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有子有着哪些思想理論?對中國有着怎樣的影響

有子有着哪些思想理論?對中國有着怎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孝悌爲本

有子認爲,“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即以孝敬父母,敬重兄長作爲實行仁愛的根本所在。

現實社會的治亂興衰是孔子儒學關注的重心所在。孔子認爲,社會的和諧有序,有賴人人修己守禮。要實現這一點,必須人人做到“仁”。就“仁”的實現而言,孔子指出,“仁者,人也,親親爲大”,應自孝親入手,培育仁愛之心,由此向外推衍,進而守禮尊君,社會秩序遂得到有效保障。顯然,有若此論,正深得孔子思想的精微。

貴和有節

有若主張以和爲貴,這是儒家通義。但有若進而指出:“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即謂不能以和合可貴而一味無原則地和合,“和”亦當有節,要遵循禮的要求,達於中庸之道纔可。

有子有着哪些思想理論?對中國有着怎樣的影響

推崇禮義,持守中道

《論語·學而》第一: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按有若之意,守信與謙恭固然爲美德,但也不可絕對化,而應分別以義、禮加以規範。信須視義而行,因此孔子稱“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即謂其不識大義、大體;至孟子則徑稱“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有若之言,正與孔、孟相合。同樣,謙恭也不可過度,否則會淪爲虛僞、獻媚,遭致恥辱。故恭敬也必須合乎禮的要求,才能真正贏得他人尊重。

有若此言的深層,實際亦蘊涵其對儒家中庸之道的深刻體認。

有子有着哪些思想理論?對中國有着怎樣的影響 第2張

藏富於民

孔子以富民爲治世首務,有若亦極重視富民。哀公問有若:“饑饉之年,物用不足,該怎麼辦?”有若建議降低民衆賦稅,哀公難以理解。有若解釋道:“百姓如果富足,您怎麼不富足;百姓如果不能富足,您又從哪裏富足?”這是一種典型的藏富於民思想,體現早期儒家對民生的關切與思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