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長平之戰秦國大勝,白起爲何不願再次攻打趙國?

長平之戰秦國大勝,白起爲何不願再次攻打趙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秦國大勝,白起爲何不願再次攻打趙國?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約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勢較盛,軍力增長,對外戰爭勝多負少。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 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由此,在齊國和楚國相繼衰落的背景下,趙國不僅是東方六國抵抗秦國的中堅,更對秦國的戰略安全帶來威脅。之後,秦國和趙 國果然爆發了一場關乎各自國運的世紀大戰——長平大戰。

第一:對於長平大戰來說,前後持續將近三年的時間。趙國因爲經濟實力上不如秦國,加上齊國等不願意支援糧草,只能用主戰的趙括替換堅守不出的廉頗。 但是,最終的結果是趙括陣亡,趙國四十多萬士卒被白起坑殺。經此一役,趙國國力大衰,對於白起來說,本應該是趁勢消滅趙國的最好機會。但是,在長平之戰 後,白起爲什麼寧死也不攻打趙國?

第二:首先,在長平之戰剛剛取得勝利時,白起已經做好了趁勢消滅趙國的準備。但是,在秦國丞相范雎被韓趙兩國的使臣遊說後,加上范雎妒忌白起的功 勞,所以勸說秦王命令白起班師回國。由此,君命難違,秦國和白起錯過了消滅趙國的最佳時機。過了一段時間後,秦國再次攻打趙國,不過,此時的趙國已經從長 平之戰的失敗中稍微恢復了過來,再加上週邊國家深感脣亡齒寒,對趙國施以援手。就這樣,圍繞着趙國都城邯鄲,秦國久攻不下。

第三:在這樣的背景下,白起明白趙國已經恢復過來,六國更是到了抱團取暖的生死存亡之時,強攻邯鄲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於是就拒絕前往戰場攻打趙 國。當然,白起這麼拒絕的原因,也是考慮到秦國在長平之戰中的重大傷亡。儘管白起坑殺了四十多萬趙國士兵,但是,秦國也因此損失了三十多萬精銳之師。可謂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換而言之,這個時候秦軍已是強弩之末。另外,長平在山西西南部,離秦國較近,邯鄲是趙國都城,秦軍打邯鄲補給線也相對增長。

長平之戰秦國大勝,白起爲何不願再次攻打趙國?

第四:最後,白起作爲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頂尖軍事家,不打無把握的仗,就像當年帶幾萬人攻打楚國一樣,有必勝把握才肯出山。長平之戰秦軍消耗嚴重,白 起意識到攻打邯鄲不利。不過,軍事才華卓越的白起,卻在政治上稍遜一籌,對於功高蓋主的白起,不僅得罪了丞相范雎,還在明知秦王滅趙之決心的前提下,直接 或間接違抗君命。最終,白起被秦王賜死,而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只能延遲到秦始皇來完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