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清朝下令禁止纏足,爲什麼還是屢禁不止?

清朝下令禁止纏足,爲什麼還是屢禁不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禁止纏足,卻仍屢禁不止,孝莊:纏足進宮者,殺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就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纔將布帶解開,甚至有人終身纏裹。

纏足使腳變成畸形,其過程十分痛苦。

如此,古代女子爲什麼要這樣傷害自己呢?

據史學家考證,纏足始於宋朝宮廷,是貴族身份的象徵。

據《宋史·五行志》記載:“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

於是,女性裹腳在宋朝上流社會漸漸流行起來。

清朝下令禁止纏足,爲什麼還是屢禁不止?

如林語堂先生解說:“其作用等於摩登姑娘穿高跟皮鞋,且產生了一種極拘謹纖婉的步態,使整個身軀形成弱不禁風,搖搖欲倒,以產生楚楚可憐的感覺。”

正是這種感覺特別激發男性保護欲。

加之古時女性只是依附男性而存在。

千百年來,由人們不斷變化和演繹,女性裹腳已經成了“正常化”現象。

然而到了清朝,由於民族文化不同,統治者下令禁止女性纏足。

同時還下令“剃髮”、“易服”。

這些政令在起初遭到激烈反抗。

之後在清政府強烈鎮壓下,“剃髮”、“易服”兩道政令最終還是全國普及了。

但是“禁止纏足”卻沒有達到統治者預期。

究其原因,小編認爲有以下幾點:

第一,傳統文化中,女性裹腳習慣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如前所述,女性纏足歷史長達千年。

歷朝歷代著名文人都有對其正面描述以及詩詞讚美。

清朝下令禁止纏足,爲什麼還是屢禁不止? 第2張

如大文豪蘇軾曾經專門作詞《菩薩蠻》詠歎纏足:“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經過上千年漫長的發展,女性纏足習俗已經融合成漢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甚至關乎到女性所在家族之顏面。

如此深入骨髓的文化因素是很難被撼動的。

古時候男性對於女性的小腳倍加推崇,認爲“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的小腳女人才是美女的標誌。

在封建社會,女性依附於男性存在,爲了討好男性,犧牲自我還覺得理所應當。

尤其是清朝時期,男人尤愛“不足三寸” 之金蓮,還有評價標準:腳型以瘦且尖型爲美,腳背弓起,豐滿多肉,即所謂的“瘦削端正”。

於是,越來越多的女性拿自己去比照這一“選美標準”,導致裹腳陋習之風愈演愈烈。

第三個原因,清政府態度不堅定,連皇帝都愛上女人的小腳。

清朝入關之初,爲了征服中原地區漢文化,曾下嚴令禁止婦女纏足。

據《清史稿》記載,1642年,清廷發佈上諭:“凡是時所生女子,嚴禁纏足”。

但是到了康熙,卻放鬆了對女性纏足的監管。

如此反覆幾次之後,最終不了了之。

清朝下令禁止纏足,爲什麼還是屢禁不止? 第3張

由此,還產生了一種說法是“男降女不降”。

總有聲音對此說三道四。

清廷爲了征服漢文化,推行“剃髮”、“易服”手段極其殘酷。

可爲什麼對同樣是漢文化的“女子裹腳”卻如此“寬容”呢?

說到底,還是男性對畸形小腳的病態愛戀和推崇佔了上風

關鍵是此風已經由民間吹至宮廷。

據記載,咸豐皇帝有四個纏足的妃子,備受寵愛。

然,孝莊太后曾發佈上諭,禁止纏足漢人女子進宮,違者斬殺。

這四個妃子礙於祖制無法進宮。

於是,咸豐把她們養在圓明園。

據記載,咸豐每年駐園長達十個月之久,寵愛纏足的妃子是一個重要原因。

真是十分可悲又諷刺的一個現象!

清朝下令禁止纏足,爲什麼還是屢禁不止? 第4張

“女性纏足”的根源還是在古時婦女地位地下,沒有自我,完全依附於男人。

直到“男女平等”、“解放雙足”等思想全面推廣開來,女性纏足的陋習才終於退出歷史舞臺,直到今天完全消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