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勵精圖治的李適,晚年爲何變得昏庸了呢?

勵精圖治的李適,晚年爲何變得昏庸了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適是李俶和沈氏生的長子,後來成爲唐德宗。德宗皇帝在他早年經歷中像他的曾祖父李隆基一樣輝煌,但晚年卻變得窩囊。在成爲皇帝之前,他曾是一位兵馬大元帥,依靠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將平定了安史之亂。他的早期統治也是勵精圖治,使大唐呈現出一絲中興氣象。

勵精圖治的李適,晚年爲何變得昏庸了呢?

然而,德宗面臨着安史之亂後的朝政積弊,短時間內難以徹底根除。在一些挫折後,他的意志逐漸消沉,失去了信心並顛覆了自己的執政理念,幹了兩件大錯事,這爲大唐的覆亡埋下了禍根

一件大錯事是在藩鎮割據問題上。李適繼位後秉承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理念,強勢打壓藩鎮勢力,甚至使用武力。但在武力削藩的過程中,由於中央力量不足,只能依靠藩鎮打藩鎮,這就導致“按下葫蘆起了瓢”,叛亂局面越演越烈,最終釀成了“四王二帝”“涇師之變”的慘禍,地方勢力中有四人稱王、二人稱帝,朝廷調來平叛的涇原兵馬在途經長安時又發生譁變,李適從長安倉皇出逃,削藩之戰被迫終止。

勵精圖治的李適,晚年爲何變得昏庸了呢? 第2張

在這樣的打擊下,李適的銳氣大傷,沒有勇氣再積蓄力量,蕩平藩鎮勢力。他竟然下了“罪己詔”,公開承擔天下大亂的責任,並表示今後對叛亂的藩鎮“一切待之如初”。最後靠着一些安撫、分化的手段,總算平息了叛亂,但卻失去了削藩的機會,使藩鎮割據的弊端積重難返,終成後世亡國之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