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鹽的地位是要高於醋的 唐朝軍隊爲什麼用醋布替代鹽

古代鹽的地位是要高於醋的 唐朝軍隊爲什麼用醋布替代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唐代大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唐代大軍爲何不直接帶鹽,而是用醋布當替代呢?

“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 ——宋·吳自牧《夢粱錄·鯗鋪》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米油鹽是生活必須,醬醋是調味,茶則是生活情趣,人生在世能吃飽飯,能夠用得起調味,能夠擁有生活情趣,這日子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按理來說,鹽的地位是要高於醋的,人沒有調味,日子還能過;但如果人不吃鹽就會沒有力氣,還容易得各種病,但在熱播的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唐磚》中,男主角穿越回到唐代,卻發現大部分人吃飯時並不放鹽,而是放醋布,這是爲何?

古代鹽的地位是要高於醋的 唐朝軍隊爲什麼用醋布替代鹽

醋布顧名思義,就是用醋煮過的布,吃飯時剪下一小塊放進煮菜的器皿裏,食材就會帶上醋的味道(別問那炒菜怎麼辦,宋代起鐵鍋纔開始流行,炒菜的歷史並不久)。這不僅是普通人吃飯的方式,從秦朝開始一直到唐代,大軍也都是用醋布當做調味品,是重要的“軍需物資”。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都瞭解鹽其實比醋重要,人能不吃醋但不能不吃鹽,爲何就連大軍都不直接帶鹽,而是帶着醋布?難道跟我們如今的認知相反,古代人覺得醋比鹽重要?當然不是,是因爲古代鹽太珍貴。

鹽分爲兩種,一種是天然析成的,一般是池鹽或者崖鹽,而我們比較熟悉的海鹽、井鹽等,都需要人力進行熬製,也就是所謂的製鹽。

鹽由來已久,早在黃帝時期就有個名爲夙沙的諸侯,在自己領地上通過熬煮的方式,從海水中獲取了鹽,因此被尊爲“鹽宗”。不過古代交通不便,沿海地區比起中原內陸發展緩慢許多,因此大部分古代人都是吃的井鹽等,《蜀王本紀》中就有關於井鹽的記錄:“宣帝地節(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鹽井數十所。”

古代鹽的地位是要高於醋的 唐朝軍隊爲什麼用醋布替代鹽 第2張

跟如今的海邊各大鹽場基本採用曬鹽以及現代化工序不同,古代想要獲得鹽非常困難,那個時候製鹽只能通過小鍋熬煮,這樣非常耗費柴火,因此鹽價高居不下,珍貴萬分,自從權利意識覺醒後,鹽就被統治者牢牢把控在手中。

先秦時期的周朝已經開始設立專門掌管制鹽、販鹽的官員,吳越爭霸中的那個吳國,就是靠製鹽富庶起來的:“吳煮東海之水爲鹽,以致富,國用饒足。”

只不過由於這個時候並沒有中央集權的誕生,所以很多有膽識有門路的商人就專門瞄準了製鹽業,跟范蠡齊名的春秋時期大富商猗頓,就是通過在山西經營了十多年的鹽業,一下子就能跟世代累積家產的范蠡相媲美。

由於製鹽業如此暴利,官方自然不可能長期放任下去,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有國家管控鹽業,比如說齊國的管仲就提出了“官山海”政策,也就是鹽鐵專營,商鞅變法時也包括鹽鐵專營的內容。

古代鹽的地位是要高於醋的 唐朝軍隊爲什麼用醋布替代鹽 第3張

漢初由於需要修生養息,所以開放了鹽業,導致當時販鹽的商人甚至比一些諸侯更富。到了漢武帝時期,劉徹覺得經過前幾代的修生養息,已經到了驅逐匈奴的好時機,於是摩拳擦掌準備開打。

要打仗自然少不了軍費,軍費哪裏來?漢武帝就將目光盯上了販鹽賺得盆鉢滿盈的那些商人,從此開始“籠鹽鐵”,從收購、到運輸、到銷售全部官府來辦。此後歷朝歷代一直將鹽鐵牢牢抓在手中,但凡有人敢私下煮鹽、販鹽,都是大罪。

古代鹽的地位是要高於醋的 唐朝軍隊爲什麼用醋布替代鹽 第4張

鹽既然是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自然不會輕易放出去,畢竟就連國家的鹽都不多;而古代士兵地位並不高,如果一打仗很多都是強行徵兵,比如杜甫在《石壕吏》中所寫的,安史之亂後爲了徵兵,老婦的3個兒子全部被拉上了戰場,到最後就連老婦也被拉走了。

在這種情況下,士兵的待遇自然不會特別好,大軍不可能發放珍貴的食鹽,他們能夠進行調味,也是適當補充一些礦物質的,也只有醋了;而有的時候需要急行軍,都是士兵們自己吃乾糧,或者隨便找個地方紮營煮一鍋湯,這個時候就得靠他們自己帶的軍需物資。如果是帶着瓶裝醋,容易灑也容易碰壞瓶子,自然是能夠隨身攜帶的醋布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