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胡服騎射有多厲害?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秦趙之戰

戰國中後期,秦國強勢崛起,一支戰力強大而且數量龐大的秦軍誕生,秦軍縱橫南北,氣貫東西,鮮有敵手。在秦軍的戰史中,除了趙國讓秦軍吃盡苦頭外,其餘諸國的軍隊不堪一擊,真可謂相抗者死,不從者亡。秦國統一天下之戰,前後歷時一百餘年,五百餘萬七國將士命隕沙場,秦國亦戰死兩百餘萬,其中有五成是趙國造成的。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趙國飛騎

公元前270年,秦國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重鎮閼與。趙將趙奢率軍救趙,出奇計,終於打贏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此戰,橫行天下的秦軍全軍覆沒,上至將軍,下至士卒,無一生還,秦趙兩軍十餘萬條人命,割草般地就沒有了。閼與之戰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狹路相逢勇者勝" 的名言亦從此戰中出。

公元前260年,秦國跟趙國爆發了長平之戰,此戰是秦趙兩國的國運之戰,誰打勝了,誰就可以統一天下。秦國出動大軍60萬,趙國出動50萬大軍,雙方你來我往,鬥爭兩年有餘,最終秦國勝出,趙國損失45萬兵力,秦國戰死約30餘萬。人們只記住了秦國坑殺趙國四十餘萬降卒,卻忘記了史書記載的“秦卒亡者過半”。

公元前259年10月,秦昭襄王令五大夫王陵率軍二十萬兵伐趙,直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大將廉頗率趙軍十萬頑強抵抗,趙國丞相平原君趙勝亦散家財於士卒,編妻妾入行伍,鼓勵軍民共赴國難。秦趙的邯鄲之戰打得十分慘烈。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2張

秦國騎兵

公元前258年,秦國第一次增兵十萬伐趙,此時秦軍已損失五萬人了。秦昭襄王命白起出戰,白起拒不受王命,被賜死。秦昭襄王令王齕接替王陵爲主將,第二次增兵十萬繼續圍攻邯鄲。相戰半年,秦軍亡者過半,邯鄲堅城不可下。秦昭襄王第三次增加後,命鄭安平率五萬秦軍伐趙。

公元前257年,魏國、楚國各出兵十萬援趙,魏、楚、趙三軍在邯鄲城外擊潰秦軍。不久魏無忌組成五國聯軍伐秦,秦軍一潰千里,退回函谷關內,河東之地盡失。邯鄲之戰前後延續三年,秦國投入軍隊45萬,戰死者約30萬。秦國在趙國面前碰了一個大釘子,之後秦國再無大的動作,直到秦始皇 即位,纔再次展開滅國大戰。

公元前233年,秦國大將桓齮率軍二十萬伐趙,在武遂斬殺趙軍十萬,趙國震恐,派李牧領兵拒敵。李牧在宜安設伏,重創秦軍,桓齮戰敗身死,秦軍傷亡大半。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軍滅趙,秦軍兵分兩路攻趙,北路軍被李牧擊潰,南路秦軍得知消息後,迅速撤退。李牧兩戰擊殺秦卒二十餘萬,威震天下!

秦趙閼與之戰,秦軍陣亡10萬;秦趙長平之戰,秦軍陣亡30萬;秦趙邯鄲之戰,秦軍陣亡30萬;秦國滅趙之戰,秦軍陣亡20萬。秦趙四次大的戰役,粗略估算,秦軍陣亡九十餘萬人;加上其他秦趙的小戰爭,死於趙國之手的秦軍數量高達一百餘萬。秦國至商鞅變法以來,除了滅楚之戰損失七萬兵力以外,就數跟趙國的戰爭損失最大。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3張

大秦銳士

爲什麼趙國的戰力這麼強勁呢?筆者認爲原因有四:其一、趙國跟秦國同祖同宗,皆勇武善戰之邦;其二、趙氏在晉國六卿相互傾軋中存活,其戰爭經驗豐富;其三、趙國長期與匈奴、狄人相戰,造成國民戰鬥素養極高;其四、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變法,不僅僅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變法,更在軍制上進行了深徹變法,使得趙國軍力大增。

秦國縱橫天下,無一合之敵,秦人深感寂寞;趙國在秦國威風八面之時,忍辱負重,推行變法,積蓄國力。當秦國肆無忌憚欺凌三晉時,忽然被趙國反戈一擊,秦國十萬大軍灰飛煙滅,趙國的橫空出世震驚了東方六國,更震驚了天下第一的秦國。秦昭襄王君臣立即調查趙國的崛起過程,驀然發現趙國的崛起跟秦國的崛起何其相似!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4張

胡服騎射

二、五國會喪

趙肅侯是一位善戰的國君,他在位期間,趙國在國力、軍力皆不及齊、魏的條件下,依然四面出擊,力征魏齊二國。趙肅侯力征諸侯,將魏、齊二國的強勁勢頭壓下,讓魏國、齊國不敢對趙國有所圖謀,誠可謂英雄人物。

公元前344年,趙肅侯派兵攻打齊國,奪取齊國的高唐。公元前343年,趙國的公子趙刻率軍攻打魏國的首垣。公元前340年,趙肅侯聯合齊國攻打魏國。公元前339年,趙肅侯再度派兵攻打魏國。公元前333年,趙肅侯派兵攻打魏國,包圍魏國的黃城。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5張

趙肅侯

公元前332年,齊國聯合魏國攻打趙國,趙肅侯下令挖開黃河大堤放水淹灌齊、魏聯軍,齊、魏聯軍撤走。公元前328年,趙國將領趙疵與秦軍交戰,趙疵戰敗,秦軍在河西殺死趙疵,佔領趙國的藺地。

正所謂“家窮難當家,國窮難持久”,趙肅侯雖然在軍事上跟魏、齊維持平衡,但國力日損,時間一長,趙國必被魏、齊瓜分。趙肅侯在憂憤之中離世,年僅15歲的兒子趙雍即位,是爲趙武靈王。趙肅侯一死,魏惠王就聯合秦、楚、燕、齊四國,各出銳師一萬,組成五國會喪方陣,意圖在趙肅侯的葬禮上訛詐趙國。

趙雍乃大方之家,有大器之象,對於魏國發起的五國會喪,趙雍從容應對,與韓國、宋國結成三角同盟,起全趙之師陣於邊境,又動用五萬精銳趙卒參加喪禮。如果五國會喪之師發難,則趙軍就地殲滅五國聯軍,同時邊境的趙軍全面向秦、楚、燕、齊、魏五國進攻,韓國與宋國協助趙國出兵攻掠五國。最終十萬軍隊給趙肅侯送葬,趙肅侯成爲歷史上唯一一位享受十萬銳師送葬的國君。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6張

五國會喪

趙肅侯對趙國的作用,跟秦獻公對秦國的作用一樣,兩位先君都將自己的國家調整至最佳狀態,且給後繼之君鋪平了道路,打好了 基礎。

三、稱君蓄國力

春秋戰國時代,王是天下唯一的主宰,可稱爲天子,當時周王室的天子雖然式微,但仍然是天下共主。戰國初期,只有楚國、越國僭越稱王,魏國跟齊國作爲當時兩大強國,亦於公元前334年在徐州相互稱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爲王,秦國成爲王國,標誌着秦國有統一天下的實力與理想。

公元前323年,在公孫衍的斡旋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大國。趙雍認爲趙國不具備稱王的實力,因此最終沒有稱王,反而自降數級,由侯格降爲君格。趙雍去王稱君,其效果跟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此趙國很少參加國際戰爭,大國也不來招惹趙國,這給趙國積蓄國力提供了條件。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7張

趙武靈王趙雍

韓趙聯姻是趙肅侯生前就定下的政治婚姻,公元前321年,趙雍迎娶韓女爲夫人。趙雍看到中原各國的爭霸戰爭處於糾纏狀態,很難在短時間內決出勝負。於是,趙雍改變了趙肅侯逐鹿中原的南進戰略,把趙國的戰略調整爲北向進軍胡地,不斷的蠶食中山國、樓煩等國的領土。

公元前317年,趙雍聯合韓國、魏國向秦國發動進攻,收圖收復被秦國佔領的土地。此戰三晉各出兵十萬,結果被秦軍擊敗,趙軍陣亡八萬餘人。經此一役,趙雍認識到秦國的強大,和三晉的弱小,從此開始安心發展內政,積蓄國力。秦國與齊國攻佔趙國邊境城邑,趙雍也不再派兵收復,而是隱忍不發。

公元前315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趙雍趁機展開外交和軍事手段,一方面削弱燕國的實力,另一方面扶持燕國公子職成爲燕王,以此確保燕趙兩國的穩定關係。趙雍以平叛驅齊爲號召,派樂池奉公子職引軍入燕,與太子平和匡章的齊軍交戰。燕國的百姓不堪齊軍的擄掠,對太子平的引狼入室也很不滿,對公子職非常擁護。趙武靈王成功地說服中山王借燕國內亂之機,大舉攻燕。中山國取得了佔領燕國土地數百里、城池幾十座的大勝利。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8張

胡服騎射

趙雍立公子職爲燕王(史稱燕昭王),確保了燕國跟趙國的穩定關係,爲日後滅中山國打下伏筆,畢竟趙國攻中山國時,中山國的背後支持者就是燕國跟齊國。趙雍支持中山國入侵燕國,目的就是讓中山國跟燕國、齊國交惡,這樣以後滅中山國時,就沒有人幫助中山國了。

燕國的內亂平定後,趙國成了最大獲利者。不久秦國又爆發內亂,秦武王死後,秦國諸子爭位,趙雍再次展開外交和軍事手段,扶立在燕國當人質的嬴稷爲秦王(史稱秦昭襄王),此招保證了趙國在變法期間,秦國不會動趙國動兵。

秦、燕內亂之後方興,楚國在跟齊國角力,韓、魏則在跟秦國角力,一時間趙國在天下大亂之時,居然獨善其身了。這給胡服騎射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畢竟在戰爭所代搞變法,還是不現實的;有一段和平時間用來變法,纔是上上之選。當年秦國商鞅變法,也是在和平年代展開的,至於和平從何而來,那就不得不佩服秦孝公了。

四、胡服騎射

面對天下大亂,各國無暇干涉趙國內政的天賜良機,趙雍向全國發布實行胡服騎射的法令。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胡服騎射之前,趙武靈王已經在趙國的北部搞過試點。全面遊牧化的趙國騎兵,取胡人機動性強的優勢,棄其紀律性差的缺點,在與北方胡人的軍事鬥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趙雍實行胡服騎射除了爲適應同周邊國家的軍事競爭外,胡服騎射最重要的目的是爲了解決以代郡和邯鄲爲代表的兩種文化、兩種政治勢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趙國北部以代郡爲中心,是戎狄化的文化,因爲代郡原爲代國,代國是狄人建立的國家,胡化很嚴重。趙國南部以邯鄲爲中心,代表了華夏文化,是趙國起家的根本之地。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9張

戰國中期地圖

趙雍即位後,重用出身於樓煩的樓緩和出身於匈奴的仇液,再加上父親的託孤重臣肥義,趙國的戎狄外族之臣成了趙武靈王最重要的一批助手。趙雍從趙國的國情、地形、人文等現實情況出發,有力地論述了施行胡服騎射對國家結束分裂、增強國家的競爭力、促成國家深刻統一的好處。趙雍親自說服公子成,讓公子成擁護變法,公子成接受胡服騎射後,趙國的宗室貴族也就都跟着接受了。

胡服騎射不僅僅是趙國軍隊穿胡服作戰那麼簡單,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一,趙國軍隊進行了改組,從車步兵爲主,改爲以騎步兵爲主;其二、戎狄文化與華夏文化融合,結束趙國南北對立局面;其三、以軍事改革爲先導,在趙國推行商鞅變法的內容。

趙雍在變法前後,曾親自去秦國作過考查,他在秦國的所見所聞,促使了他變法的決心和毅力。荀子在《強國篇》裏記載了入秦的所見所思,他認爲秦國百姓奉公守法,官吏依法施政,君明臣賢,國法嚴謹,這正是一個大國、強國應當具備的氣象。趙雍的變法,表面上看是軍事改革,其實就是將商鞅變法的全部內容拿來實施,只不過實施的程度各不相同而已。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10張

趙國騎士

趙國以胡服騎射的名號變法,遭到中原各國的嘲笑與輕視,各國只知趙國胡服騎射,是棄華夏禮儀而尚戎狄之俗,卻不知趙國全力推行了商鞅變法內容。當趙國一戰擊滅秦國十萬大軍後,天下皆驚,方知趙國隱藏得夠深。可以說趙雍主動打破華夏貴、戎狄卑傳統觀念的勇氣在中原各國中是罕見的。

五、趙國實力暴漲

三家分晉後,趙國的國力一直是墊底的,魏國有李悝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趙國卻一直沒有變法。趙國南北分裂的情況在各國都不存在,而在趙國卻成爲事實,可以說跟中原列國相抗的趙國,事實上是南趙國,北趙國以代郡爲中心,一直從事防備匈奴之戰。

要真正結合南北趙國的實力,除了在文化上相互融合外,還得打通兩者的交通要道,說白了就是要攻滅中山國。胡服騎射解決了文化問題,攻滅中山國才能解決交通問題。

中山國是趙國的一個國中國,該國的存在讓趙國南北分離,不得相通,中山國實力強勁,滅了幾次國,最終又成功復國。中山國是華夏化的一個狄人國家,鼎盛之時有戰車九千乘,素有第八戰國之稱。趙國多次出兵滅中山國,都因戰力不足和外國的干涉而失敗。

秦國統一路上最大的敵手是誰?趙國爲何能擊殺秦國90萬士兵? 第11張

趙國步騎兵

所謂的外國干涉,主要是燕國和齊國:燕國想佔有中山國,卻實力不濟,但燕國得不到的東西,趙國也別想得,因此趙國攻中山國時,燕國總是出兵支持中山國。齊國深知趙國善戰,要牽制趙國,就得扶持趙國的敵人,也就是扶持中山國,只要中山國存在,趙國就南北不得相連。

經過多年的蠶食和佈局,公元前296年,趙國大舉進攻中山國,並一舉攻滅中山國。在佔領中山國後,趙雍便整理代郡和邯鄲之間的道路,不久,趙國境內的道路就通暢無阻了,各地的交流方便多了,境內的各民族間的交流也更多了。

公元前300年,趙雍向北部拓邊,奪取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設立雁門郡和雲中郡,又建兩道長城,以絕林胡南下。公元前297年,樓煩國歸降趙國,大量樓煩騎士加入趙國騎兵部隊。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變法,攻滅中山國,擊退林胡,收服樓煩國,完成了趙國的南北統一大業,完成了趙國的拓邊重任。之後的趙惠文王趙何子承父業,繼續推行變法,積蓄國力,有了君明臣賢的局面,爲秦趙爭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