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寧都起義的領導者趙博生 沒有他起義就不可能這麼順利

寧都起義的領導者趙博生 沒有他起義就不可能這麼順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博生,1897年出生於河北黃驊市騰莊鄉慈莊,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房基爲青磚砌築,磚牆基設蘆葦隔鹼層,7歲入本莊私塾。1914年他讀完私塾,此間他深受辛亥革命的影響。決心要改造社會,立志要救國救民。1914年經其叔叔趙以立介紹在保定軍官學校旁聽,半年後考入該校第六期正規班學習。1917年趙博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皖系軍隊中當見習官。直皖戰爭後,他又轉入直系,擔任無線電中隊長。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又落到奉系軍隊中。在苦悶焦灼中,他聽說馮玉祥的部隊紀律嚴明,於是又欣然投入馮玉祥的部隊。

寧都起義的領導者趙博生 沒有他起義就不可能這麼順利

趙博生

1926年9月,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宣佈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響應北伐。國民軍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共產黨員劉伯堅擔任政治部主任,期間共產黨人卓有成效的工作深深影響着趙博生和國民軍的廣大官兵。1929年,趙博生派其心腹張志誠去尋找共產黨。1930年趙博生接受了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的邀請,擔任了該軍的參謀長。不久被蔣介石調到江西去剿共。在蔣介石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前夕,趙博生派人到上海費盡周折也沒有同共產黨取得聯繫。這時,二十六路軍地下黨組織關注到他的政治態度,並派地下黨員羅亞平與他聯繫。

趙博生於1930年將特種兵旅教導大隊改成三民主義救國軍,擬入漢中,另創革命局面。事未成,入國民革命軍任第二十六路軍參謀長。在蔣介石的威逼之下,奉命南下參加對中央根據地的第二、第三次“圍剿”,均遭失敗,困於江西寧都,對蔣介石打內戰極爲不滿。“九一八”事變後,曾請求北上抗日,被蔣拒絕。

1931年9月黨組織經過討論批准他爲中共黨員。

1931年的一天下午,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路軍參謀長趙博生外出回來,在自己的辦公桌上發現了一封寫有“趙博生親啓”的信件,他拆開一看,信是由打入二十六路軍內部的共產黨特別支部委員會寫給他的。信的主要內容爲“九·一八”事變後的中國局勢、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全國高漲的革命形勢及二十六路軍的處境與光明前途。之後趙博生在特支的領導下,以自己公開代行二十六路軍軍務的身份,利用當時部隊中不斷高漲的抗日反蔣情緒和渴望找到出路的軍心,積極穩重、因勢利導地在士兵和高中級軍官中開展工作,並順利的帶領部下起義。起義成功後寧都全城到處響徹着“解放”、“自由”的歡呼聲,插在總指揮部屋頂和城門樓上的鮮豔紅旗,在這個古城的上空迎風招展。看着這一切,趙博生興奮地揮筆寫下了“解放”兩個字。1931年11月14日晚,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對起義的各項工作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後,正式宣佈起義。由於準備充分,部署周密,起義取得了成功,只是在奪取二十五師師部和電臺時,發生了槍擊,傷了三人,死了兩人。還有就是李鬆昆帶走了城北四十里外駐砍柴崗的一個團,其餘各部包括一個軍直、兩個師直、六個旅直、十一個整團共一萬七千多名官兵全部參加了起義。

1933年1月,蔣介石的主力第九十師,二十七師和十五師向金溪、南城一帶蘇區進犯。正圖殲滅紅軍主力一、三軍團。爲保障紅軍主力於黃獅渡殲滅敵人,趙博生奉命率四個團在長員廟吸引和鉗制三倍於已的蔣介石軍。戰鬥開始後,蔣介石部隊的進攻十分猛烈,趙博生在距蔣介石軍隊百米遠的地方,一邊指揮,一邊回擊敵人,不幸頭部中彈,當即倒地,壯烈犧牲,時年36歲。

寧都起義的領導者趙博生 沒有他起義就不可能這麼順利 第2張

1933年毛澤東得知趙博生犧牲後說:“趙博生是堅決革命的同志”。

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的鳳凰山爲寧都起義將士題詞時說:“以趙博生等同志領導的寧都起義精神用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

2011年在紀念寧都起義80週年的大會上中共山西省委副祕書長孫毅評價趙博生說:“趙博生在寧都起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沒有他起義就不可能這麼順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