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鮮衣怒馬十八名孝陵將士,明孝陵血戰清軍,集體殉國

鮮衣怒馬十八名孝陵將士,明孝陵血戰清軍,集體殉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抗戰時期國府避難西南,陳寅恪先生,在雲南,一日感概明季和當時的光景,吟了一句詩:“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

鮮衣怒馬十八名孝陵將士,明孝陵血戰清軍,集體殉國

各位,皇明受天鴻祚,奕世滋昌,保大定功,重熙類洽,與漢爲得國最正者。而滿清得國不正,以至於國勢日蹙,暴虐無算,民生始終處於困苦之下,被中外億兆生民所恥笑,是世界之公論。

我赤縣神州“皇明威宗,烈皇帝”,恐辜負百姓喁喁之望,俾大明王朝,富強康樂,以至大同。終甲申國變之前,力求合天下於一,保境安民,惶恐戰慄,日夜宵肝,未敢懈怠。

甲申國變,清兵自山海關,由國賊吳三桂開道,南下牧馬,被明清奸賊所污衊的安宗即皇帝位。短暫的一生,謀求國家居天下之正,合天爲一,朝野同德同心,威澤皆備於生民,嘔心瀝血,不改初心,不愧爲道統,國統,法統於一身的“正統天下之君”

我等後輩萬世以仰大明,發皇先賢遺緒。

鮮衣怒馬十八名孝陵將士,明孝陵血戰清軍,集體殉國 第2張

然而,朝野君臣,始終處於內耗之中,清軍攻破揚州,史可法等首腦集體戰死。清軍攻破南京,天子播越,宗社阽危,宮廟焚燬,南京城內百姓蒼生危在旦夕。

八尺之夫,鮮衣怒馬,被甲荷戢,勇蓋三軍的南京孝陵衛“大明天子最後的軍團”,正值南北兩都相繼淪陷之時,忠臣畢命之秋,義士捐軀之日。不願苟活世間,靦顏爲人,矢志一死報答大明高皇帝和先輩,光復漢土之恩。

末代孝陵衛指揮使梅春,面對陳兵包圍明孝陵的各路八旗清軍,發起戰前最後的蜂起動員,以忠誠爲天下倡,雖罹萬死而不辭。

他們似乎高喊着“既爲孝陵衛,不宜畏死;畏死勿爲孝陵衛,一死報君王”。

此後熱血的吶喊,一直迴盪在紫金山,等來了太平軍在此血戰清兵,辛亥革命浙軍在此血戰清軍,和日寇血戰的南京教導總隊。

鮮衣怒馬十八名孝陵將士,明孝陵血戰清軍,集體殉國 第3張

《明季南略》記載了此次孝陵衛保衛戰詳細經過。

”南京人述雲七月廿九日戊寅,南京孝陵衛,營舊有四十八營,乃神樂觀武生所管,至是以清兵入,遂糾衆,乘夜每人束柴一把,突燒城門。清帥發兵,出一矢射斃二人。營兵發砲,不傷清兵一人,遂敗。止剩營兵十八人,清以五十人而圍之,不克而死。再益兵,再敗,俱三百人具斃,營兵僅存一人,清兵只存三人。三人圍一人搏戰,已而,營兵以勾刀破清兵一人腹,腸出外尤未斷也,其人忍痛殺清兵一人,始死。清兵只存二人,乃走遁。

營兵十八人殺清兵三百,可謂勇矣。所餘一人能戰三人,且破其腹,則尤勇也,至腸絕尤能殺兵同死,清兵更不及。安在行伍無將才也,惜乎,其名不傳“。

鮮衣怒馬十八名孝陵將士,明孝陵血戰清軍,集體殉國 第4張

《南明史》太祖陵安在,往何往,惟死守耳,指揮梅春起兵孝陵衛,死之。

《南明史》馬葵陽女,年十九,避難金牛山古廟中,兵搜得之,女以石擊兵破面,大呼曰:“頭可斷,身不可辱也”兵斷其喉死。

突然感慨,留下焦土抗清的明軍,雖然力挽狂瀾,可惜也保護不了這個才十九歲的少女啊。

而他們的英靈再也看不到大明的王旗,重新飄揚在遼東和建州。

鮮衣怒馬孝陵衛,一夜血染金陵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