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鹽在古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明朝中後期私鹽之風爲什麼會屢禁不止

鹽在古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明朝中後期私鹽之風爲什麼會屢禁不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朝私鹽之風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前言:

鹽業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佔據着重要地位:一方面鹽是民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鹽業也是封建統治者重要的稅利收入。

爲了控制民衆亦或是獲得獲得巨大的財富,封建統治者們都對把鹽業國有樂此不疲,明朝諸位統治者也毫不例外地對這項工作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但在明朝中後期官鹽銷售困難重重,私鹽之風屢禁不止,加之明朝後期統治者的各種"努力",鹽業反倒成爲明朝滑向不可挽救的深淵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開中法"初問世,鹽業重重限制

談及明朝鹽業的發展歷史,開中法是不能繞過的一個名詞。開中法是指明清政府實行的以鹽、茶爲中介,召募商人輸納軍糧、馬匹等物資的方法。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山西等地急缺軍糧因而急招商人進行運糧,在運糧之後給予商人鹽引,商人在指定地區可以賣鹽。由此開中法問世,隨即陝西、甘肅等偏僻地區開中法也得以推行。在開中法實行之初,運糧濟邊無疑是其主要目的。

鹽在古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明朝中後期私鹽之風爲什麼會屢禁不止

圖|商人輸納軍糧

開中法主要分爲報中、守支、市易三步。報中是鹽商按照明政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區糧倉,向政府換取鹽引;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

報中作爲開中法的第一個環節,是商人能夠獲取鹽業銷售的最原始條件。但是商人若無法完成糧食運輸的任務,鹽的售賣權也就無從談起。換言之,政府可以允許鹽的私人售賣,但前提是商人需要幫助政府解決邊糧運輸困難的問題。由此可見鹽的售賣必須完成政府的指定任務,若無政府的許可即爲違法。

此環節的背後顯示的是統治者們對鹽業的嚴格管控,把鹽的售賣權拿出來是他們不願見到的。試想,若是統治者們可以有簡單辦法解決邊糧運輸困難的問題,那麼商人是絕對如何都獲得不了鹽的售賣權。

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政府自己運輸邊糧的成本要遠遠大於利用商人去運輸邊糧的成本。這第一個環節就顯示出政府對鹽業的嚴格管控。

鹽在古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明朝中後期私鹽之風爲什麼會屢禁不止 第2張

圖|鹽引

政府有條件地允許售賣鹽,並不意味着商人可以自己製作鹽,商人售賣的鹽是在官府控制的鹽場生產的。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政府這是要鹽的生產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最大限度控制鹽業發展。此時,守支這個環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因爲商人在把糧食運輸到指定地方後獲得鹽引,才能到指定的鹽場支取鹽。也即是說,鹽引只是支取鹽的一個憑證,獲得之後等待政府的鹽場分配鹽。

支取的多少也是十分有講究的,依據商人運糧的多少以及困難程度進行份額的分配。通俗點,即是以商人爲國家做出貢獻的大小作爲分配的標準和依據。不難看出,封建統治階級通過此環節進一步加強鹽業的控制。

市易並不是簡單地進行鹽的交易買賣,買賣的地點都是政府提前指定的,商人並無選擇權。這是統治階級在充分考慮商人獲利大小的情況下做出的抉擇,否則商人都攫取大額利潤,會對王朝的統治產生巨大威脅。

凡此種種,都可以見得朱明王朝將鹽的售賣權拿出來是極不情願的,既然無可避免,索性進行重重要求。如此看來開中法有效地阻止了私鹽氾濫,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開中法出現了種種問題。

鹽在古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明朝中後期私鹽之風爲什麼會屢禁不止 第3張

圖|明代官員

二、鹽業管理鬆弛,私鹽盛行現端倪

熟讀中國的古代史,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王朝在建立初期一般會政治比較清明,隨着時間的推移政治會愈加混亂,最終致使王朝的消亡。很顯然,朱明王朝也不能脫離這個規律。開中法在實行之初,由皇帝和官員堅決推行,基本上不存在貪污舞弊的問題。但在後來,官商勾結成爲常態,官員肆意支取鹽的售賣額度,鹽業的嚴格管理難以爲繼下去。這時私鹽似乎嗅到了契機,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最終致使王朝無力迴天。

開中法遭破壞

開中法對鹽的支取份額和售賣地點進行嚴格限制,有效地避免了私鹽氾濫的危害。但人都有鬆懈的時候,何況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明朝到了中期之後,權貴多參與鹽業的售賣,要了滿足自身的利益,免不了要處處尋找開中法的漏洞。在這種背景下,開中法對鹽業的嚴格控制也就成了一紙空談。畢竟開中法的監督者成了開中法受益者之後,監管的目的也就不再那麼單純了。

鹽在古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明朝中後期私鹽之風爲什麼會屢禁不止 第4張

圖|私鹽製作

此外開中法本身也是有缺陷的,商人在幫助政府運糧得到鹽引之後並不能立刻進行鹽的售賣,而要憑着運糧的年限和資歷來率先獲得鹽的售賣權。"當是時,商人有自永樂中候支鹽,祖孫相代不得者"這種情況成爲常態之後,開中法的缺陷充分暴露。在內外力的共同作用下,開中法也就難以爲繼下去。

美洲白銀流入造成物價上漲

明朝中後期美洲白銀的大量流入對中國產生了巨大的破壞性。本身明代由於自身白銀產量有限,經濟發展除了天災人禍年,基本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不會有物價的飛漲存在。但在廉價白銀流入之後,造成了中國古代物價的大幅上漲。

此現象也意味着政府的財政收入會相對變少,於是王朝爲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徵收更多的稅。造成了更多的商人投入到販賣白銀的行列,以求獲得更大的利潤。商人此舉一是爲了應付國家的各種稅收,二是擴大自己利潤規模的需要。

社會風氣的變化,拜金思潮傳入

明朝在美洲白銀的同時,一些西方的思想也漸漸傳入到中國。中國古代的義利觀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普通民衆也爭相投入私鹽的懷抱。西方由於殖民擴張和掠奪所產生的拜金主義思潮也對古代中國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社會各階層都以獲得更大的財富爲榮耀。一些勤奮勞作的本性逐漸被丟失,更多的人囤積居奇,進行投機活動,以求從中滿足自身對白銀的渴望。

私鹽爲利,是來自於官員商人民衆三方面共同的認知。一旦三方達成共同認知,私鹽售賣也就愈演愈烈了。

鹽在古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明朝中後期私鹽之風爲什麼會屢禁不止 第5張

圖|明崇禎帝

三、私鹽氾濫,王朝積重難返

私鹽的泛濫對官鹽的銷售產生了致命打擊,而官鹽的稅收作爲封建王朝重要的財政收入,這樣造成的後果是讓財政收入銳減。國家在需要用錢的時候無錢可用,造成社會矛盾尖銳,威脅王朝統治。此外官員也投入到私鹽的販賣行列,商人營利之後用來賄賂官員,造成吏治混亂。王朝在這兩種矛盾威脅下,一步步滑向不可挽救的深淵。

財政收入銳減

私鹽的直接競爭者乃是官鹽,但是由於官鹽價格高而且質量低於私鹽,所以未能得到民衆的認可。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民衆買到價格低質量好的私鹽,不是變相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嗎?

但是對國家來說卻並非如此,官鹽沒有銷量嚴重影響財政收入。試想一下,在天災人禍年間,國家是需要錢和糧食來賑濟災民的。國家用來賑濟的錢來自於財政收入,但是國家又沒有收入來救濟災民,這樣就會陷入一個死循環。

遍觀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多數是因爲不起義完全沒有活路,所以才被迫起義的。及至此,也就不難理解明朝末年爲何農民起義不斷。聯繫明末的歷史,水災旱災不斷,國家卻沒有錢用來救濟,大臣們富得流油卻一毛不拔。久而久之,農民就會怨聲載道,免不得投入到起義的浪潮。

官場風氣敗壞

私鹽行業的巨大利潤讓一批又一批商人投入其中,就連一些官員也抵不住巨大的誘惑投入其中。商人利用私鹽販賣獲得鉅額利潤,反過來又用這些錢來賄賂官員,以求獲得更大的利潤。

鹽在古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明朝中後期私鹽之風爲什麼會屢禁不止 第6張

圖|明手工業

試想官員將全部心思都用來研究如何接受商人更大的賄賂,國家的吏治又從何談起。而官員們作爲國家的治理者,在其位不謀其事,造成的後果顯而易見。所以明朝的衰落也和官員無心吏治,大肆收受賄賂有很大關係。

資本主義萌芽與小農經濟的矛盾

民衆選擇更爲便宜的私鹽,無疑是市場作用的結果,而這也代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破除阻礙其發展的國家機制,而封建王朝就是阻礙其發展的最大障礙。而封建王朝在這次交鋒中妥協了,但商品經濟可不會因爲封建王朝妥協而選擇放過阻礙其發展的機制。

從哲學的角度而言,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前進趨勢、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

不難理解,資本主義經濟萌芽與封建小農經濟相比是更爲先進的經濟成分,因爲其容納了小農經濟所不能容納的成分。通俗點來說,資本主義萌芽是個新生的嬰孩,但卻充滿無限可能;封建小農經濟是個即將逝去的老人,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結語

私鹽氾濫表面來看是個經濟現象,但是其背後卻折射出明朝滅亡的種種因素,明朝的經濟政治被私鹽氾濫腐蝕的乾乾淨淨。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私鹽氾濫造成了中國小農經濟的解體,商品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於此而言,又是其進步的一面。

私鹽的泛濫使後代的統治者更多地認識到要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此後的歷代統治者都進行了細枝末節的修補,雖不能扭轉世界大的趨勢,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封建統治。明朝之後的清朝能夠繼續統治兩百多年,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得於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參考文獻

《嘉靖浙江通志》

《明實錄》

《明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