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東漢爲什麼有外戚專權?真實原因是什麼?

東漢爲什麼有外戚專權?真實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東漢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劉備認爲東漢末年的皇帝(桓、靈二帝)“親小人,遠賢臣”直接導致國家走向滅亡,目前主流觀點也都認爲東漢皇帝親近宦官導致宦官專權,對當時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國家實力、威信江河日下,以至於最後傾覆。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東漢皇帝親近宦官?而且東漢更是陷入了“外戚-官宦-外戚”連軸轉的政治怪圈,爲什麼東漢這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原因。

皇帝短命、特殊的權力機構導致外戚專權

西漢時期三公的權力較大,這容易導致權柄下移,並且會對皇權產生威脅,因此東漢建立後劉秀就開始着手削弱三公的權力。劉秀對外朝和中朝都重新設置了一番,首先剝奪了外朝的決定權,朝廷所有的政令必須經過中朝(尚書檯),這一改革嚴重削弱了三公的權力,自此三公就只擁有建議權,基本上三公就成了名譽頭銜(虛職)。同時降低了中朝的級別,尚書檯最高官位尚書令年俸不過千石,與此對比外朝的官員動輒就是兩千石。而且尚書令也沒有決定權,尚書檯只不過是把外朝的建議、上書整理一番,最終全部交由皇帝裁決。我們舉一個例子,走一遍程序你就明白了。

東漢爲什麼有外戚專權?真實原因是什麼?

1:河南出現災荒,於是上報尚書檯。

2:尚書檯轉交給皇帝,請皇帝裁決賑災不賑災。

3:皇帝決定賑災,並且讓外朝官提建議。

4:外朝官們提的建議五花八門,全部交由尚書檯。

5:尚書令和下屬官員需要在這些建議中提個大綱,或者總結幾個策略、中心思想。

6:皇帝看尚書檯的提議,最後決定如何賑災,讓誰去賑災。

7:尚書檯轉告外朝官,外朝官去負責。

史書的評價爲“天下事皆上尚書,與人主(皇帝)參決,乃下三府(三公府)”,“三公之職,備員而已”。這個權力制度加強了皇權,但是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帝太重要了。因爲所有政令都需要皇帝裁決,年輕人自然無所謂,但是如果皇帝是個小孩子哪?任何制度都會有一定的漏洞和缺陷,東漢時期的外戚專權也是建立在特殊的權力機構以及皇帝短命的基礎上的。光武帝把權力全部集中在皇帝身上,但是皇帝年幼無法處理政務,那麼皇太后就開始理所應當的攝政。女性頻繁召見外朝官難免會引起不必要的口舌,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箇中間人來負責。受宗法血緣政治的影響,孃家人無疑是中間人的首選,皇帝的孃舅往往會通過這一契機來專權攝政,所以你會發現外戚專權基本有幾個特點,分別爲:

1:皇帝年幼,權力由皇太后掌握。

2:皇帝的孃舅出任大將軍,成爲皇太后與外朝官溝通的聯繫紐帶。

3:孃舅通過插手尚書檯來進一步專權攝政,霍光領尚書事、竇憲安排鄧彪爲錄尚書事、樑冀打壓錄尚書事(異己)、外戚通過自己掌握、安插心腹、排除異己等手段控制尚書檯。這一步的目的就是刪減那些對自己不利的建議、上書,比如有人告發霍家不法,但是這消息需要經過尚書才能傳達給皇帝,領尚書事的霍光直接以“不善”爲由屏蔽了這條消息。

此時我們再走一遍程序,看看外戚是如何專權的(以竇憲專權爲例)。

1:皇帝去世(漢章帝),權力交付小皇帝(漢和帝)。

2:小皇帝年幼(漢和帝),權力交付皇太后(竇太后)。

3:受宗法血緣政治影響,皇太后提拔孃家人(竇憲),皇帝孃舅開始走向檯面。

4:皇帝孃舅(竇憲)拼命討好外朝大臣(鄧彪)、做政績,一時間聲譽不錯,開始逐漸穩固權力。

5:皇帝孃舅(竇憲)通過各種操作打壓、排擠那些反對派(郅壽、樂恢),最終朝廷開始以皇帝孃舅竇憲爲首(朝臣震懾,望風承旨)。

6:皇帝孃舅(竇憲)安插大量心腹(鄧疊、郭璜、自家兄弟),掌握重要職務(執金吾(掌握京城禁軍)、城門校尉(京城城門守衛)、大將軍(軍權))。

這就是爲什麼東漢外戚專權的情況十分嚴重的原因,本質問題就是因爲皇帝年幼、特殊的權力構架導致的。同時外戚控制了尚書檯,可以看到哪些人是忠於自己的,哪些人是反對自己的,多幾次“指鹿爲馬”的事件就能清理異己,讓朝廷裏面的官員知道該看誰的臉色。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根本不可能“親賢臣”,因爲真正的賢臣都被外戚打壓下去了,檯面上剩下的也不過是一些僞君子、明哲保身之徒罷了。

東漢爲什麼有外戚專權?真實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皇帝被迫“親小人,遠賢臣”

在外戚專權的背景下如何識別賢臣?皇帝如何“親賢臣”?我們模擬一番對話你就明白了。

漢和帝:外戚專權怎麼辦啊?

鍵盤俠:親賢臣啊!

漢和帝:誰是賢臣?

鍵盤俠:聽大家的啊,看看誰是賢臣?

漢和帝:之前大家都說王莽是賢臣,結果西漢滅了。我怎麼知道大家吹捧的賢臣會不會是第二個霍光?

鍵盤俠:親賢臣!

漢和帝:何況我又沒辦法召見外朝官,就算他是賢臣,我怎麼和他溝通?

鍵盤俠:親賢臣!

漢和帝:就算我突破各種困難去找了賢臣,結果賢臣反手把我賣了,我怎麼辦?

鍵盤俠:親賢臣!

這番對話裏面的問題就是當時皇帝爲何親小人的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如何定義一個人是不是賢明?

這件事很難,很難,很難,要知道王莽篡位前被尊稱爲“再世周公”。鍵盤俠有上帝視角,他肯定能看出誰是賢臣,但是漢和帝沒有啊,當時的漢和帝還是個孩子啊。無法定義臣子到底是不是賢明的,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2:如何聯繫賢臣?

賢臣是外朝官,皇帝久居深宮,他們如何聯繫?外戚的心腹無所不在,你今天召見了誰,第二天那個人肯定違法犯罪,然後被貶或者被殺。當初霍光能在劉賀眼皮底下收集劉賀的不法事蹟,可見外戚滲透深宮的程度。劉賀已經走了一遍彎路了,自己不留意結果被廢了。漢和帝可是看過《外戚傳》的人,他很清楚劉賀是如何被廢的,他怎麼可能再走一遍彎路哪?

3:賢臣賣隊友該怎麼辦?

漢和帝久居深宮,他分辨不出誰是賢臣,萬一找一個賢臣,告訴他自己剷除外戚的計劃,結果這個賢臣直接把這消息透露給外戚,那皇帝怎麼辦?兵權在大將軍手裏,外戚是掌握了京城、皇宮護衛,如果外戚提前發難,皇帝如何面對?

綜上所述,皇帝在這種情況下最佳選擇不是選賢臣,而是選忠於自己的人。無論這個人是不是賢臣,你要想解決外戚,那就必須這樣。久居深宮且陪伴着皇帝長大的宦官自然成了最佳人選,因此漢和帝開始與鄭衆(中常侍)合謀除掉竇憲。之後漢桓帝除掉樑冀其實也是這個道理,出於各種原因皇帝被迫任用宦官,這並不是皇帝不明,而是條件不允許皇帝“親賢臣”。

雙方博弈的過程

皇帝和心腹(宦官)聯合扳倒外戚,但是外戚並不好扳動,因此雙方展開了博弈。我們以漢和帝爲例,看看皇帝是如何依靠宦官扳倒外戚的。

1:皇帝(漢和帝)確定好盟友(鄭衆),並且定下誅殺外戚(竇憲)的計劃。

2:皇帝(漢和帝)牢牢控制京城、皇宮的禁軍(執金吾、北軍五校尉),儘可能武裝自己、削弱對方。漢和帝是切斷竇憲與外界的聯繫、漢桓帝是直接撲殺樑冀,其實本質上並無區別,都是調動部隊來圍剿外戚,但是都要阻止外戚調動其他軍事武裝,避免雙方血拼規模升級。

3:皇帝(漢和帝)收回大將軍(竇憲)的印信綬帶,重新收回軍權。

4:皇帝將外戚的爪牙一一罷免,然後用自己的心腹或者人才去填補空缺。

綜上所述

皇帝年幼、特殊的權力結構、宗法血緣政治等多方面元素促成了外戚專權,外戚專權導致皇帝被迫與宦官聯合對付外戚,宦官作爲心腹自然而然的享受着紅利,他們可以和皇帝一起劃分利益蛋糕。但是他們所有的權力都來自於皇帝,一旦皇帝駕崩,那麼小皇帝上位後外戚必定會重新專權,屆時上面的流程會重演。竇憲以一個外戚的身份專權,漢和帝用宦官扳倒了竇憲,走了一個流程。但是之後東漢又是小皇帝上位,外戚樑冀開始專權,漢桓帝用宦官扳倒樑冀,又走了一個流程。東漢政壇上“外戚-宦官-外戚-宦官”連軸轉,但是一直到漢桓帝時期發生了“黑天鵝事件”,那就是第三方勢力(豪強地主)壯大起來了。

外戚專政的時候他們需要依附外戚,宦官專政的時候他們需要依附宦官,第三方勢力被耍的連軸轉。起初漢和帝還能保持平衡,扳倒竇憲之後就把竇憲佔領的部分官員編制分給了第三方勢力。但是漢桓帝對朝臣非常不滿,他扳倒樑冀之後重用宦官且對第三方勢力不問不顧,以至於第三方勢力的不滿。之後第三方勢力把情緒傾瀉到宦官身上,以袁紹爲首的第三方勢力打着爲外戚復仇的旗號誅殺了宦官勢力,原本的政治格局被打破,持續百年的外戚同宦官的鬥爭就此結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