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外戚專權成爲漢朝存在的問題 外戚專權的原因是什麼

外戚專權成爲漢朝存在的問題 外戚專權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漢朝外戚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漢朝多次出現外戚專權,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漢朝在維護中央的統治中,採取了多種政策,諸如郡國並行制,剷除異姓王等。幾乎從漢朝開國之初,外戚專權就幾乎成了漢朝一直存在的問題,兩漢期間多次出現,僅僅西漢時期就出現了三次影響重大的外戚專權時期。外戚本來只是通過婚姻關係同皇室結成的親屬關係,原本離權力的中心很遠,不過由於加強皇權的需要,皇帝們通常會將一些重要的權力授予外戚,以打壓宗室和重臣,從而導致對皇權威脅最小的外戚,掌握權力之後,又成爲了皇權的一大威脅。漢朝多次出現外戚專權的原因在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無論是何種勢力的存在或是崛起,其圍繞的中心都是皇權,要麼爲了爭奪皇權,要麼爲了保衛皇權。

外戚專權成爲漢朝存在的問題 外戚專權的原因是什麼

在封建社會,常常以宗族—大臣—外戚爲三股勢力,相互制約,鞏固王權。①制約劉氏藩王漢朝初立之時,爲了鞏固劉氏一族對江山的統治,劉邦在剷除異姓王的同時,還大肆分封同姓王,企圖依靠宗法制度之下的血緣關係維護劉氏江山,不過事與願違,在宗法制早已不復存在的西漢,外封的藩王成了中央皇權最直接的威脅。薄太后及太子諸大臣皆憚厲王,厲王以此歸國益驕恣,不用漢法,出入稱警蹕,稱制,自爲法令,擬於天子。——《史記》劉氏藩王對中央的威脅越來越大,除在中央的皇帝,爲了制衡這支宗族力量,自然將眼光放在了自己的另外一支親屬,與皇帝有着姻親關係的外戚之上。

外戚專權成爲漢朝存在的問題 外戚專權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所以皇族外戚,在皇帝的重用下逐步掌握大權。對外戚的重用,漢朝的皇帝都有着相同的考量,外戚之所以能夠掌權,全賴皇帝恩寵,必須依附於皇帝才能獲得權力。而且在法律道德上,外戚也沒有奪得皇位的基礎,因此重用外戚輔佐皇帝加強中央集權。外戚走上政治舞臺,爲外戚專權創造了基礎。②制約朝廷重臣西漢建立之初,漢承秦制,以三公九卿製爲國家政治制度,在這個政治制度之下,朝廷運作的核心是丞相,丞相總領全國政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對皇權造成了極大威脅。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漢書》到漢武帝時期,對丞相制進行了改革,以三公代替丞相,設以大司馬爲首的“中朝”統管國家大事,成爲決策層;而以丞相爲首的“外朝”,僅僅是處理政務,成爲了受命於中朝的執行者。

而這新的百官之首“大司馬”,自然由皇帝所重視的外戚擔任。漢武帝以後,官位在丞相之上的大司馬大將軍,均由外戚擔任,漢武帝時期的衛青、霍光皆是其中代表,此後大司馬大將軍這一要職,皆由外戚擔任。③皇帝年幼與託孤外戚漢朝外戚頻頻干政,幾乎全部出現在幼帝時期,西漢時期的呂后、霍光、王莽,以及東漢時期的多次外戚干政,均發生在皇帝年幼,外戚爲託孤大臣的時期,而又成年皇帝繼位的時期,幾乎沒有出現外戚干政的現象。比如高祖去世之時,向呂后託孤;漢武帝去世時,向霍光託孤;王莽時期,在位的幾位皇帝都是幼年。而東漢時期,自第三位皇帝漢章帝之後,所有的皇帝都是幼年繼位。

最年長的漢安帝13歲繼位,最年幼的漢殤帝即位時僅三個月。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後,莫不定策帷簾,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後漢書》新皇年幼,爲保證國家和皇權的穩定,防止宗室藩王奪權,以太后爲主外戚集團,爲確保皇權,太后臨朝輔政,讓自己的親族父兄分掌朝廷大權來輔佐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外戚逐漸掌握大權,形成了外戚專權的現象。漢朝外戚干政的影響1.外戚專政的積極影響①穩定政局,發展經濟漢初的呂后專政,呂氏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打壓地方藩王。進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漢初的政局。

而漢武帝之後的霍光專政,更是認真輔佐幼帝,發展經濟,爲“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當廟堂,擁幼君,摧燕王,僕上官,因權制敵,以成其忠。處廢置之際,臨大節而不可奪,遂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光爲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漢書》西漢時期,三個主要的外戚專政時期,都注重發展經濟,與東漢時期的外戚亂政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時期的外戚,把握國家權力,做的也是爲國爲民之事,尤其以霍爲代表,深得民心。②選拔人才,治理國家外戚爲了穩定政權,使自己獲得穩定的權力,在治國方面也是非常上心的。

爲了更好的治理國家,大量選拔出身卑微的人才,以同當朝權貴形成對抗的力量。爲當時寒門躋身統治階層創造了條件,爲政壇注入了活躍的新生力量。2.外戚專政的消極影響①權力鬥爭激發政局動亂大權在握的外戚,甚至掌握着皇帝的立免,可見外戚權力之大。外戚專權,皇權旁落,外戚勢力同宗族勢力奪權,年幼的皇帝成年後,又利用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爭權,結果宦官專權,最終的結果就是政局動亂。大將軍光(霍光)與羣臣議,白孝昭皇后,廢賀(海昏侯劉賀)歸故國,賜湯沐邑二千戶,故王家財物皆與賀。——《漢書》②外戚肆意剝削激化社會矛盾外戚專權爲的是權力,以及權力背後的經濟利益。

對權力的爭奪,僅僅靠外戚是不夠的,於是大權在握的外戚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加劇朝堂動亂。奪得權力後追逐經濟利益,利用權力盤剝百姓,兼併土地,激化社會矛盾,兩漢的滅亡,與外戚專權都有着直接的關係。結語外戚的政治勢力同宗室的親戚,其中主要是后妃的地位和權力的高低消長,不過外戚專權的根本原因,依舊是中央集權下的皇權鬥爭。外戚專政是封建社會中一個普遍的現象,歷代都是屢禁不止,只不過程度不一,外戚專政,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漢朝外戚專政所帶來的消極後果,也成爲了後世敲響了警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