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源於瘟疫?“疾疫”打敗了曹操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源於瘟疫?“疾疫”打敗了曹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雲:“今臣將兵二十萬……奉國威靈,仗鉞征伐,……遂蕩平天下,不辱主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蜀書·先主傳》: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徵劉表,九月至新野後,“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至南郡(今湖北江陵),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蜀書·諸葛亮傳》:“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吳書·吳主傳》:“瑜(周瑜)、普(程普)爲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疲,死者大半”;《周瑜傳》:“時曹公軍衆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軍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衆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連,可燒而走也……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黃蓋傳》裏也有此說:“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源於瘟疫?“疾疫”打敗了曹操

網絡配圖

解析三國曆史,由陳壽撰文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最權威的典籍,總結分析上述史料,可以得出:

1、赤壁之戰是以曹操爲一方,孫權、劉備爲另一方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策劃精細的較長時間的軍事行動。早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就在河北訓練水軍,準備麾軍南指,“蕩平天下”;爲自保,建安十三年九月始,孫權、劉備結成聯盟,抵禦曹軍,而抵禦曹軍的理想戰場是浩渺的長江,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所以以長江作爲戰場是孫劉聯軍精心策劃的。

2、雙方的兵力都很龐大,曹操在許昌時說自己的軍隊有“二十萬”,南下荊州後,又得到劉表數萬降兵,因此曹軍有近三十萬之衆;《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又認爲有兵十五六萬,荊州降兵儘管有七八萬,卻不會賣力,因此曹軍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只有十幾萬,而孫劉聯軍亦足可觀,“孫權有水軍三萬”,“劉備有水軍一萬”,又加“步軍一萬”,聯軍總兵力有近五六萬人,同時據《諸葛亮傳》認爲東吳有“十萬之衆”,如此一來,孫、劉軍隊之數量有近十萬之衆,說赤壁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屬實,但雙方兵力對比並不十分懸殊。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源於瘟疫?“疾疫”打敗了曹操 第2張

網絡配圖

3、曹操在赤壁之所以遭敗,不在於“戰”而在於“疫”,是“疾疫”打敗了曹操,因在雙方交戰之前,曹軍就染上了“疾疫”而戰鬥力大減,使之江中一交手就敗下陣來,如果不是“疾疫”,攻勢凌厲的曹軍決不會如此潰不成軍。嚴格說來,赤壁之戰作爲一次戰役只有“役”而沒有“戰”,或者說只有規模不大的“戰”而已,有學者認爲赤壁之戰只是一場遭遇戰就是從這個角度說的,然而稱之爲遭遇戰並不恰當,從軍事學角度分析,雙方不期而遇才叫遭遇,可赤壁之戰是雙方都準備要進行的大戰,都是有備而來,有備而遇,戰場就在長江,所以說遭遇戰是不對的。

4、有關黃蓋的詐降,史書確有其事,但黃蓋的詐降只是臨時的戰術手段而不是反覆推演的戰略謀劃。雙方在江中遭遇及曹操退守北岸之後,黃蓋認爲曹操即使敗退,其勢力仍在,一旦軍中“疾疫”稍好,戰鬥力恢復,對孫劉聯軍是不利的,所以纔要速戰速決,不讓曹操有喘息之機,而以火攻曹軍,則是黃蓋看到曹操的艦船連接在一起,纔有此臨時戰術性創意。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源於瘟疫?“疾疫”打敗了曹操 第3張

網絡配圖

5、在整個戰役中,劉備只是協助孫權抵禦曹軍,充當輔助性角色,待聯軍追曹操至南郡整個戰役結束之後,劉備就開始在荊州擴展勢力並向川蜀發展,從而引起孫、劉聯盟的分裂,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形成。

所以,從軍事學角度分析,赤壁之戰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數十次大的戰役中,稱不上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以少勝多的出色戰役,嚴格地說,因“疾疫”使雙方几乎沒有經過大規模廝殺就結束了戰爭,只有“役”,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戰”。如果不是歷代文士的描述及小說的渲染鋪墊,那麼,這場戰爭也許早被人們忘記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