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戰國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兵馬 後續朝代十幾萬爲何都是困難

戰國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兵馬 後續朝代十幾萬爲何都是困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古代打仗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熟悉我國曆史的朋友想必都會有一種印象,在先秦戰國時代,大爭之世諸侯相互攻伐,動輒便是幾十萬兵馬的大戰,比如長平之戰秦軍60萬,趙軍40萬,這可是上百萬人的大戰啊!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到了唐、宋、元、明等大一統的朝代,往往打一場十多萬人規模的戰役也是費勁到了極點!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

戰國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兵馬 後續朝代十幾萬爲何都是困難

一、數字的來源存在疑問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戰國時代是一個極爲久遠的時代,由於當時並未出現紙張,故而對於當時史實的記錄存在着極大的缺陷。再加上後來還有一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要知道所謂“焚書”,焚的就是史書,從而要在文化上斷絕六國的傳承,進而避免一切復辟的可能。正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使得戰國時期的史料極度匱乏。

這裏我們舉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長平之戰的規模實際上在漢代以前沒有史料有確切的記載,而我們認定的60萬秦軍對40萬趙國軍隊,這是司馬遷在《史記》當中自己估算的。

那麼反過來唐宋明清時期距離現代比較近,相關的史料相互印證之下,戰役的規模、人員數據的準確性就要遠遠高於戰國時期。比如薩爾滸之戰,《三朝遼事實錄》當中就將明朝軍隊的數量說得很詳細,而且準確到了各個省拼湊的人馬,總數約爲11萬,這就遠比《史記》中一個籠統的估算要可信得多!

戰國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兵馬 後續朝代十幾萬爲何都是困難 第2張

二、時代不同,戰役與戰役之間是不同的

戰國時代,大爭之世,這是一個殘酷的淘汰賽,幾乎是一次決戰就基本上決定了一方諸侯勢力的存亡,哪怕是大國在一次戰爭中遭遇重大勢力也必然會極大的影響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走勢,甚至有可能就是一蹶不振。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於每天一次重大的戰役,諸侯國之間自然恨不得都傾盡全力,因爲輸的代價誰也承受不起。所以屬於決戰類型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全面動員,都是在將最大的兵力投入戰場。

反過來,宋元明清時期是大一統的王朝,大多數戰役都談不上生死存亡之戰,畢竟咱們本錢厚,這次輸了咱們還有機會後續翻盤,沒有必要孤注一擲把自己的全部家底兒都壓上去!更何況此時還有漫長的國境線和廣袤的國土需要軍隊戍守。

戰國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兵馬 後續朝代十幾萬爲何都是困難 第3張

三、時代不同,作戰半徑不同,後勤壓力也不同

這裏首先要講一下古代戰爭的糧草供應,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最艱難也是最制約軍隊規模的地方!比如說部隊在前方打仗,需要一萬斤糧食,但是後勤的部隊可不止運一萬斤糧食,因爲運糧的人也要吃糧食,運糧的牲畜還要吃草料,不僅去的路上要吃,回來的路上還要吃,這還僅僅只是直接消耗,如果算上糧食丟失、損毀、征伐民夫所耽誤的農時,那損失就更爲巨大,簡直無法計算……這就是爲什麼以前打仗不僅要有作戰部隊、輜重部隊、還要有後勤的民夫。

在戰國時代,一方諸侯也僅僅只是佔據了一小塊兒的區域,極少有遠途作戰的情況,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後勤壓力就比較小。而反過來,大一統王朝在對外作戰的時候可是在漫長得到國境線上天南地北到處都可能爆發戰爭,國家還要從各地徵集糧草,再千里迢迢地送過去,這樣一來就使得軍隊一旦上了規模又是遠途作戰,那後勤壓力將會巨大,糧食的耗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這裏給大家一個具體的數據:按照古代步兵每天40公里的的標準活動範圍,一支10萬人的部隊,在30萬民夫的後勤保障下,其活動半徑不足640公里。

戰國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兵馬 後續朝代十幾萬爲何都是困難 第4張

四、時代不同,軍隊與軍隊之間也不同

最後要說的是軍隊本身的問題。

這就要說軍隊制度了。在戰國時代普遍是採取的是徵兵制,也就是說一旦打仗,青壯上戰場都是強制性的。而這些軍隊實際上處於一種混雜的狀態,有的是絕對精銳的正規軍,有的是自帶武器鎧甲的的徵調兵,還有的也就是前文所說的保障後勤的民夫。後世把這些人統一的算在一起,自然而然軍隊規模就龐大而多了。

但是到了宋代以後,朝廷主要採取的是募兵制,由朝廷拿錢供養專職的軍人。這樣一來這些人就和後勤保障的民夫,運送輜重的非戰鬥部隊有了明顯的區別,這樣計算起來實際上人數少了,但絕對精確了!同時募兵制是要發軍餉的,“皇帝不差餓兵”在這個時候就有了最真實的體現。明朝後期財政已經趨於崩潰狀態,所以要打一場“薩爾滸之戰”,幾乎就是砸鍋賣鐵才湊齊了這12萬大軍。

戰國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兵馬 後續朝代十幾萬爲何都是困難 第5張

另外,隨着時間的推移,軍隊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越往後走,軍隊的分工也就越細,技術含量也就越專業。先秦之前的戰爭,農民放下鋤頭拿起武器就是士兵,但是到了後面可就不是這種狀況了,騎兵、步兵、弓弩手、校刀手、陌刀隊、鐵鷂子、柺子馬、戰車兵等等不一而足。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之下,戰爭中單純的依靠軍隊規模搞人海戰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軍隊的精銳性纔是核心戰鬥力的體現。而且養軍隊的錢糧

綜合上述四點,所以我們纔會發現戰國時期軍隊戰爭規模與宋元明清時代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對此我們應當理性的認知和對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