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軍隊遠征大漠,他們的糧食怎麼來的?

古代軍隊遠征大漠,他們的糧食怎麼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近現代,打仗的軍糧問題一直是戰爭當中的核心問題,這甚至於關於戰爭的成敗。比如,總結出三十六計的檀道濟就曾經運用沙子僞裝成軍糧,最後避免了一場大損失。但是在現代交通發達的情況下且常常有軍糧問題發生,何況是古代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關於這一點,其實我們的絕大多數軍事家也都想到了,比如中國最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就在《孫子兵法》當中寫到:因糧於敵。也就是打到哪兒,吃到哪兒。而且孫武還主張,如果遇到敵人的糧食,能吃就吃乾淨;不能吃就帶走;如果帶不走,那就把它全部燒掉,燒掉敵人的軍糧就是對我方最大的幫助。

在古代中國內部的戰爭當中,這種辦法當然是司空見慣的。我們也可以看到,絕大部分歷史上的軍隊不會在中原行軍的過程當中被餓死,即使是沒有糧食,他們可以去向當地老百姓購買糧食;如果說沒有錢的話,也有不少軍隊會選擇去搶。畢竟,歷史上真正能夠做到“餓死糧食,凍死不拆房”的軍隊都是精銳當中的精銳。

然而,如果是遠征大漠呢?譬如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之後,匈奴屢屢南下中原,使得漢朝不勝其煩。一開始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尚且還在隱忍當中,等到漢武帝即位以後,終於忍受不住了,發起了連續許多年的戰爭。但是這些戰爭絕大部分都是要遠征萬里,在不毛之地作戰,糧食供給問題怎麼辦呢?

古代軍隊遠征大漠,他們的糧食怎麼來的?

不像北方的匈奴南下中原,他們只要來到中原,處處都有吃的。這邊種植的莊稼,老百姓家裏養的雞鴨豬狗,只要他們打到中原土地上來,他們就不愁吃不飽肚子。但是中原北伐,在大草原上,在大沙漠裏,有什麼可吃的呢?不像中原這樣人口稠密,大草原和大沙漠到處都沒有人煙——即便是想去搶,也沒地方下手。

我們先來看看遊牧民族自己是如何在草原和沙漠上生活的吧。他們絕大多數情況都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因爲只有這些地方纔能夠餵養牛羊,他們纔有牛羊肉吃。但是等到冬天、春天草木枯萎的時候,牛羊也沒得草吃,甚至還進入了繁殖的季節了,他們如何應對呢?這個時候他們就陷入了非常困難的境地

所以匈奴人又或者其他的什麼人,如果遭遇了不好的年成,或者預估到某一年的冬天糧食肯定不夠吃,那麼他們就會準備一次“冒險”運動,也就是南下中原。中原的蔬菜、乾糧,都是他們所最爲缺乏的。尤其是中原的可以在冬天保存的乾糧,對於他們來說幾乎是寶貝。如果能夠換到南方的這些乾糧,那他們肯定是不願意去打仗的。

但是,南北方並不是經常處在和平友好的糧食交換買賣當中。雖然歷朝歷代都會有所謂的“馬市”,以便於南北方商品的交流互換,但是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這樣的“馬市”總是會終結,最後就得靠搶了。靖康年間,北方就南下中原並佔領了中原。由於不事生產和經營,在後面出現了大量的饑荒,爲了供給軍糧,他們是這樣來應對的。:

“自靖康丙午歲(公元1126年),金狄亂華,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荊榛千里,鬥米至數十千,且不可得。盜賊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價,賤於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千,全軀暴以爲臘。登州範溫率忠義之人,紹興癸丑歲(公元1133年)泛海到錢塘,有持至行在(杭州)猶食者。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兒呼爲和骨爛,又通目爲兩腳羊。”

這是非常殘忍的,而且也具有極大的破壞性。那麼,中原王朝北伐如何來給自己提供軍糧呢?這一點漢朝的軍糧探索之路是最爲典型的。漢武帝一開始想要通過馬邑之謀一勞永逸的徹底解決掉匈奴問題,但是由於內部奸細的泄密,最終這個偉大的戰略構想沒能夠實現。但是匈奴還是得要打的,於是漢武帝採用了更爲粗暴的軍糧供給辦法。

簡單來說,就是用錢砸。當時的兩個大將軍衛青和霍去病,他們北伐的軍隊總人數沒有超過10萬的。但是他們每一次北伐所要直接運用到的人力,卻往往都是幾十萬上百萬。因爲漢武帝需要給衛青、霍去病他們組建一條人力構成的糧食供給線。當然,除了出人力之外,還得要出糧食。所以這是一種消耗非常大的糧食供給辦法。

不過在與匈奴的戰爭過程中,衛青、霍去病他們逐漸也找到了一些緩解他們軍糧壓力的辦法。比如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帶着800人深入匈奴的腹地,俘虜了匈奴數千人。那麼他帶着的800人是如何在這數千裏的路途當中就食的呢?其中當然要帶一些乾糧了,但是騎兵快速奔襲,不可能帶太多的糧食,他們吃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衛青部將突襲匈奴的戰果:

“漢輕騎校尉郭成等逐數百里,不及,得右賢裨王三十餘人,衆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於是引兵而還。”

古代軍隊遠征大漠,他們的糧食怎麼來的? 第2張

突然出現的衛青部將郭成一下子搞到了“畜數千百萬”,這是不是給了衛青他們極大的想象呢?是的,如果漢朝的軍隊能夠像匈奴擄掠漢朝的糧食、蔬菜那樣擄掠他們的牛羊,其實漢朝的軍糧供給也可以大大的減少。霍去病打仗都以突然襲擊、長途奔襲爲手段,我們有理由猜想,他們確實是盯上了匈奴人的牛羊。

那麼,如何保證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匈奴人牛羊匯聚的地方呢?這時候博望侯張騫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他認得匈奴的路。爲了保證精準的打擊匈奴人的牧場,漢朝出兵也往往在冬天或者春天,這時候北方大部分草場都枯萎了,留下的唯一的水草豐美的草原必然是少數,而且都被富裕的部落所佔領。那麼張騫只要帶着大家去找那幾個最豐盛的草場就可以了。

所以到了後面我們看到漢朝的戰績當中往往都有牛羊數十萬、數百萬這樣的記載。這些東西大大減輕了漢朝的軍糧補給壓力,而且給士兵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畢竟牛羊肉在南方可不是隨便能吃得到的。到了後來,漢朝甚至學習匈奴人,直接在出徵的時候帶上牛,一方面可以拉物資,另一方面也可以當軍糧。比如李廣利打大宛時:

“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鄧光等,赦囚徒材官,益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餘匹,驢騾橐它以萬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