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中國歷史傳奇敦煌 孕育千年古文化

中國歷史傳奇敦煌 孕育千年古文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敦煌古城,作爲歷史上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已經傳承了數千年,是我中華歷史的瑰寶,爲後人學習和了解古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敦煌古城爲漢敦煌郡治,位於黨河中下游綠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設沙州衛,其城址一脈相沿,未曾他遷。 據西北師大敦煌所李併成研究員考證推測,可能是趙破奴從令居向西進軍兩千裏,於漢元鼎六年(前11年),乃調集張掖、酒泉郡人力修築敦煌城這一西陲要塞,並築有敦煌綠洲外圍的土河、塞城以及馬圈口堰水利樞紐。

中國歷史傳奇敦煌 孕育千年古文化

網絡配圖

敦煌古城現僅存南、北、西三面斷續殘垣。東面已被水衝坍陷無餘,在黨河西岸河牀上可找到部分基址。據殘垣遺蹟推測,故城範圍南北長1132米,東西寬718米。就地取土,層層夯築,夯層厚12釐米,垣基寬6-8米,殘高4米許。四角築高大的角墩,今仍存高16米許,高出城牆一倍,下部夯築,上部多土坯壘砌。西牆正中殘留門洞一座,當屬西域無疑。該城爲漢代故城,經西涼、唐代兩次加固維修。城內西北一隅今被用作油庫,其餘均闢爲農田,地表無遺物可覓。位於敦煌市至陽關公路的南側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爲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爲藍本,仿造沙洲古城設計建造而成,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

敦煌古城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街道兩邊配以佛廟、當鋪、貨棧、酒肆、住宅等。

“仿宋沙洲城”、“敦煌電影城”,是1987年爲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爲藍本,由日方出資,參考中國古代建築風格精心設計、建造而成。建築面積1.27萬平方米。敦煌古城位於大漠戈壁上,融千年西域民俗於一體,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北宋時期的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點綴以不同地域的過街樓、佛廟、當鋪、貨棧、絲綢店、酒肆、飯館、住宅等,作爲拍攝用道具,互爲背景,相輔相成。除《敦煌》一片外,先後在這裏拍攝過《封神演義》、《怒劍嘯狂沙》、《新龍門客棧》、《敦煌夜談》、《沙州王子》、《海市蜃樓》等二十多部中外影視劇目。現已成爲敦煌主要的遊覽參觀點。敦煌古城位於敦煌市至陽關公路的南側。距市中心25公里。

中國歷史傳奇敦煌 孕育千年古文化 第2張

網絡配圖

敦煌的歷史古老而久遠。"敦煌"一詞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東漢應劭解釋"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輝煌之意。歷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樞紐要道,絲綢之路上的咽喉鎖鑰,對外交往上的國際都會,經營西域的軍事重鎮,在中華歷史的長卷上佔有光輝的篇章。 敦煌古稱"三危"。《都司志》載:"三危爲沙州望山,俗名羿雨山,在縣城東南三十公里。三危聳峙,如危卵欲墜。故云。"

至今敦煌市城東南有三個巍峨奇特的山峯,就是古代的三危。今仍稱三危山。在距今約4000年前相當與舜禹時的上古時期,敦煌地區就有人類的先民在這裏繁衍生息。據《尚書》記載,舜"竄三苗於三危",成爲敦煌歷史上最早的居民。根據考古發現,在我國夏、商、周時期,這裏就有屬於玉門火燒溝文化類型的羌戎居住。春秋時敦煌稱瓜州,以地產美瓜而得名。當時有月氏、烏孫遊牧民族在此駐牧。到了戰國,月氏逐漸強大,吞併羌人,趕走烏孫,成爲敦煌的新主人。秦漢之際,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敗擊走月氏,敦煌爲匈奴佔據。至西漢武帝時,經過反擊匈奴的戰爭,迫使匈奴"遠循",河西地區歸入漢朝版圖。

自此,開始了中原王朝經營河西和西域的偉業,揭開了歷史上敦煌開發的篇章。張騫通西域的"鑿空"之行,開通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敦煌郡。到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敦煌郡爲敦德郡,東漢時複名敦煌郡。這一時期,敦煌經濟快速發展,同時戰略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務的護西域副尉長駐敦煌,這裏成爲統轄西域的軍政中心。三國時仍置敦煌郡,屬曹魏政權管轄。西晉承襲不變。東晉前涼時將敦煌、晉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護、戊巳校尉、玉門大護軍三營合設沙州。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李暠建西涼國,初都敦煌。北魏初(公元439年)置敦煌鎮,公元526年置瓜州,敦煌均爲治所。整個漢魏之際,雖多有戰亂,但敦煌的經濟和商業日漸繁榮,中原文化廣爲傳播,佛教東漸興盛,一度敦煌成爲五涼文化的中心。

中國歷史傳奇敦煌 孕育千年古文化 第3張

網絡配圖

這時期於東晉前秦二年(公元366年)始開鑿莫高窟。北周初置沙州,公元564年改敦煌縣爲鳴沙縣,屬敦煌郡,因縣南鳴沙山而名之。隋初廢郡置瓜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復置敦煌郡,同時罷鳴沙縣複名敦煌縣。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沙州,此時的敦煌進入歷史興盛時期。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陷於吐蕃。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州人張議潮率州民起義,推翻吐蕃貴族統治,建立歸義軍政權,使河西地區重歸唐王朝,至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西夏佔領止,敦煌歷史上稱歸義軍時期。宋景祐中敦煌爲西夏佔領,統治敦煌達191年。元滅西夏後,於至元十四年(公元277年)復設沙州。公元1280年升爲沙州路總管府,隸屬甘肅行中書省。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改爲沙州衛,後增設罕東左衛。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朝政府關閉嘉峪關,從此瓜州、沙州曠無建置 200年,敦煌日見衰落。到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設沙州所,旋升爲沙州衛。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從甘肅56州縣移民2400多戶到沙州屯墾。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60年)改爲敦煌縣,直到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同年10月7日成立敦煌縣人民政府,屬酒泉地區管轄。1987年9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敦煌縣,設立敦煌市。轄3鎮9鄉,79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8萬人。沙州鎮爲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里處的七裏鎮是一座新型的石油城,現爲青海石油管理局機關所在地和青海油田後勤生活基地。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