施淫威,扭曲心理下場悽慘

童年的陰影面積過於深沉,使得三十歲之前忍氣吞聲、卑躬屈膝的李紳,落下了日後得志,就爆發近乎“變態”式的猖狂病根。

走向人生巔峯後的李紳生活奢侈,擺譜拿架子,冷酷無情,毫無人性可言。

唐代範攄所寫的筆記小說集《云溪友議》記載:李紳在考上功名之前,十分善於巴結權貴人物。地方上的土豪名士李元將來家中做客,善於察言觀色的李紳,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父"。

李紳在朝廷的勢力漸漸豐滿之後,李元將反過來巴結他。

拿着厚禮上李紳家拜訪的李元將,這次認真學習李紳當初拜訪自己的樣子。

面對坐在對面客廳之上,高高端坐的李紳,李元將主動降低自己的輩分,笑嘻嘻地對李紳喊道:“家兄,弟弟過來拜訪”。但是,李紳一聲不吭,面露兇色。

臉色刷白、汗如雨下的李元將,繼續稱呼李紳爲"叔父",李紳兩耳不聞,默默端起茶碗子喝茶。

這一切在李紳面前,都不爲所動,李紳甚至面露難色,很不高興。汗水溼透了衣裳的,急得抓耳撓腮的李元將,被迫稱在李紳面前稱自己爲孫子,一口一個:“李紳爺爺,小孫在此”,不斷地喊着李紳。

這時,高高在上端坐許久的李紳,這才勉強不太情願地接受,言語了一聲“嗯”。這個時候,緊張多時的李元將,纔將提心吊膽的心放下。

根據唐朝民間傳說,與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的一個巡官名曰崔玉,有一次特地來拜訪他,剛在旅館住下,家僕與一個市民發生爭鬥。

李紳問那個家僕是幹什麼的,家僕說:"是宣州館驛崔巡官的僕人。"

李紳冷冷一笑,將那僕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並令手下把巡官崔玉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裏,爲何不來相見?過來拜訪一下我!"

李紳的早年生活怎麼樣?坐上高位的他有何變化? 第3張

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但是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時,崔玉已經嚇得面如死灰,渾身發抖,如同篩糠。手腳冰涼,不敢大哭一聲。

一輩子習慣於找靠山,傍大樹的李紳。在進入仕途之後,就利用自己的聰明伶俐,緊緊投靠李黨的李德裕。在李黨面前察言觀色,爲自己的黨首收集敵方信息。深受李德裕器重,一度將其視爲自己的左膀右臂,開路先鋒。

朝廷上面的賢良忠誠之士,爲求自保,爲了家族,都不敢與其爲敵。

唐會昌六年(846年),75歲的李紳,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衰老而死。

這個時候,朝廷的反抗力量,纔將李紳生前的爲非作歹的證據呈現在朝廷之上。李黨也不再爲其袒護,自此李姓後人,卻遭殃。

由於李紳生前生活豪奢、爲官酷暴,死後,被朝廷反對黨定性爲酷吏,給予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