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末農民起義的第一代闖王,李自成是接了高迎祥的班?

明末農民起義的第一代闖王,李自成是接了高迎祥的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自成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644年,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年。因爲,在這一年中,中國的土地上同時出現了三位帝王:一位是清朝剛登基的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一位是統治中原近三百年的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還有一位則是在民間奮鬥多年,建立了大順王朝的永昌皇帝李自成。

以前,李自成自稱爲“闖王”,但是,關於他稱王的具體時間,後世可謂是衆說紛紜。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幼年家境極爲貧寒,所以,便靠替人放羊來維持生計。他小時候特別喜歡騎馬和射箭,因此,在無形之中練就了一身好本領。後來,李自成做了驛卒和邊兵,靠着這份微薄的收入來養家餬口。但是,奈何天有不測風雲,崇禎元年,陝西出現了大災荒,饑民暴亂頻發。

當時,李自成因爲驛站裁員失去了工作,所以,待業在家的他,於崇禎二年率領災民起義。至此,李自成算是真正加入到了反明的暴亂大軍之中,並最終奮鬥成爲了起義軍的領頭人,史稱“闖王”。但是,關於李自成稱“闖王”的具體時間,比較主流的說法卻是在:崇禎九年。

當初,李自成參加饑民起義之後,幼年積攢的本領得到了發揮。因爲驍勇善戰,他一度在軍中以猛將著稱。後來,李自成又投奔了他的舅父,即已稱“闖王”的高迎祥。高迎祥對李自成的到來,自然是十分歡喜,他將其任命爲八隊將領。故而,當時李自成也被稱爲“八隊闖將”,成爲高迎祥隊伍中最重要人物。

明末農民起義的第一代闖王,李自成是接了高迎祥的班?

崇禎九年七月,高迎祥在黑水峪一戰中不幸被捕。之後,被押送至北京處死,使得他領導的起義軍也隨之進入了羣龍無首的狀態。

當時,因爲衆部將的支持,李自成繼任成爲了新的“闖王”。這種說法不僅在野史之中被廣泛採用,甚至,連向來以“嚴謹”著稱的《明史》,其在記錄李自成稱“闖王”一事中,也採用了崇禎九年七月之說。所以,這一版本的說法,算是流傳比較廣的。

可能因爲《明史》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後世大多都相信了這一說法。追究其因,恐怕也是因爲李自成本來就勇猛善戰,在軍中有了威望,加之後來起義軍失去主帥。而之前,李自成頗得高迎祥的讚賞,使得其順理成章的成爲了“闖王”。因爲這種說法比較符合情理,所以,被多數人採信,幾乎成了定論。

不過,還有其它說法,認爲李自成稱“闖王”應是崇禎十三年十二月。理由是:李自成從始至終都不是高迎祥的手下,而是自己獨立領導着農民軍,在米脂縣起義後被稱爲了“闖將”。根據《綏寇紀略》的記載,高迎祥在被抓捕就義後,起義軍中的將領都推舉他的弟弟高迎恩爲領導人。

而且,主帥故去,擁戴其弟爲長的做法,也很是符合人之常情。

兩個版本的說法,在比較之下,顯然推舉其弟爲主帥的行爲更加合理。若李自成是在高迎祥被殺後,被起義軍部將擁戴爲“闖王”的,想必,當時負責鎮壓的明朝官員都會知曉。但是,在明軍將領於崇禎十三年上奏給明朝的文書中,凡提及李自成之處,都稱其爲“闖將”。

由此可知,彼時的李自成還未稱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者提出:李自成從未參與黑水峪之戰,因爲那時候,李自成還在獨立率軍作戰。故而,從李自成當時的處境及時間條件來看,他都不可能被高迎祥的部將擁戴爲“闖王”。甚至,有人根據《甲申傳信錄·李闖始末》中,所記載的內容認爲:李自成在崇禎十三年,於永寧稱“闖王”。並且,在第二年攻下洛陽之後,他的“闖王”之名才得以傳遍天下。

然而,也有人覺得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不可相信。

因爲,在《豫變紀略》中記載着:李自成是在攻破永寧之後,拿下宜陽之前稱王的。但事實上,李自成攻破永寧是在1640年12月27日,而攻破宜陽卻是在12月20日,所以,在時間上是衝突的。他們據此推斷:《豫變紀略》中記載的內容是有問題的,根本不足以令人信服。

明末農民起義的第一代闖王,李自成是接了高迎祥的班? 第2張

還有一種觀點認爲,李自成是在崇禎十四年攻入洛陽之後,纔開始稱“闖王”的。這種說法,可以在明末清初的著述中,找到蹤跡。

鄒漪在其《明季遺聞》寫道:“自成既入洛,撰九勸九問諸詞,勾引饑民,遂爲闖王”。張岱所著的《石匱書後集》也提到:“流寇李自成破河南府……稱闖王,獨雄一部。”除此之外,談遷所著的《國榷》,計六奇的《明季北略》中,都表明了這種觀點。可見,這種說法似乎更加符合歷史真相

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入河南,拿下洛陽之際,爲了滿足革命鬥爭發展的需要,陸續出臺了一些新的政策,並進一步提出了政治綱領和鬥爭口號。例如:均田、不當差、不納糧、賑濟貧困、除暴恤民、任用好官、平買平賣、通商賈、撫流亡等,這支由饑民發展而來的起義軍,似乎已經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這個時候,爲了進一步擴大起義軍的人數和號召力,李自成便在洛陽宣佈“九勸九問……遂爲闖王”。或許,李自成有意將洛陽作爲之後建國的都城,所以,便在此稱了“闖王”。他在攻入洛陽之後,因爲,在軍事方面陸續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以及義軍隊伍的急速擴大,使得李自成在軍中的威望大大提高。

而且,因爲他推出了許多有利於農民的措施,所以,“闖王”也間接得到了農民羣衆的擁戴。

到了此刻,李自成已經初步具備了稱王的條件。

所以,在他自稱“闖王”之後,河南各地便開始傳唱有關“闖王”的歌謠,諸如“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等。

由此可見,當時“闖王”這個名號已經在民間流傳。而且,近年來,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許多研究者的支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