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自成以“迎闖王不納糧爲”口號起義 李自成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李自成以“迎闖王不納糧爲”口號起義 李自成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李自成失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明末農民起義如火如潮,明朝在農民起義和遼東外患下舉步維艱,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殺,明朝滅亡。李自成能夠迅速的崛起一方面是因爲明朝的腐敗使人民生活不下去,河南易子而食並非是誇張而是真實存在的,破產的農民給了李自成茁壯成長的養分。另一方面是大順軍以“迎闖王不納糧爲”口號,因爲賦稅剝削而破產的農民迅速的集結在這面大旗之下,李自成以十幾騎到攻下北京只用了三年正是因爲如此。

李自成以“迎闖王不納糧爲”口號起義 李自成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在李自成東進時大多數地方都是投降的,在擊敗孫傳庭之後更是如此,明朝各級官員都認爲明朝將亡,他們認爲李自成是中興之主,很有可能成爲朱元璋那樣的人物,所以在北京城破的時候大多都去迎接新皇了。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有民心,原來的明朝官員也應當是擁護他的,這個新興的政權應當是充滿活力的,爲何李自成還是失敗了呢?

李自成的“迎闖王,不納糧”的政策把官紳地主階級推向了對立面

“迎闖王,不納糧”那麼軍餉、政府所需要的花費從哪裏來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大順的財政來源主要是捐餉,錢來自於官紳地主,在未曾進入北京之前是搶,打下一個城市就把明朝宗室官員的家給抄了,搞出大量的銀錢,入主北京之後就是強捐,你是什麼官職就要拿出來多少錢助餉。

李自成剛進入北京時,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但是從二十七日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爲“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剛開始沒有追贓助餉,但是後來還是需要,因爲沒有這個錢大順政權就維持不下去,他的經濟來源就來自於此。

李自成以“迎闖王不納糧爲”口號起義 李自成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2張

而這種追贓助餉並非只是在北京,在大順的統治範圍內都實行這樣的政策,所以李自成就是實行吃大戶的方式來養活自己,在大順強盛的時候這些官紳地主無法反抗,但是隻要大順出現劣勢就一定會被他們反咬一口。

“迎闖王,不納糧”是一時的計策,李自成進入北京後沒能因爲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政策,沒能夠實事求是。

在農民起義的前期實行吃大戶的原則是沒有錯誤的,因爲農民起義本身就是和官紳地主相互對立的,明太祖朱元璋在起義前期也是如此,但是朱元璋在稱吳王的時候就已經改變了流寇的習性,開始吸收官紳地主的力量了,比如李善長、劉伯溫都是中小地主階層,李自成的追贓助餉表明他沒有把自己當成這個國家的主人,沒有擺脫流寇的習性,在自己的統治班子中也沒有注意吸收明朝投降官員,在投降的明朝官員中很少有能夠留任原職的,在大順政權的地方官員也都是沒有當過明朝官員的舉人,所以在李自成的參謀團隊中就沒有真正的人才能夠看到建州的威脅,李自成用的還是他起兵的那羣人。

李自成以“迎闖王不納糧爲”口號起義 李自成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3張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但是也應該注意到吳三桂本來是投降大順的,我們說吳三桂反叛僅僅是因爲陳圓圓我覺得不可信,衝冠一怒爲紅顏聽起來是英雄豪氣,不過我覺得可能性不大,是因爲李自成動了關寧軍的基礎,一是北京城中追贓助餉也動了關寧軍的利益,第二個方面就是調吳三桂到北京,第三個方面是清軍對於吳三桂的影響。

李自成和參謀團隊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太過於相信吳三桂和清軍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吳三桂選擇投降,李自成調吳三桂到北京覲見新皇,而且不是一個人來的是帶着軍隊一起來的。

李自成沒有足夠的重視清軍,也沒有加強對於山海關的防備,甚至沒有調一員大將在山海關附近駐軍,李自成好像認爲自己和清朝沒有任何恩怨打算和平相處,他似乎覺得以前的恩怨都是明朝和清朝的,和他李自成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沒有打算和清軍交手,但是李自成已經繼承了明朝的遺產,以前有明朝在中間,但是現在是大順軍和清朝直接相對了,李自成沒有完成這樣的轉變。而且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在明朝沒有滅亡之前祖大壽就已經投降清朝,並且多次寫信勸吳三桂投降清朝,給吳三桂早早地就種下了一顆種子,李自成後來也給這顆種子澆水了。

而且因爲李自成調吳三桂導致山海關寧遠一帶只有唐通的八千人,在吳三桂未曾投降之前其實清軍就已經出兵了,不過沒打算走山海關而是繞道,吳三桂投降纔打算從山海關的,如果李自成在山海關附近有駐軍吳三桂真的不一定敢反叛。

因爲這樣的戰略性失誤導致大順軍的佈防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李自成的主力並不在京津一帶而在山西、陝西、河南,尤其是河南,李自成的軍隊正在想要南下和左良玉玩着呢,因爲主力不在所以李自成在山海關一片石失敗後纔會那麼匆忙地撤出北京城,北京本來是堅城,明朝時清軍多次圍城都不能破,李自成那麼輕易的放棄就是因爲再堅固的城池也要有人來守城,李自成主力不在不敢停留所以匆匆西撤。從大順的戰略部署來看是以南方爲主的,所以很明顯李自成是有讓吳三桂南下之意的,但是關寧軍的根本就是根本,吳三桂肯定不樂意的,雖然清朝時吳三桂也是南下,但是那是沒得選了,和他願不願意沒有關係

李自成以“迎闖王不納糧爲”口號起義 李自成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4張

有人說李自成的失敗是因爲進入北京後軍隊的腐化,其實李自成進城也只有不到一月,二十幾天軍隊就腐化完了?說出來自己也不信,而且在後來和清軍的戰鬥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大順軍還是很有戰鬥力的,但是因爲沒有高級的參謀,沒有像朱元璋那樣的智囊團導致的戰略性失敗。以明太祖朱元璋來說,他吸取的地主階級的參謀就給他制定了非常好的政策,在朱元璋北伐時及時的改變戰略完全放棄紅巾軍那套明王出世的政策,而是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樣的口號來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力量。

清軍能夠打下天下與他善用漢人將領不無關係,大加封賞,承認他們之前的財產地位是合法的,所以在清軍統一的過程中漢軍發揮了重要的力量,打的異常勇猛,而投靠李自成的時候卻是出工不出力,來回反叛。

清朝在統治穩固之後再削藩,剝奪他們的權力,所以清朝是善於團結階級的,這和縱橫家有些相似,團結一部分打擊一部分,先團結自己能夠團結的打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最後一點點的削弱不屬於自己的力量,這種方式不僅在國家,在很多時候都能夠用的到。李自成“迎闖王,不納糧”的政策沒有改變,政治方向沒有改變所以未能團結官紳地主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在古代是必不可少的,這也造成了李自成的悲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