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宋朝的官民比例是怎樣的?與王安石變法有關嗎

宋朝的官民比例是怎樣的?與王安石變法有關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代是中國古代一個國力和軍事力量積弱的朝代,但這種極弱要分兩個方面來說:國家雖軍事力量的弱小,但民間的財富卻不亞於中國歷史上任何所謂的“盛世”,甚至有過之。

官民比例是較爲直接衡量國家、民衆財政負擔和民衆收入公平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值得一探。

所謂的“官”,也就是俗話說的吃皇糧的和吃財政飯的。宋代是有名的冗官氾濫的朝代,在王安石變法之前,北宋的人口大約爲3000萬,官員爲2萬多人,官民比例大抵爲1:1500。

王安石變法之後,比例更低,這個比例大大高於明清時期,但與當今中國的官民比例高達1:30左右(甚至有學者統計爲1:18)來說,那就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很明顯,吃皇糧的人多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就大了,而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倚靠全體納稅人的稅款,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官員越多,民衆的負擔就會越重。

一個國家的財富主要包括兩大塊,一是國有的財富或國家可支配的財富;二是民衆的私有財富。

很多時候,國家的總體財富就好比一個大小不變的蛋糕,國家可支配的財富這一塊切多了,相對應的就是民衆的私有財富就剩下的少了。

宋朝的官民比例是怎樣的?與王安石變法有關嗎

近年來,中國的財政收入每年都大於GDP的增幅和居民收入增幅,稅收增幅也是舉世罕見。相對應的就是,中國的居民消費大概只佔到GDP的三分之一,不到發達國家的一半,也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的55%。我國民衆消費如此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收入低下。顯然,財富是一個大蛋糕,國家切的多了,國民就吃得少了。

當然,中國目前民衆消費能力低下,而國家或政府佔有了絕大部分社會資源與社會財富,這種局面倒是與宋代不同。北宋初年,即便官民比例1:1500比現在低得多,政府可支配的財富佔總財富的比例遠遠低於現在,但是北宋政府依然很窮,常常入不敷出,即有很大的財政赤字。

爲此,早在安石全民變法之前,大政治家司馬光就提出過“官職冗濫”的問題,減少官員的數量,爲國家財政鬆綁,其實是北宋改革派(王安石)和守舊派(司馬光)的共識,他們都認爲必須減少吃財政飯的官員數量,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減少國家和國民的財政負擔。

當前,中國的行政成本已經連續多年蟬聯世界第一,吃財政飯的人員過多,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吃皇糧的人過多,不僅僅只是財政負擔的問題,還是一個國民創造力和生產力的問題。當一個人可以無憂無慮地被國家養着,生活大有保障之時,他就可能不思進取,過一種沒有創造力和效率低下的“扁平生活”。如此,當這種類型的人成爲一種社會現象並形成效法機制和慣性之時,全民的創新能力和產生能力都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

宋朝的官民比例是怎樣的?與王安石變法有關嗎 第2張

可見,不管是政府手中有錢還是沒錢,在保證行政的正常高效運轉的前提下,都要儘量減少吃財政飯的人數,減少政府和國民的負擔。政府和國民的負擔少了,留給民衆的那塊財富蛋糕就會多起來。

王安石變法之後,北宋政府開始財力雄厚起來,但這並不是與民爭利的結果。反而,王安石相當警惕國家對民衆財富的侵蝕,堅持藏富於民的理念,也就是說,王安石變法要達到一種雙贏的局面:政府有錢,同時百姓也有錢。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