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武漢疫情嚴重,在家默默留守,刷了一部 2013 年上映的電影《大明劫》。

在此時此刻再看一遍,頗有一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

一個體制外的江湖遊醫

一位臨危受命的領導

還有

瞞報死亡人數的中層幹部

避責驅逐醫生的地方官

死守教科書的權威專家

大發國難財的士紳

……

六年前看這個片子,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故事。

六年後再看這個片子,

發現這裏並沒有那些非黑即白的俗套情節,

每個人都是聰明人,每個角色都拼盡全力活着,

一羣聰明人到底能不能治好一場瘟疫?

01 信心滿滿的大臣

電影開頭就交代了一個敏感的時間背景,崇禎十五年。

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勢如破竹,席捲了華北數省,正圍困開封城。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崇禎皇帝緊急從牢房裏起復孫傳庭,讓他臨危受命去剿滅農民軍,問他需要多少人馬。

孫傳庭說,“五千精兵足矣。”

這話把崇禎都嚇了一跳,大明朝廷幾十年未能蕩平的農民軍,你孫傳庭 5000 兵馬就夠了?

孫傳庭也不是信口開河。崇禎九年(1636年),他出任陝西巡撫組建秦軍,伏殺闖王高迎祥,平定河南農民起義。崇禎十一年,更是差點蕩平李自成,逼得李自成 18 騎僥倖逃離,這煌煌戰績也是崇禎帝這個時候用他的原因。

孫傳庭以往有這樣漂亮的戰績,自然不把李自成的農民軍放在眼裏。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2張

信心滿滿,5000 兵馬足夠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時移世易,這 5000 兵馬已經是大明朝最後的一支精銳部隊,而當年的手下敗將李自成可不是昔日的李自成了。

孫傳庭一開始就對他要面對的局勢缺乏足夠的判斷,特別是他沒有預料到會撞上“黑天鵝”:瘟疫。

02 被驅逐的良醫

故事的另一個主角是吳又可,一名體制外的遊醫。

他本來在太醫院做官,也是大明朝醫療衛生行業認可的專家學者,受不了體制內的爾虞我詐,纔回歸到民間撿起本行。

吳又可出場就遇到了一個醫鬧事件,行醫用藥大膽,不循常規,差點被病人家屬栽贓“醫療事故”。

這個地方官並不是個糊塗官,他能審問出醫鬧方偷換了藥方才導致人命。

但他還是選擇了驅逐吳又可,因爲吳又可行醫用藥過於大膽,容易引起是非。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3張

地方官不願意惹事,乾脆把一個藝術精湛的體制外醫生驅逐轄境。

所以,一個僵化保守的體制不害怕“庸醫害人”,因爲害人的庸醫是明擺着的,按照大明律例判決就行了,地方官做決策的風險不大;他麼更怕吳又可這樣不循常規的醫生,因爲吳又可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既有可能害人,也有可能治人,給地方官的決策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要自己擔責任。

所以,面對吳又可這樣的醫生,最好的處理辦法不是等出了事之後再考慮支持他還是打擊他,而是把他趕走,壓根不給他製造“不確定性”的機會。

這也是一種地方官的智慧。

03 精明的指揮使

這是電影裏最讓人驚喜的一個角色,指揮使任琦。

指揮使的具體執掌可以忽略,在故事的設定中他是軍營裏孫傳庭手下的一箇中層幹部。這個中層幹部可着實是個關鍵角色:

孫傳庭的指示要任指揮使去落實;

基層的情況要任指揮使向孫傳庭彙報;

地方上的豪強勢力長期與任指揮使交往;

遇到難題任指揮使要向領導提出意見建議

……

任指揮使可不是一個無能猥瑣的小嘍囉,作爲一名中層幹部,他的能力是明擺着的。

在軍中有人暴病而亡的時候,屬下彙報可能是水土不服死的。任指揮使可不是好糊弄的,當場罵娘,“淨是屁話,哪有水土不服那麼快死人的 !”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4張

來看病的趙提領倒是不怎麼在意,還是強調暴病而亡的人是“偶發時疾”,不要緊的。

任指揮使收到趙提領作爲醫療專家的鑑定後,處理的幾個意見顯示出一個老道官員的素養。他先是向趙提領強調,“眼下戰事就在眼前,不敢大意”,讓醫療專家保持警惕;然後讓手下把病死之人快點擡出去埋了,並多給些撫卹,以免動搖軍心。

從哪裏看,任指揮使都是一個精明強幹、顧全大局的好官。

孫傳庭在檢校軍隊的時候,發現有兵士病倒了,詢問怎麼回事,一旁的任指揮使回了三句話:“四時不正,氣候無常,他們前兩天就病了,已經找了大夫治療。”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5張

這本來是大領導孫傳庭第一次接觸到疫情,但任指揮使滴水不漏的回答,既如實說明了情況,也根據醫療專家趙提領的意思說了發病原因,還強調了自己已經找了醫生看過,採取了救治措施,孫傳庭一聽,沒毛病!

任指揮使處理得很得當。

但正是這個看起來精明幹練、值得倚重的中層幹部,成了一塊絆腳石。

04 學術之爭

顯然忽視疫情是要付出代價的。

醫療專家趙提領的話不頂用,疫情開始在軍營內傳染起來。

剛好吳又可被之前的地方官驅逐,不得已來投奔自己的師父趙提領,兩個人一起到了軍營裏診治。

問題來了,師徒兩個人看病後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而且是路線之爭。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6張

師父覺得是普通的風寒感冒,吳又可推測是瘟疫,因爲吸入了“邪氣”。

“邪氣”八成就是現代醫學的病毒,可明朝的人哪懂得病毒啊。趙提領質問,你說這個“邪氣”沒有科學證據啊,就是自己在那裏瞎猜。醫學是一項神聖而嚴謹的工作,哪裏容得你在這裏靠推測來診治。

想想也是,老專家趙提領的話沒毛病,如果你現在去醫院看病,一個年輕的大夫說你這個病不能按教科書教的來治療,得靠我自己摸索的方法來試試,不收到投訴纔怪!

老專家的意思是《傷寒論》是個歷經千年的經典,權威性不容置疑。大家按照經典教科書上教的來診斷,不會有錯。退一步說,如果是教科書錯了,那麼責任也不在他們身上。

一旁的任指揮使可不管兩個人的學術爭執。領導找專家是來要明確的意見的,不是挺專家們開學術會議的,學術上的爭執必須得放一放,專家組必須得拿出個統一的意見。

顯然這個時代大家更相信老專家的,他地位更高,經驗更豐富,更不容得質疑,吳又可的意見被壓了下來。

吳又可持保留意見,老專家一怒,接下來的診治,吳醫生就不用參與了。

05 瞞報的分寸

“督師幾天脾氣甚大,死亡人數瞞着未報。如果再治不好,就瞞不住了。”

你看,面對突發疫情,官員們的思維是先瞞着不報,自己想辦法控制局勢,真的等到疫情擴大到沒招了,才上報。

於是,就錯過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時機。

沒過幾天,軍營裏死去的人越來越多,趙院長的治療方法並未見效。官員怒了,你這辦法不行啊!

結果趙院長還拼命解釋,我這都是祖宗傳下里的經典方子,教科書裏就是這麼寫的。

作爲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救護人員,趙院長也不出意外染上疾病死了。

06 孫傳庭的手腕

孫傳庭5000 精兵剿滅農民軍的豪言有些誇大其詞不假。

可孫傳庭確實是個有本事的朝廷大員。

真正能展現他手腕的,還是虎口裏拔牙,在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情況下,自己解決了軍隊的糧餉問題。

打仗講究的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充足的糧草供應是打仗勝敗的關鍵。

孫傳庭到了陝西之後才發現,自己之前的預估過於樂觀了。他手底下這支 5000 人的精銳部隊武器缺少彈藥、人員缺少補給、存糧都是泥沙、銀子根本不夠,根本沒法形成戰鬥力。

到了明朝末年,隨着萬曆年間推行的一條鞭法改革,朝廷的賦稅結構高度依賴於白銀,說白了,所有財政問題歸根到底都是錢的問題。孫傳庭面對的問題也可以規約成一個,哪來的錢糧供養自己的部隊?

第一招,向朝廷要錢。畢竟這是大明朝的軍隊,他是在替崇禎賣命去收拾李自成的農民軍,但崇禎皇帝不是這樣想的。你孫傳庭當初不是拍胸脯保證過 5000 精兵就可以蕩平闖賊了,怎麼現在出爾反爾,要錢要糧?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7張

開封的安危關係到北京城的安危,孫傳庭的任務是去解開封之圍的,現在駐守陝西要錢要糧要操練兵將,是不是找藉口不去救援開封?這次答應了你劃撥錢糧,會不會縱容你繼續哭爹喊娘講條件呢?

看看,崇禎皇帝在跟孫傳庭扯皮,崇禎皇帝內心深處是不信任孫傳庭的。

問朝廷要錢要糧,沒門。

第二招向地方士紳募餉。在飯局中,孫傳庭話說得明白,如果潼關保不住,你們的妻兒財產也都保不住,軍餉所缺 10 萬兩白銀要靠大家捐助。估計士紳們這場面也見識多了,一面說着毀家紓難的漂亮話,一面向領導報告自己的困難,再咬咬牙捐個百十兩銀子,這事就算糊弄過去了。

這些雖然只是地方上的士紳,話裏話外都在暗示孫傳庭,他們上面有人照顧,要強行從他們那裏“募餉”,他們會動用朝廷的關係。

大家最好相互給面子。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8張

沒想到,孫傳庭是個狠人。這些招對付一些縣官或許管用,但孫傳庭是從地方幹起來的封疆大吏,有辦法通過官府的法子對付這些不肯吐錢的地方實力派人物。

這一招的關鍵就是清丈田畝,讓士紳補稅。類似於現在倒查民營企業有沒有侵吞國有資產,有沒有偷稅漏稅。讓你們主動捐款來幫助政府你們不幹,那就查查你們的老底,公事公辦。

而這些士紳也果然有“原罪”,大家用各種辦法阻攔去清丈的官員,好不容易清丈了一些人的家產登記造冊,準備以此來讓士紳補繳歷年所欠的賦稅。沒想到,他們買通了任指揮使,一把火燒掉了登記造冊的記錄本。

士紳的家底都不清楚,營業額、流水、固定資產這些關鍵數字都沒有,官府連個徵稅的依據都沒了,這稅還怎麼收?

07 發國難財的人

就是在這種國破家亡的生死存亡時刻,依然有一心想着發國難財的人。

明朝有個很大的問題,士紳想着逃避賦稅。

逃避賦稅最好的方式是利用政府的政策漏洞,給自己不繳稅找合法理由。

孫傳庭爲了安撫軍心,給了受災病死的人戶發了優待政策,

“病死軍戶視同陣亡,所欠賦稅一律免除”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9張

要知道陝西的李自成之所以鬧起義,就是因爲明末加徵“三餉”,農民的賦稅負擔過於沉重。

孫傳庭的這個政策,就給了官員和士紳操作的空間。

誰是病死軍戶?還得是有人來認定。

於是,就被這些懂得政策的官員,來了一個瞞天過海之計謀。

將亂墳崗埋葬的無主人戶,穿上軍隊的衣服,被認定爲爲軍戶。

本來當地的士紳想想就知道會逃避官府的賦役,現在把這些病死的軍戶算到當地士紳的頭上,就成了這些士紳合理逃避賦役的機會。

孫傳庭本來作爲大領導本來是給因病去世的軍戶的好政策,反過來成了庇護地方士紳不交稅的武器,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

這些士紳哪裏會想什麼國難當頭,要齊心協力共渡難關?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如何保全自己的利益,想盡辦法鑽政策的空子,不惜發國難財。

這下徹底激怒了孫傳庭,把 47 個士紳全部殺掉,家產充作軍餉,這纔算解決了 10 萬兩白銀的缺口。

08 醫生尤其需要充分信任

孫傳庭對士紳的狠招,解決了軍費的缺口,接下來就是要解決“黑天鵝”瘟疫了。

他再次顯示了一個領導人的藝術和魄力。

他不僅親自上門做通了吳又可的思想工作,在得到吳又可承諾與瘟疫一搏的時候,孫傳庭作爲大領導,能夠全力支持他的工作,答應中途不得更換醫生,放手讓他去治。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10張

連吳又可自己都感嘆,自己醫術有悖於常理,多謝孫傳庭的信任。

孫傳庭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亂世難爲,我能信你,可誰又能信我呢?”

09 吳又可的瘟疫防治方法

這部電影一個隱藏的主線是講吳又可的傳染病學著作《瘟疫論》如何誕生。

吳又可在醫學領域開闢了一個新天地,提出了一套新的認識,他強調溫疫非風非寒,非暑非溼,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於天地間存在有“癘氣”,與傷寒病絕然不同。不論從病因、病機到診斷、治療均有區別,使其與傷寒病分開另論,爲傳染病學說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11張

電影中也展示了吳又可的防控疫病的措施。

比如,要把患病者隔離,進行集中診治;

把病死者進行焚燒,防止病毒聚集;

在軍營裏提倡帶“面紗”,其實就是簡易的口罩;

防止日常接觸傳染;

保持空氣流通……

這些防治傳染病的基本措施,今天依然在沿用。

10 結局

吳又可成功了。他的方法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擴散,一些患病的士兵在藥物治療下也漸漸好轉,證明了吳又可這套治療瘟疫的方法是成功的。從學術上來看,吳又可取得重大突破,可以名垂青史。

孫傳庭也成功了,他在潼關整肅軍隊,通過殺土豪劣紳的方式籌措了軍餉,同時也用對了吳又可這個關鍵人物,控制住了疫情,穩定住了軍心,爲出關進攻李自成的農民軍,解決開封鋪平了道路。

大明朝似乎也成功了,孫傳庭被證明是一個有能力、有本事的統帥,在重重困難與阻力中,不僅沒讓朝廷劃撥費心糧餉問題,還解決了連朝廷都束手無策的瘟疫問題,順利按照崇禎皇帝的指示精神,出潼關救援開封。

但所有人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孫傳庭失敗了,大明朝亡了,就連吳又可的疫情防控也失敗了。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學系曹樹基教授的研究,明末席捲華北地區的瘟疫實際就是鼠疫,吳又可能控制得住鼠疫在孫傳庭軍隊的蔓延,卻控制不住大明疆域內擴散的疫情。

所以,1644年3月,李自成的農民軍兵臨北京城下時,北京內城上平均五個城垛纔有一個士兵,瘟疫中的守城明軍“鳩形鵠面,充數而已”。自鼠疫始至李自成攻破北京,約20萬北京人殞命,佔當時北京總人口的1/5到1/4……

如何打贏“瘟疫戰”?大明朝時期發生的一場瘟疫結局如何? 第12張

崇禎皇帝死前一肚子委屈,吾非亡國之君啊!

崇禎非亡國之君,孫傳庭非亡國之臣,吳又可非亡國之醫,可大明怎麼就亡了?

其實,任何時代都不缺聰明人,總想着計算自己利益得失,人人都是聰明人。

社會並不是一個個螺絲釘搭起來的,社會是一個休慼相關、榮辱與共的有機體。

在防治疫情時,以今時今日的醫療條件、科研水平、組織能力、羣衆支持度、社會管理水平來論,都比古代強得太多太多了。但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解決社會面對的共同問題時,最需要的不是太多自以爲是的聰明人,恰恰需要一些不那麼“聰明的”人,一些敢於逆風而行的人,一些敢於勇挑重擔的人,一些敢於講出事實真相的人。

如果官員都能少想一些位子面子,多想一些百姓的疾苦;

如果商人都能少想一點發國難財,多一些爲國爲民的情懷;

如果醫學權威都能夠少一點教條,多一些救死扶傷的魄力……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抵禦瘟疫的戰役中,我們一定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