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施利芬計劃的核心是什麼 爲什麼施利芬計劃是一個偉大的戰略

施利芬計劃的核心是什麼 爲什麼施利芬計劃是一個偉大的戰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俾斯麥締造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但同時,德意志帝國的崛起改變了整個歐洲的政治格局。老牌的歐洲強國對德國恨之入骨,都想除之而後快,如英國、法國。因爲英國覺得德國崛起會搶佔自己的日不落帝國威名,而法國則是普法戰爭使兩個矛盾尖銳。

施利芬計劃的核心是什麼 爲什麼施利芬計劃是一個偉大的戰略

而德國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同時,德國位於歐洲大陸的中心,四周列強環繞,在戰略上處於不利地位。所以德國一統之後,其參謀本部就開始着手研究如何應對未來全面的歐洲大戰。在普法戰爭時,德軍總參謀長老毛奇就預見到了德國可能面臨着兩線作戰的風險,因此他計劃在未來兩線作戰時,先擊敗遲緩的俄國(那時俄國國力沒有法國強),再反過頭來攻打法國,這個戰略被形象的稱爲“先東後西”。老毛奇的繼任者瓦爾德澤同樣也是秉持這一核心戰略。但到了施利芬接任總參謀長時,卻完全背離了這一戰略。而是把作戰順序反過來了,也就是“先西后東”,這就是所謂的“施利芬計劃”。

施利芬認爲,德國土地太廣袤,想要取得確定性的勝利的難度太大,雖然西線的法國的陸軍被稱爲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也有法德邊境上堅固的防線,但如若從比利時借道,將很快擊潰法軍。擊潰法軍後再轉頭擊敗俄國,取得完全的勝利。

施利芬計劃的核心是什麼 爲什麼施利芬計劃是一個偉大的戰略 第2張

施利芬計劃的核心在於——速度,確切的說是精確的速度。施利芬認爲,俄國的原始鐵路系統造成俄國戰爭動員的速度緩慢,況且俄國雖有600萬常規部隊,但裝備很落後,俄國的戰爭動員則需要6~8周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在這段時間內德軍必須打敗法國,否則真的會陷入兩線作戰的麻煩境地

1914年戰爭打響之後,德軍突擊比利時,兩天開進其首都布魯塞爾,其後也確實很快擊潰法軍。但德軍萬萬沒想到,法軍潰逃兵力在法國將軍霞飛的率領下頑強抵抗,將法軍力量集中於馬恩河一線。同時禍不單行,俄國在戰爭動員沒完成之前就將兵力投放到戰場,使得德軍不得不抽掉本打算從阿爾薩斯圍殲法軍的部分軍隊回防東線俄軍,從而導致了一戰歷史上著名的——馬恩河奇蹟,根本意義上來說直接讓德國陷入敗局。

縱觀整個施利芬計劃,西線戰場必須在6周左右解決掉法國,而且必須通過比利時,還得是俄軍必須在德軍擊敗法軍之後再投入戰場,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賭。結果就是,賭輸了,輸的一塌糊塗。速度就是勝利者一核心觀點在瞬息萬變的戰爭環境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施利芬計劃的核心是什麼 爲什麼施利芬計劃是一個偉大的戰略 第3張

事實上,施利芬並未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前的1913年他就去世了。但施利芬計劃卻伴隨了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許多學術界的前輩將鍋推給了當時的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認爲是他的指揮不當和錯誤決定導致了一戰德國的失敗,但我們要認識到,世界在變,戰場更是神祕莫測,讓一個十年後的總參謀長去執行一個十年前的計劃,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當然,施利芬計劃也不愧爲一個偉大的戰略,雖然賭輸了,但其中所蘊含的速度就是勝利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是巨大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施利芬才應該被稱作“閃電戰之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