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唐朝宦官能決定皇帝的廢黜 他們的權力爲什麼會那麼大

唐朝宦官能決定皇帝的廢黜 他們的權力爲什麼會那麼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唐朝宦官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唐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崔胤的宰相曾這麼說過:

“國初承平之時,宦官不典兵預政。天寶(唐玄宗年號)以來,貞元(唐德宗年號)之末,分羽林衛爲左右神策軍,以便衛從,始令宦官主之,以二千人爲定製,自是參掌機密,奪百司權,上下彌縫,共爲不法,大則構扇藩鎮,傾危國家;小則賣官鬻爵,侵害朝政。”

這段話裏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宦官專權的主要原因是宦官們開始擔任軍職,掌握軍權。唐朝後期宦官掌握軍,南衙衛兵分爲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等十六衛,由宰相直接統轄但基本到了唐高宗中後期,均田制瓦解,府兵制遭到破壞,十六衛就徒有虛名了,北衙禁軍就是募兵制的產物,最初發端於唐高宗時,到唐玄宗時達到極盛,以至於出現了藩鎮。

唐朝宦官能決定皇帝的廢黜 他們的權力爲什麼會那麼大

唐代宦官的機構是內侍省,唐太宗規定宦官不任三品官,不具體擔任任何政府部門的工作,只能做個皇家看門的和掃除做飯的,但遺憾的是,李世民的規定用了三代就不好使了,到了唐玄宗時,宦官可以統兵和擔任三品以上的官職了。典型代表就是楊思勖和高力士,當然這倆人對玄宗是忠心的,基本也算唐代有名的“賢宦”吧。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是宦官李輔國在靈武擁護着即位的,直接讓唐玄宗升級做了太上皇,於是唐肅宗以太子李豫爲天下兵馬大元帥,李輔國判元帥府行軍司馬事。這是宦官掌兵的開始。

李預即位成爲太宗後,尊李輔國爲尚父。李輔國爲被殺後,代宗繼用另一個宦官程元振爲元帥府行軍司馬,繼之者則爲宦官魚朝恩,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圍攻安慶緒時,不立統帥,而已魚朝恩爲觀軍宣威處置使,實際上就是用宦官爲統帥。

唐朝宦官能決定皇帝的廢黜 他們的權力爲什麼會那麼大 第2張

但實際上從李輔國到魚朝恩,宦官管軍並沒有形成管理制度,而只是皇帝的個人政治傾向。那麼爲什麼唐朝皇帝們要用宦官掌軍呢?

原因也並不複雜,安史之亂給唐廷極大的震動和打擊,一直從唐玄宗打到了唐代宗,三代帝王纔算平定了,而這期間,擁有兵權的武人皇帝們極大的壓力,他們擁兵自重,如安祿山史思明之流,悍然發動叛亂,倘若將軍隊的指揮權還完全交給這些人,那麼再來一次安史之亂咋辦?

唐朝宦官能決定皇帝的廢黜 他們的權力爲什麼會那麼大 第3張

皇帝們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去勢”的宦官比較安全,值得信任,這些沒有機會生兒育女的宦官,是完全做不了皇帝的,而他們又飽受正常男人們的歧視,只能依附皇權生存,所以選擇他們來替自己掌管軍權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一時期,無論是李輔國、程元振、還是魚朝恩,其實他們並不是完全因爲肅宗、代宗的信任才得以掌握更多的兵權,而是這三位受益於唐玄宗時期寵信宦官的政策,成爲了宦官裏面的實力派,比如魚朝恩,早先就把新鮮出爐的神策軍給拉攏住了。

真正讓宦官在政治層面上獲得了絕對掌軍,源自建中四(783)年發生涇原兵變,這次兵變,唐德宗出奔,禁軍倉促不能徵集,隨行的只有竇文場、霍先鳴等宦官。回京後,唐德宗越發忌憚宿將,恐其難制,於是用竇文場、霍仙鳴爲左右護軍中尉。從此將中央禁軍神策等軍交給了宦官主管。這標誌着宦官專典禁軍成爲經常制度。

掌管了軍權的宦官,開始能控制政權,這主要是唐後期設置了樞密使,使得他們能夠公開參政。樞密使是唐代宗永泰二年設置的,專以宦官擔任。一開始只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並沒有很大權力。到唐昭宗時,樞密使已經可以在宰相們議事的廷英殿公開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進行辯論了。

唐朝宦官能決定皇帝的廢黜 他們的權力爲什麼會那麼大 第4張

這樣,到公元9世紀,禁軍和樞密使兩個中央最重要的權力所在都掌握在了宦官手中,這邊成爲了宦官專權的政治資本。而對於皇帝來說,他們也無可奈何,一切已經形成制度,而在制度之下,又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宦官利益集團(雖然他們內鬥不止),這個集團與文臣們、禁軍們之間利益盤根錯節,局面已然無法扭轉了。

至於地方,則更指望不上了,各地藩鎮節度,找着中央的破綻,攫取更多的利益,門口的狗變成了會噬主的狼,門外的野獸們虎視眈眈,唐朝的皇權自然就玩不轉了。

公元820年,宦官王守澄與陳弘志合謀害死憲宗,又與樑守謙等人策立穆宗,後又殺絳王李悟,迎立文宗嗣位。這就爲宦官廢立或幹掉皇帝開了先例。自憲宗以後,除敬宗以太子繼位外,其他如穆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都由宦官擁立,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了唐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