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歷史上開國皇帝才成稱爲祖 清朝爲什麼有三個稱祖的皇帝

歷史上開國皇帝才成稱爲祖 清朝爲什麼有三個稱祖的皇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清朝皇帝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上開國皇帝才成稱爲祖 清朝爲什麼有三個稱祖的皇帝

廟號是中國古代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可以說是古代皇帝的專屬待遇之一,起源於重視祭祀與跪拜的商朝。諸如唐太宗、宋太祖、清高宗等稱呼,都屬於是廟號。

廟號最初有着極高的要求,不是說是皇帝就可以有廟號,對國家有着大功勞,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皇帝,纔可以擁有廟號。像西漢十幾位皇帝,僅僅有四位皇帝有廟號,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的開創者之一漢景帝都沒有廟號,可見其嚴格。

在西漢之後,廟號制度也是比較嚴格的。當然那些亂世不提了,因爲亂世中很多禮制,是沒人注重的。諸如三國時期,曹魏政權就有三個祖,但整體來說,除卻亂世,大一統政權上廟號還是很嚴謹的。

但到了唐朝以後,隨着君權的進一步集中,在制度上皇帝權力開始加大,因此對於廟號這種特殊待遇,自然是每個皇帝都有了。因此自唐朝開始,一般情況下,除卻亡國之君,皇帝都是有着廟號的,廟號由此開始氾濫起來。

但廟號再氾濫,也是有着一定規律的。諸如開國皇帝,一般是稱之爲“祖”,基本上是太祖或者高祖。第二代皇帝,一般乾的不咋滴的,或者失敗者,是沒有廟號的,稱之爲惠帝,諸如漢惠帝劉盈、明惠帝朱允炆。乾的很成功的,則是太宗廟號,諸如漢太宗劉恆、清太宗皇太極。

至於開國皇帝和二代皇帝以後的皇帝,也是根據其表現好壞,上好的廟號或者不好的廟號,相對來說並不是很嚴謹了。像宣宗是個好廟號,一般的皇帝是沒資格上這個廟號的,但是在清朝,割地賠款的道光帝竟然是宣宗廟號。

而且清朝還有一大比較特殊情況,那便是有着三祖,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帝福臨、清聖祖康熙帝玄燁。那麼清朝爲何不合常理的有三祖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清朝的開國皇帝,應該是皇太極但最終定義爲努爾哈赤

清太祖努爾哈赤嚴格來說,只是清朝的奠基者,並非是開國皇帝,因爲他建立的後金政權,提倡的是“八家分權”,並非屬於是集權式國家,而且連關外都沒有統一,更多屬於是一個統治鬆散的汗國。

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登基以後,不只是改國號爲“大清”,還使這個國家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變,是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清朝成爲一個集權式帝國,並且是統一關外,降服蒙古諸部和朝鮮李氏王朝,所以認真來說清朝的開國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極。

不過不論怎麼說,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這是不爭的事實,人家要將開國皇帝的“太祖高皇帝”待遇給了努爾哈赤也屬於正常操作,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廟號制度的。

歷史上開國皇帝才成稱爲祖 清朝爲什麼有三個稱祖的皇帝 第2張

二、清世祖順治帝福臨,世祖廟號大有含義

雖然一般來說,只有開國皇帝可以稱祖,但是也有一種情況,不是開國皇帝,也可以稱祖的,但要求極爲苛刻,必須是斷代史開創者,諸如西漢亡國以後,宗室劉秀復國建立東漢,所以廟號爲世祖;或者是將所在王朝帶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說白了這個王朝原先是割據政權,並沒有大一統,而開國皇帝之後,有人將其大一統,使割據政權過渡成爲大一統政權,也是可以稱世祖的,諸如元世祖忽必烈。

以世祖廟號含義來看,很明顯清世祖福臨還是很達標的,因爲他在位時期,清朝入關,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爲大一統政權,所以他被上世祖廟號很正常。

可能還有人認爲入關的功勞都是當時攝政王多爾袞的功勞,福臨的世祖廟號有很大水分,但按照廟號制度來看,清朝的確是在福臨在位期間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爲大一統政權的,內部的權力分配如何,不在上廟號的考慮範圍之內,總不能將世祖廟號上給不是皇帝的攝政王多爾袞吧?

所以順治帝福臨這個世祖的廟號,按照綜合情況來看,也是沒問題的,是合理合規的,符合廟號制度。

歷史上開國皇帝才成稱爲祖 清朝爲什麼有三個稱祖的皇帝 第3張

三、康熙帝玄燁廟號聖祖,不合廟號制度的,水分很大

在康熙帝駕崩以後,繼位的雍正帝胤禛,堅持爲父親康熙帝上聖祖廟號,理由很簡單,那便是康熙帝“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意思是康熙帝雖然是守成之君,但是實際他的功績和開國皇帝一般了,所以可以稱之爲祖。

其實這是很不合理的,因爲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入關以後第二位皇帝,標準的守成之君,壓根不能稱祖的。即使以功績來說,康熙帝的父親清世祖順治帝,就已經將清朝帶入了全新的歷史時期,那便是使清朝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爲大一統政權,康熙帝一生的功績雖然很大,但重點在於鞏固清朝的統治,消滅叛亂和抵禦外在勢力威脅,並沒有大規模開疆拓土,沒有將清朝帶入一個全新的時期,根本達不到稱祖的標準。

更何況還是聖祖廟號,這樣的廟號是之前朝代用來追封神人的。諸如唐朝以道教老子爲先祖,追封爲聖祖,是爲唐聖祖;宋朝以財神爺趙公明爲先祖,追封爲聖祖,是爲宋聖祖。

所以說不合理的追封爲祖不說,還追封爲聖祖,簡直是相當不合廟號制度的,是太不合理了,有着很大水分。

歷史上開國皇帝才成稱爲祖 清朝爲什麼有三個稱祖的皇帝 第4張

可能還有人說,沒有康熙帝,清朝在三藩之亂時就亡了,稱祖還是名副其實的。首先按照廟號制度來說,以這個來看,是不能稱祖的。其次如果這樣就可以稱祖,那麼能稱祖的人也大有人在,諸如西漢平定七王之亂的漢景帝也可以稱祖;還有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突厥攻至長安僅40裏之處,當時雙方兵力很是懸殊,稍有不慎有可能亡國,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疑兵之計與其結盟,才避免了一場有可能亡國的戰爭,那麼他也可以稱祖了。

因此康熙帝被雍正帝上爲聖祖廟號,是相當不合理的,有着很大水分。當然這裏各位看官注意一下,這個水分評價,單純的是針對聖祖廟號不合規矩的評價,不等於進而否定康熙帝的所有功績,這個還是要搞清楚。

最後再說說爲什麼康熙帝可以上聖祖廟號?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因爲中國古代史,大體來看,皇帝的權力是越往後越大。

可能有人說皇帝不都是大權在握言出法隨嗎?

其實並非如此,在古代皇帝也是有着諸多制約的,並非是隨心所欲的。像古代百官之首的丞相,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是制約皇權的一大因素,因此歷代一直以各種方式削弱相權,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乾脆直接廢除丞相制。

歷史上開國皇帝才成稱爲祖 清朝爲什麼有三個稱祖的皇帝 第5張

正因爲皇帝權力有着諸多制約,歷代皇帝一直力求在制度上制約、平衡各方勢力,使皇權最大,因此到了歷史上最後兩個封建大一統政權明朝、清朝時期,因爲這兩朝制度完善,皇帝權力很大,所以被稱之爲君權高度集中朝代。

可能還有人說,那明、清兩朝之前,爲什麼還有大權獨攬,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皇帝呢?

這個其實很簡單,因爲皇權集中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長久之計,在制度方面持續集權。一方面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聰明的皇帝會通過各種權謀之術進行高度集權,是大權在握,甚至百官之首的丞相也是說殺就殺,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善於權謀之術的漢武帝劉徹,但其缺點很明顯,就是重點在於皇帝的個人能力,而不可能每個皇帝個人能力都很突出的,所以不如在制度上集權來得長遠,因此歷朝歷代重點在於制度上集中皇權。

而皇權一步步的高度集中,自然伴隨着各種變化。比如說標準很高的廟號,在西漢只有四廟,到了唐朝開始則是皇帝人人都有廟號。

而到了君權高度集中的明、清,直接是不顧基本規矩,開始挑好的上。明朝還好一些,嘉靖帝將朱棣的太宗廟號升級成爲成祖廟號,雖然不合理,但還不是太離譜。而清朝就更離譜了,康熙帝連第二代皇帝都不是,直接上祖的廟號,還是帶“聖”字,簡直是水分太大,而正因爲有着這樣的“前科”,所以前文中說過的割地賠款的道光帝被上宣宗廟號,也屬於見怪不怪的情況了。

歷史上開國皇帝才成稱爲祖 清朝爲什麼有三個稱祖的皇帝 第6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