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揭祕:林則徐纔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首倡者

揭祕:林則徐纔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首倡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鴉片戰爭後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治國良策的第一人,究竟是誰?現在不少着作,包括一二種權威着作,都有如此類似的表述:魏源最早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事實果真如此嗎?先看魏源本人如何說。他在《道光洋艘徵撫記》中寫道:“先是,林則徐奏言:‘中國造船制炮,至多不過三百萬,即可師敵長之技以制敵。此時,但固守薄籬,即足使之自困。若許臣戴罪赴浙,又能殫竭血誠,克復定海,以尉聖廑。’不報。”這段記載,把誰是首倡者說得明明白白,表明魏源有求真務實的史德。

但翻檢《林則徐全集》,林則徐這份寫於道光二十年(1841)八月二十九日被革職後請求戴罪赴浙效力的奏摺中,並無“師夷長技”的話,而是這樣寫的:“粵東關稅既比他省豐饒,則以通夷之銀量爲防夷之用,從此制炮必求極利,造船必求極堅,似經費可以酌籌,裨益實非淺鮮矣!”“若前此以關稅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則制夷已可裕如。”道光帝在後一句話旁硃批道:“一片胡言!”完全否定了林則徐制炮造船以制夷的主張。

爲什麼林、魏二人的表述文字如此不同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魏把林的言論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表達了出來。一種是林懷着“正在奏請治罪,何敢貢獻芻蕘”(奏摺中說)的心情,把“師夷長技以制夷”這種明顯地帶有教訓性質的話刪掉了,措辭委婉些了。而魏看到的,是林被革職後在京口親手交給他的奏摺原稿。

揭祕:林則徐纔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首倡者

  林魏二人的關係

兩種揣測,均無鐵證可以坐實。但有幾點可以說明問題。

一、林則徐是公開承認夷有長技的第一人。這是林則徐超越自詡爲“天朝上國”、輕夷鄙夷、硃批“一片胡言”的道光帝,及一切夜郎自大的封建官僚的重要一步。林則徐在奏摺中明確地報告道光帝:英夷“以其船堅炮利而稱其強……兵船是其長技。”林被革職後,雖一度留粵協力夷務,向主持軍務的奕山提出了《防禦粵省六條》,中雲:“洋麪水戰,系英夷長技……應另制堅厚戰船,以資制勝。”甚至在遣戍途中的洛陽還寫信給蘇廷玉,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設想:“去冬與雪樵制買書,雖力陳船、炮、水軍之不可已……當局果能師其意,同心協力而爲它……有船有炮,水軍主之,往來海中,追奔逐北,彼所能往者,我亦能往……逆夷以舟爲巢穴,有大幫水軍追逐於巨浸之中,彼敢舍舟而擾陸路,佔據城垣,吾不信也。”信中,明確表明了“師其意”的主張。當時,在封建統治者和士大夫中,“有用夏變夷者,未用變於夷者也”的傳統觀念仍相當濃烈。林則徐衝破這種思想樊籬,勇敢地承認夷有長技,且欲“師共意”,足見他的政治的、時代的眼光非常敏銳。

揭祕:林則徐纔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首倡者 第2張

二、林則徐是提出師夷三項基本長技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國圖志》中說:“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這是林則徐親手交給魏源的《四洲志》早就說過了的。林編譯的《四洲志》說:俄“比達王(現通譯爲彼得大帝)聰明奇傑,離其國都,微行遊於巖士達覽等處船廠、火器局,講習工藝,旋國傳授,所造火器、戰艦反優於他國。加以訓兵練陣,紀律精嚴。”這與魏源概括的三項完全吻合。

三、更重要的是,林則徐的上述師夷長技的言論,都發表在道光二十年八月被革職之前,而魏源的師夷言論,都在道光二十二年他撰寫《聖武記》及《海國圖志》之時。林、魏是朋友,更存在幕主和幕僚之間的輔佐關係。林則徐是欽差大臣兩廣總督,是一手處理廣東夷務的封疆大吏,而魏源此時是個沒有任何官職的普通文人,是個幕僚。從這點,也可看出誰是“師夷長技”的首倡者的玄機。歷史事實似應是:林則徐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首倡者,而魏源在林則徐充軍塞外,一時沒有“發言權”的情況下勇敢地充當代言人,成爲這一思想的積極傳播者。林的這一思想因魏的傳播而留傳,魏則因宣揚這一思想而揚名。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